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边境地方经贸合作协调委员会的主要活动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7-04 14:18 来源: 商务部网站内容提要
“远东及后贝加尔跨地区经济协作协会”(以下简称“远后经协”)原是为了配合《1996-2005年远东及后贝加尔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纲要》实施而成立的跨地区协调机构。但在实际运作的过程中,该协会也承担了促进地区边境合作发展和协调相关问题的职能。协会下设理事会和执行办公室,理事会由该地区各联邦主体行政长官组成,主席为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州长伊沙耶夫,执行办工室为协会的工作机关,现任主任为前驻哈巴边疆区总统代表、“友谊”和“俄罗斯自由卫士”勋章获得者叶夫图什科。
1998年,根据远后经协理事会提议,中俄毗邻地区成立中俄边境地方经贸合作协调委员会(以下简称“协调委员会”)。自成立以来,协调委员会已召开8次会议,为推动中俄边地合作发挥着重要作用,并成为两国边境地区最具代表性的交流协作平台。近期,应我室要求,协调委员会俄方秘书处所在机构-远后经协执行办公室提供了有关协调委员会主要活动的一些材料。这些材料同时也从侧面勾勒出近年来两国边境地区经贸合作发展的线条。
一、边地经贸合作协调委员会概况
开展边境经贸合作对中俄两国毗邻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意义重大。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交通、能源价格上涨,俄罗斯远东同中部地区的联系被割裂,中国成为该地区最重要贸易伙伴之一。
与此同时,由于缺乏能够协调移民、外汇、海关政策的法律基础,远东对华关系也面临着一系列问题:如该地区难以控制的中国移民问题,易货贸易和穿梭贸易迅猛发展等,而边境口岸和交通基础设施水平低下也在严重阻碍着双方经贸关系的发展。
为解决上述问题,中俄边境地方经贸合作协调委员会于1998年成立并召开第一次会议。协调委员会俄方代表团由毗邻中国的七个联邦主体(阿尔泰和布里亚特共和国、阿穆尔和赤塔州、哈巴罗夫斯克和滨海边疆区、犹太自治州)的副行政长官组成,中方代表团由东北三省、内蒙古和新疆自治区的副省长和东北主要城市(哈尔滨、沈阳、长春、大连)的市长组成。俄方秘书处设在“远东及后贝加尔跨地区经济协作协会”执行办公室。
委员会关注的重点领域包括完善双方经贸合作的模式与手段、促进贸易增长、降低边界壁垒、加强边界建设、协调有关法律法规、边境合作发展经验交流、改善跨境河流生态状况和发展交通基础设施等。1998年至2006年间协调委员会共召开8次会议,讨论议题50余个,涉及建立省州长定期会晤机制、完善边境合作法律法规、研究俄东部地区与中国东北省份合作现状、问题和前景、规范边贸秩序(边贸区建设和运营、口岸工作等)、扩大边境地区银行间合作、发展交通、投资和旅游合作,解决环境问题等。
二、近年来协调委员会历次会议情况
为推动边境地区企业开展生产贸易合作,协调委员会于2000年制订批准了《协调委员会行动纲要》。
2002年,协调委员会第5次会议在赤塔市召开。双方在会上表示,拟开展银行间合作,为边境地区间贸易、科技和旅游合作的进一步发展创造条件。同时,中俄政府间银行合作分委会将俄罗斯中央银行和中国人民银行有关分行间建立直接代理行关系和制定相互授信额度问题确定为主要任务。
此外,在第五次会议上双方还商定将根据中俄两国法律准备以下协议文本草案:《仲裁和相互结算协议》、《制订从事不正当企业名单协议》、《发展旅游交流和相互结算协议》、《开展农产品生产合作协议》、《建设洛古河-波科洛夫卡口岸跨河公路桥协议》。
2004年,协调委员会第6次会议在满洲里市召开。会议中心议题为边境合作的组织化和机制化问题。委员会建议,在“东北亚国家地方行政当局协会”框架下成立边境合作分委会。此外,鉴于赤塔同满州里实施旅游公司间非现金结算的有效经验,建议在中俄边境其它地区也推广这一模式。
在2004年6月9-10日,第一届中俄投资促进论坛在哈巴罗夫斯克市召开,论坛上签署了在俄境内实施合作项目意向协议、合作议定书和合同13份,总金额达8亿美元。
在协调委员会成员参与下俄罗斯中央银行与中国人民银行签署协议,自2005年1月1日起在中俄所有边境地区推出银行间本币结算业务。
2005年,协调委员会第7次会议在哈巴罗夫斯克市举行。双方在此次会议上商定,将就以下问题继续开展工作:发展中国与俄东部地区民航及公路交通,进行转运货物和交通工具的电子信息交换试点,研究边境贸易区建设运营模式、签署中俄政府间边境经贸区协议,简化吸引和使用中国劳工许可的发放程序。
此外,第7次会议还商定成立额尔古那河、阿穆尔河、乌苏里江和兴凯湖跨境水体监测地区间协调工作组。工作组的主要任务包括:制订《预防阿穆尔河水域跨境污染、保护地区生态多样性与稳定发展计划》,制订《保护和合理利用阿穆尔河及维护阿穆尔水域自然生态环境联邦法》草案,成立“阿穆尔”专项生态基金等。
在2006年于沈阳召开的协调委员会第8次会议上,与会者集中探讨了以下议题:
1、启动《中俄政府间边境和跨界贸易协议》商签工作,制订联合规划发展边境经贸合作行动机制。
2、完善新疆自治区与俄罗斯相关地区间边境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开通中俄额纳斯口岸,发展中俄公路交通,开通乌鲁木齐至新西伯利亚航线,开通乌鲁木齐-谢米巴拉津斯克-巴尔纳乌公路,建议中俄政府在阿尔泰地区建设5条跨境公路和中蒙俄联运公路。
3、加强中俄双边科技合作,鼓励中国企业自俄引进环保、生物技术、新材料、能源、仪表等领域新技术,以加快中国工业化进程。对利用俄罗斯设备和科技人才的中国企业和科研院所给予扶持。中方在俄投资建立高新技术研发中心和科技园区。
4、探索新的合作模式,选择示范性互市贸易区,进行跨境工业区建设试点工作。
值得一提的是,第8次会议是在与俄罗斯并无边界的中国辽宁省召开,而下届会议的举行地阿尔泰边疆区也是俄罗斯内陆地区。这标志着两国边境合作范围正逐步扩大,双方地区间合作内容不断充实。
三、协调委员会对边境合作的促进作用
对1998年-2006年间的中俄边境经贸合作情况的分析表明,阻碍边境关系发展的一些突出问题正逐步解决,两国企业界合作兴趣有所提升,双方公民间接触也不断增多。
据俄方统计,自协调委员会成立以来,俄远东和后贝加尔地区同中国东北省份贸易额提高了3倍。1998年双方贸易额为11亿美元,2005年已近40亿美元。俄方主要出口石油及其制品、木材、金属等商品,主要进口大众消费品和食品,在双边贸易中俄方顺差地位稳定。
但与此同时,远东和后贝加尔地区同中国的投资合作规模还十分有限。
四、中俄边境经贸合作的问题
中俄边境合作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但其中最主要的问题是俄方政府缺乏针对边境合作的系统性政策。目前关于对华边境合作问题俄罗斯国家法律和中俄政府间条约都是空白。不健全的法律基础直接导致了中俄边境地区的不均衡发展:中国边境城市日益繁荣,而在俄罗斯,迅速增长的边贸带来的财政收入绝大部分都流入了中央,边境城市无法获得发展。俄政府在中俄边境30公里区域内实行特别边境制度的做法同样令人担忧,这显然将阻碍同中国的边境经贸关系。
2005年俄罗斯远东国际经济大会在哈巴罗夫斯克市举办,为推动解决中俄边境合作问题带来了难得机遇。在大会上专门召开“俄罗斯东部地区边境合作发展圆桌会议”,俄中央和地方政府代表、企业界人士和中方代表出席会议。圆桌会议的主要成果有:向各级立法、执法部门提出了发展边境合作问题建议,启动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落实圆桌会议提议机制,同中央政府和联邦委员会的相关负责人建立联系。在圆桌会议的直接推动下,目前已完成和正在完成的措施有:在联邦委员会召开“边境合作圆桌会议”,准备关于要求通过《边境合作法》的致国家杜马主席格雷兹洛夫倡议书,成立跨境河流联合监测协调工作组,发展中国东北省份同远东城市间定期汽车交通。
2001年后中俄经贸合作分委会边地贸常设工作组中止工作,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协调委员会的实际成果。2006年工作组重新启动,为中俄边境合作中一系列法律法规保障问题的解决带来了新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