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电磁辐射在安全范围内不损健康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7-06 09:41 来源: 中国网

  □ 本报记者 罗 兵

  “电离辐射与非电离辐射是有区别的,我反对将辐射妖魔化。辐射处处存在,并非如人们所想的恐怖,只要对辐射有正确的认知,做好基本的防范,就可以保证免除辐射的威胁。”北京大学教授田德祥说。

  6月18日,由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室内环境与健康分会、北京电力公司与达尔问环境研究所合办的“2012电磁环境的科学与社会认知研讨会”在京举行。会议上,多位专家学者就电磁环境的科学与社会认知问题展开讨论,尤其对公众最关心的电磁环境安全与健康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由于公众的普遍关注,电磁环境问题已从单纯的科学和医学问题,扩展为更大范围的社会问题。公众的关注焦点开始从高压线、变电站等极低频电力设施,逐步扩展到手机、无线基站等射频设施,甚至包括了离人们日常生活更加接近的汽车、节能灯及防辐射产品等。而且,由于科学上的电磁研究与社会的电磁认知之间沟通的不畅,以及科学普及工作的缺失,公众对于媒体反复提及的电磁辐射问题产生了恐慌,对正常生活产生了极大的干扰。

  针对于人们对供电系统电磁辐射的担忧,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所研究员沈梦培结合“北京地区居住环境电磁水平调查课题组”的相关研究数据,指出供电系统的工频电磁场不会产生电磁污染。他结合调查数据表示,供电产生的工频电磁场对人体来说是安全的,“中国的工频是50Hz,50Hz工频电磁波的波长是6000公里,人体大小不超过2米,我们将一个人放到工频电磁波传播路径上,50Hz的工频电磁波‘扫过’人体时,是‘同相位的’,所以是安全的!”沈梦培还建议各方推动政府尽快颁布国家标准“电磁环境公众曝露控制限值”来让民众有标准可依,以消除顾虑。

  原国家电网电磁影响实验室(上海)学科带头人、高级顾问杨新村就电磁场环境健康问题的科学性与社会性进行了深入探讨。他指出,电磁场环境健康问题本身很复杂,是一个科学性与社会性交集的问题。其实,“国际电磁场计划”针对低频场的健康风险评估早已于2006年完成,针对射频场的致癌性证据评估也已于2011年完成,这均提供了有效的可借鉴的标准依据。“然而我国卫生界在电磁场公共健康问题上尚与世卫组织存在脱节现象,媒体和宣传方也对专家的建议过于依赖,而且盲目渲染,从而导致电磁恐惧在国内蔓延,这不利于社会与公众健康,也不利于问题解决。”杨新村强调,“电磁辐射”这个词的产生和传播也是需要谨慎对待的,因为在大多数情况下,国内对此词经常产生误解和误用。他建议,相关政府部门、媒体和社会民众可以参照相关权威研究,建立应对“电磁恐惧”的思想及方法。

  针对民众对电磁辐射风险的担忧,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武汉分院工程师李妮分析了公众对电磁风险的感受。她认为在消除民众对环境问题的担忧问题上,建立健全第三方机构合作机制,由独立的第三方机构参与检测与传播将是一个行之有效的办法。

  作为本次活动的承办方,达尔问环境研究所近几年来积极关注电磁环境问题,在北京市进行了持续的检测活动并制作了北京市电磁环境地图。达尔问的赫晓霞博士就之前进行的“北京市公众24小时磁场曝露水平调查”作了汇报。在对100名来自不同行业、不同工作性质和工作场所及居住场所的测试志愿者分别进行了24小时测试之后,结果显示,在大多数情况下,即便是从事电力相关的配电室职业工作人员,其24小时的平均磁场曝露强度也仅达到国际标准(100微特)的1%左右。而对大多数测试志愿者来说,他们的平均磁场曝露强度均在标准的万分之几到千分之几之间,不需要格外担忧。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