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智慧董事长张长虹:打基础阶段的扩张会影响短期收益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7-05 01:35 来源: 第一财经日报彭洁云
充足的金融资讯和数据服务是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前提。近几年来,大智慧、万得资讯、东方财富网等金融信息综合服务商迅速崛起,汤森路透、彭博等国际著名金融资讯公司也“加码”中国本土。在这兵家必争之地,企业如何施展功力争得一席之地?在近期的2012陆家嘴论坛上,大智慧股份有限公司(601519.SH)董事长、中国证券业协会理事张长虹接受了《第一财经日报》记者专访。
第一财经日报:作为国内领先的金融信息综合服务商,大智慧上市一年半以来,在人员扩张、公告宣传、战略并购上都有较大动作,这一系列动向后的主要发展思路是怎样的?
张长虹:上市以后最重要的是打未来的几个发展基础,包括几个方面:
一是技术体系的建设。我们认为未来的十年或者更长时间,整个金融市场会发生非常重要的变化。从单一的股票市场变成更丰富的市场,从国内市场走向国际市场,所以要从技术体系上进行比较重要的建设;二是数据体系的建设,包括在合肥建立数据中心。我们研究发现,国内整个金融数据的基础还是相当薄弱;三是更多地强化了以交易为核心地金融终端的产品。我们并购的龙软、阿斯达克、财汇和世华,这些都是在强化金融终端,使它更完整。
日报:今年一季度大智慧亏损1000多万元,是否在扩张的过程中会相应地牺牲业绩?
张长虹:这是投入规模扩大的问题,和别的公司不同之处在于,我们的投入都是技术成本,比如说一般的工业企业,它做的投入都是在建工程,不影响成本,虽然我们的投入会影响短期收益,但是从长远的发展来看,我们做的一切努力对自身、对投资者、对用户都会带来更多的价值。
日报:大智慧在上市之后并购了上海财汇、世华财讯、上海龙软等多家公司,连番并购是出于什么考虑?未来有新的并购对象主要会选择哪些领域?
张长虹:从某种意义上来说, 从最早的汇金,到分析家、财汇、阿斯达克、世华、龙软,大智慧一路过来有这样一种并购的文化。所有(被并购)公司的创始人现在都在我们公司,这样一种大家一起做事情的氛围,还是比较新锐的。我们这样的企业是人力密集型的企业,规模效应变得越来越重要,需要大家拧成一股绳。单个一块所用的成本可能会非常高,但是如果能够实现共享,使行业集约化,就能很好发展。
未来新的并购对象始终围绕着强化主业。一是,面向更复杂的市场为主业服务的方向;二是,国际服务不为我们所擅长,出海我们还得借船,希望能够并购通向国际的企业。三是,上游数据处理的延伸。另外就是拥有专有技术的公司,也是我们考虑的对象。
日报:大智慧的经营业绩与证券市场变化密切相关。你怎么看待资本市场景气度下降对公司带来的风险?
张长虹:企业的发展是处在各种各样的风险中。我们整个产品体系还是主要以股票市场为要素,但是整个市场也在发生积极变化。包括股指期货和商品期货开始活跃,QFII规模扩大,当市场更加广阔,市场抗风险能力会提高。我们相信这种市场下跌短期会形成一定压力,但是随着证券市场的完备,未来大的环境应该没有问题。
过去十年,我们踩到了互联网、证券市场高速发展的两个轮子。在原来高速发展的过程中,有些基础是需要重新打的,有些发展的空间是需要进一步去建立的。
日报:谈一下大智慧下一步的发展重点。
张长虹:总的来说是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以交易为核心,满足市场尤其是机构投资者所需要的交易信息的综合服务性体系。第二个是以定制化为核心的金融信息的服务体系。把这两个方面高度整合在一起,给社会提供更好的服务。
日报:与欧美发达市场和我国金融市场的实际需求相比,中国金融资讯服务业还存在哪些差距?
张长虹:中国的金融市场是一个发展中的过程,相对成熟资本市场所具有的衍生品、债券市场的完备性,市场一系列新的交易技术和模型都是在不断地完善过程中。所以虽然行业整体和国际市场仍有差距,但是我们的发展方向是多层次资本市场,多重风险控制技术,比较广泛的衍生品,形成市场更多选择,使市场更加有效,这个大的方向应该没有问题。
作为金融信息服务的提供者,第一需要满足市场的需求,第二要引领市场发展。从这些技术水准来说,我们都可以很快达到,但关键是要和市场之间形成匹配。另外,我们也承担着培育投资者的任务。
日报:证券行业今年以来创新加剧,在这样的环境下对大智慧这样的金融信息提供商带来怎样的机遇?
张长虹:证券公司的创新条件日趋成熟,证券公司的产品的盈利结构也会发展非常重大的变化,不再是一个简单的通道,而是对大量产品的创新,包括分级债券、分级基金、理财产品组合等一系列的东西。
我们也为证券业的创新提供平台,我们产品非常重要的就是支持这些创新。未来金融信息服务商已经不完全是以前所谓的提供软件的概念,其实是提供为不同用户真正服务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