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国忠:国际板让中国钱滋养全球 不会打压A股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9-13 10:53 来源: 财新网谢国忠
中国必须将其过剩的资本有效地国际化,这样全球经济和中国经济才能够正常运转。否则,全球经济将会不断承受泡沫与金融危机的影响。这也可能会导致保护主义抬头,破坏全球经济。
南欧国家政府和英语国家的家庭不负责任地借贷,以及德国、石油出口国和东亚各制造业出口大国的高额储蓄,为当前的危机埋下了种子。中国在盈余国家中的份额不断上升。如果中国继续将其盈余用于购买其他国家政府债券,那么,由此引发的扭曲会害人害己。中国可能会成为 “国际口水战”的焦点。
中国过剩劳动力的全球化推动其经济快速发展,以名义美元价值计量,上升幅度超过20倍。短短20年间,中国一跃成为全球最大贸易国。如果中国能将过剩的资本全球化,将在下一个20年中成为全球最大经济体和最大金融中心。此举会造福中国和世界。
第一步应该是启动中国股市的国际板。这只是一小笔首付,但却能鼓励跨国企业拓展产能,给全球经济带来巨大影响。在全球经济二次探底的背景下,此举将成为中国对全球经济的贡献。
从贸易中心到金融中心
一个国家要想成为金融中心必须首先成为贸易中心。伦敦之所以成为全球金融中心,正是因为英国曾经超过其他国家,成为全球最大的商品、服务贸易国。金融中心转移到美国,也是因为美国取代英国坐上了国际贸易的第一把交椅。
中国目前是全球最大贸易国。到2020年将成为国际贸易的巨无霸,其贸易额将是排名第二的国家的贸易额的一倍。中国可以成为全球金融中心吗?应该成为全球金融中心吗?我认为两个问题的答案都是肯定的。但是,如果中国不采取行动,将不仅会伤害本国经济,还会影响全球经济。
金融随着贸易而来,是因为大多数金融服务都与贸易相关,其利润也大部分得自贸易。可以从平遥的例子看到两者之间的联系。平遥是山西的一个小镇,19世纪,平遥人利用处于中俄两国贸易枢纽的优势,从两国商品价格差中获利。贸易带来的利润和贸易对融资的需求,将平遥变成了一个金融中心。之后,由于海上贸易取代了成本高昂的陆地贸易,平遥衰败了。中国的金融中心也随之迁往上海。
同样,美国并没有刻意排挤英国,以求取而代之成为金融中心。取代最终发生,是因为美国成为了最大的工业国和贸易国,金融业的繁荣接踵而来。华尔街的重要地位是美国工业成功的结果。
以工业能源消耗计量,中国已经是世界第一大工业国。以美元计量的产值还没有成为第一,是因为中国的货物仍然很便宜。未来十年,中国可以通过提高商品价格来吸收不断上升的劳动力成本,出口增速仍然可以保持在10%。到2020年,中国的国际贸易额可能会两倍于德国。21世纪最重要的经济发展,就是中国成为全球第一大工业国。
最大贸易国应该成为全球金融中心。可能有些人会说这种情况属于过去,信息技术业已使得资产交易的地点无关紧要。但是,德国目前的困境提醒所有人,当金融中心和资金来源脱节时,谁有钱谁倒霉。即便德国在过去十年积累了大量的贸易盈余,其金融体系欠发达程度却糟糕透顶,需要靠伦敦的银行家将其资本转到其他国家。现在看来,伦敦的银行家想整垮德国也是很自然的,是德国人花钱请他们这么干的。
外汇储备不能替代金融中心
中国将其过剩资本用来购买外国、尤其是美国政府债券,从而避免了德国的命运。这种“将所有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的投资策略迄今为止还很管用。虽然主要经济体的经济支离破碎,但其政府债券价值却依然故我。但是,如果支撑这些政府债券的经济陷入经常性危机,它们的价值也难以维持。总有一天,会出现政府负债水平过高或税收收入太低的情况。它们的中央银行将被迫靠印钞票来挽救政府。中国能够收回投资,但换回来的却是严重贬值的货币。除非中国改变策略,否则也难逃德国的命运。
中国的净外汇资产上升速度2倍于其贸易顺差。主要原因是资本流入,尤其是海外华侨为了规避美元贬值而汇回国内的外汇。中国政府基本上承担了所有海外华侨的外汇风险。如果中国损失了外汇储备,那么政府将会破产,中国的金融基础也将不复存在。
除了资产安全,中国的“将所有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的投资策略正在导致全球经济的扭曲。股票与债券价格的严重分离,主要是由于资金都集中在那些仅购买政府债券的机构手里,也包括中国在内。石油出口国在市场中的资金比中国还要多。股价太低导致公司不愿投资生产,不愿雇用工人。虽然这不是导致全球经济不稳定的惟一因素,但却是非常重要的因素。
如果一个国家赚钱太多,它就必须承担起有效、高效的分配资金以帮助全球经济的重任。否则,每个人的日子都将更难过。在过去十年,有一些国家积累了很多钱,但在资金的分配使用方面却做得很糟糕,中国就是其中之一。在未来十年,中国在财富积累方面将会令其他任何国家相形见绌。但是,如果中国不能够有效分配其资金的话,那么其他国家都可以将自己的问题归咎于中国。
如果中国能像上世纪70年代的日本和90年代的韩国和台湾那样,成功地进行产业升级以应对不断攀升的劳动力成本,那么有望将其贸易顺差提高到1万亿美元。那时的人均贸易顺差水平较之东亚标准仍然较低,但是顺差总额将超过全世界所有股市融资额的总和。除非这些钱得到高效配置,推动而非阻碍全球增长,否则全球经济的困境将会反过来阻碍中国的发展,给每个人带来灾难。
除了贸易顺差,还可以经营一个大型资产泡沫以夸大国内需求。上世纪80年代日本就曾经这样做过。现在中国也已经这样做了不少。我认为,如果没有国内资产泡沫,中国的贸易顺差将是目前的2倍。经营泡沫仅能延迟必然事物的发生,并且还会导致金融危机。
中国的房地产总价值,包括在建项目和地产银行,已经是GDP的5倍。泡沫已经两倍于可持续水平。如果政府坐视不管,泡沫有可能继续膨胀到目前的两倍。当泡沫足够大时,中国将出现贸易逆差而不是顺差。但这都是人为操纵的。泡沫一旦破裂,中国货币就会贬值,房地产总价值会降到GDP的2.5倍或者更少。最终导致贸易顺差高达GDP的10%。但是世界不会忍受这一切。由此而来的保护主义会将全球经济的大门紧紧地关上。
惟一可行的出路就是中国发展成为全球金融中心,将中国的贸易顺差实际而高效地用于全球经济增长。如果中国可以高效地将其贸易顺差投入全球经济,那么它就可以继续赚取盈余。
国际板只是首付
中国制造业高度发达而金融业比较落后。后者是由国有金融机构所统治,资本项目关闭,汇率固定。制造业与金融业之间的不匹配是目前中国许多问题的症结所在。
现在紧急的是全球经济等不起中国的闲庭信步。除非中国能够在短时间内实际而高效地将过剩资本分配给全球经济,否则全球经济对中国发展的反作用力将很可能爆发。
一个国家要建设金融中心,必须有法制,必须大力保护私有财产,必须政策透明。这三者中国都欠缺,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发展起来。但是,以设立国际板的形式在中国证券交易所付一笔首付,可以帮助启动整个过程。
跨国企业需要在新兴经济体中扩张。它们本国已经没有资本盈余了。虽然刚开始国际板的市场会很小,但却能提振跨国企业对未来融资的信心。它们可能会更愿意投资于中国。
中国应该按照吸引世界500强企业全部在华上市的目标来制定规则。过程应该是透明的,无须有兴趣的公司各自游说政府。如果过程是被牢固控制的,则不会产生提振商业信心的效果。
许多人争辩说国际板将降低A股的重要性。这只是一个狭隘的借口。A股市场已经很低沉了。国际板将会帮助世界经济,对中国经济也有好处,A股市场也将因市场信心提振而上扬。
为了刺激股票需求,政府可以引入新的需求点。比如,一个类似于美国401K的养老金计划可以极大地刺激股票需求,甚至有可能高达每年1000亿元人民币。这将足以抵消国际板的融资。另外一个需求增长点是提高保险公司的股票投资比例。简言之,有很多方法可以提高股票需求,以抵消国际板融资需求。中国的贸易顺差很大,流动性不成问题。对政策进行适当调节就可以为股市保留流动性。
作者为玫瑰石顾问公司董事,经济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