王天龙:打破金融体系垄断有助利率市场化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7-04 08:59 来源: 中国广播网中广网北京7月4日消息 据经济之声《天下财经》报道,英国的《银行家》杂志对去年整个全球的银行利润做了一个统计,结果发现,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和中国银行这三大国有银行,成为了去年全球最能赚钱的银行前三名。同时,研究还发现,去年中国银行业利润几乎占全球银行业总利润的三分之一。就在欧元区银行表现一片惨淡的同时,中国银行业的却在高歌猛进,结合去年对中国银行业暴利的争论,我们不禁在反思,中国银行业的利润驱动在哪里?我们是否应该为这份“喜人”的成绩单而鼓掌?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专家王天龙对此进行独家解析。
王天龙:中资银行成为最赚钱的企业,最主要的原因有两点:第一是市场垄断。从我国银行业的情况来看,无论是从市场份额、市场集中度还是进入和退出的机制来看,都可以得出“我国银行业是严重垄断”的这样一个结论。经济理论已经表明,垄断肯定会获得高额的垄断利润,而且提供的产品数量会严重不足,这是我国企业存在“贷款难”、“贷款贵”问题的根源;因为垄断,银行就会具有很强大的市场力量,所以也会有乱收费、上浮贷款利率这样一些行为,这些也会增加它们的利润。第二个原因我认为是价格管制。我国央行制定了存贷款的利率,通过这种管制的价格形成了利差,银行自然就能够坐地赚钱。比如我国银行利差远高于国外银行的利差,而这一收入对银行利润的贡献度超过了80%,这也是我们银行在利润上能够打败外国银行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有人认为,在经济环境并不景气的当下,银行赚得越多,恰恰说明它侵占了更多的中小企业的合理利润,是一个不合理的现象。王天龙表示,金融业与实体经济的关系就像羊毛和羊,“羊毛出在羊身上”,如果金融业利润过高,那实体经济的企业利润肯定会变薄。
王天龙:银行如果再利用它的市场力量乱收取消费者的各种费用,那就是与民争利。这对于银行本身也是没有好处的,就会让它丧失进取的动力,它的竞争力也会变弱,这会增加它长久运营的风险。对社会来说也没有好处,会形成一个非常不好的示范效应,没有人再愿意把精力放在实体经济上,都愿意用钱生钱,比如搞高利贷等等。
如今被市场给予厚望的“利率市场化”,能不能解决当下“银行利润过高,侵蚀中小企业利润”等问题?王天龙认为,利率市场化能否改变这种状况,关键在于在什么样的市场结构下进行的利率市场化。
王天龙:经济学的基本理论指出,在一个充分公平的市场竞争中产生的利率才具有引导资源优化配置的功能。如果这个金融体系还是垄断的结构,简单的放开存贷款的利率就不会取得什么效果。我个人认为,尽管我国利率市场化的条件已经具备,但是必须要配合打破金融体系的垄断结构的这样一些措施,而且这些措施要先于利率市场化进行,比如最主要可以考虑放开民间资本进入金融领域,发展众多的金融机构,当然也不妨分拆一些巨无霸的大银行。只有形成竞争的市场结构,才能保证利率市场化朝着我们期望的方向发展,而作为短期内应急的办法,考虑降低贷款利率或者提高存款利率也都是一个可操作的办法。
评论员简介
王天龙 辽宁桓仁人。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博士后,北京师范大学经济学院经济学博士。1999年至2003年,在辽宁大学经济学院获国民经济学学士学位。2004年至2006年,在北京师范大学经济学院攻读硕士; 2006年10月起,在德国比勒费尔德大学(Bielefeld University, Germany)经济学院学习,为北京师范大学与比勒菲尔德大学联合培养经济学博士。2008年至2010年,在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从事博士后科研工作。2009年6月至今,任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研究员。
王天龙同志在辽宁大学就读期间,曾创立学生社团——青年政治研究会,任协会创始人和首任会长,在校事迹载入辽宁大学《学子风采》。在北京师范大学就读期间,曾任北京师范大学经济学院研究生会主席、硕士第二党支部书记。在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期间,担任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博士后联谊会理事长,北京市博士后联谊会副秘书长,清华大学博士后联谊会常务理事,科技部副部长。曾获北京师范大学“优秀共产党员”称号,曾获北京师范大学“京师校友金声奖学金”。
王天龙同志主要从事国际经济、宏观经济、中国经济发展战略相关问题研究。个人著作1部:《总量的逻辑——宏观经济学解读》,于2010年在天津大学出版社出版。个人译著1部:《对称的历史》,于2011年在上海世纪出版集团出版,该书收入上海世纪出版集团“开放人文”系列丛书。参与编著著作10余部。2008年以来,在《经济学动态》《宏观经济研究》《宏观经济管理》《经济理论与经济政策》《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企业经济》《财经》《上海证券报》《证券时报》《第一财经》等核心期刊和重要报纸上发表文章五十余篇。曾参与国务院研究室、发改委、财政部、工信部、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等单位课题三十余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