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货币政策或进入“审慎期”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9-10 02:43 来源: 东方早报

  8月物价涨幅高位回落,下一步中国货币政策走向备受关注。

  早报记者 肖中洁

  8月物价涨幅高位回落,下一步中国货币政策走向备受关注。对此,综观学者评论,考虑到后续仍然可能存在的通胀压力,虽然不至于加码,但短期内货币政策放松的可能性也不大。

  复旦大学经济学教授殷醒民就指出,前两年宽松货币政策的影响将持续两到三年,这也意味着CPI在今年甚至到明年都仍将处于高位。而当前紧缩货币政策的效果,将在明年年中得以显现。“在以控制通胀为主要目标的政策背景下,货币政策将不会放松。”

  “近期中国货币政策收紧的可能性在下降,但市场所关注的加息步伐是否就此终止仍存变数。”中央财经大学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也说,“此前6次加息并没有缓解负利率状况,而负利率长期存在不利于管理通胀预期。”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则表示,8月份物价水平的回落主要是由于翘尾因素的作用。“总的来说,货币政策稳健的基调不会改变,通胀从目前来看没有根本解决,未来的压力还不小。”

  去年四季度以来,中国9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5次上调存贷款基准利率,但基准利率仍低于同期CPI涨幅。此外,央行自9月5日开始将准备金征缴范围扩大至保证金存款,承兑汇票、信用证、保函三部分资金纳入上缴存款准备金基数,这一政策也彰显了央行控制通胀的决心。

  不过,连平昨日也指出,与年初政策的全力抗通胀相比,今后货币政策要在主要考虑通胀压力的同时,关注经济增长问题,货币工具的运用也要更为谨慎、更加兼顾平衡,“未来一段时间中国货币政策将进入审慎平衡期。”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刘元春建议,在外部环境多变的情况下,中国应采取“紧货币+松财政”的政策组合。加大财政支出力度,促进消费扩大内需;同时为稳健、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增加“新内涵”,即对农业、战略新兴产业、保障房建设、中小企业等实行“定向宽松”。

  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此前在《求是》杂志撰文指出,当前稳定物价总水平仍是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宏观调控的取向不能变。

  录入编辑:陈晓静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