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这些著作是对历史的尊重”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9-14 02:06 来源: 东方早报

  自9月8日《朱镕基讲话实录》(一至四卷)一书全国出版发行,这本带着明显“朱式风格”的前总理新著就引发了广泛关注。

  早报记者 曹虹

  自9月8日《朱镕基讲话实录》(一至四卷)一书全国出版发行,这本带着明显“朱式风格”的前总理新著就引发了广泛关注。

  这是前国家领导人出书的一个最新案例。早在上世纪80年代,时任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副主任薄一波以口述结合档案材料的方式,出版了《建国以来若干重大事件的回顾》,被认为是领导人出书的肇始。近10年以来,卸任领导人出书较为频繁,这类书涵盖了包括文集、回忆录、日记、答记者问在内的多种体裁,可读性强。

  新华社和人民日报相继撰文指出,《朱镕基讲话实录》(一至四卷)的出版发行,对于了解20世纪90年代至21世纪初中国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进程,进一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具有重要意义。

  全国政协常委、前中央党校副校长李君如昨日在接受早报记者电话采访时表示,朱镕基的新书展现了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成员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遇到一些矛盾时的决策过程,对于我们在21世纪第二个十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以及化解现代化进程中的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记录改革开放进程

  其实早在2009年《朱镕基答记者问》出版,就让国人对这位“铁腕总理”的答问风格留下深刻印象,书中选录的那句“不管前面是地雷阵还是万丈深渊,我都将一往无前,义无反顾,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至今广为流传。

  刚刚出差回来的李君如说,虽然还没有拜读朱镕基的新书,但很想买来看。李君如说,“朱镕基的报告特别有风格,很爱听他说话。一个报告从上午做到中午过了十二点,大家都还要听。他做报告不用讲稿,也不哗众取宠,个性鲜明。”

  人民日报昨日撰文指出,朱镕基担任国务院副总理和国务院总理期间,适逢中国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关键时期。在党中央、国务院领导下,朱镕基直接主持了财税体制改革、金融体制改革、价格与流通体制改革、国有企业改革、政府机构改革、社会保障体制改革、住房制度改革、投融资体制改革等一系列重大改革,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框架。也正是在这个时期,中国有效治理严重的通货膨胀,实现了经济“软着陆”;成功应对亚洲金融危机的冲击,扭转了通货紧缩趋势,保持了经济稳定、快速增长。

  同济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教授谢岳向早报记者表示,朱镕基是改革派人物。他主政的时期奠定了中国市场经济的雏形,之后的很多都是修修补补的。在2012年前出版这一书籍,或许是中央正以隐喻的方式向全社会、全党发出信息:改革的方向是不会变的。

  弥补文件不公开的缺憾

  尽管相比西方政要回忆录的层出不穷,中国前国家领导人出书往往非常低调。但从上世纪80年代薄一波的《建国以来若干重大事件的回顾》,到李鹏、李瑞环、李岚清等纷纷出版个人性的专题日记、回忆录或其他著作,前国家领导人出书已然不在少数。

  《中国青年报》曾发表评论说:领导人的个人性著作具有珍贵的史料价值,他们为历史讲述、历史研究提供了第一手资料。如果不深入当事者的心灵,我们就难窥历史真实的奥秘,这必定会影响我们对当代中国的理解。领导人的个人性著作,是中国改革的心灵史。

  李君如指出,从党史研究者的角度看,希望更多为中国革命和建设做出过贡献的人出版著作、讲话稿、回忆录,这些都是珍贵的史料,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但李君如认为,对于这一现象也不宜过度解读。改革开放以来,很多人都出版了文集、回忆录,这是一种正常现象。

  谢岳表示,这些著作是历史的一部分,是对历史的尊重,是开明、开放的表现。在史学研究中,因为资料的缺失,往往有很多学者去香港甚至海外做访谈,通过口诉搜集材料,而前国家领导人出版的书籍,恰恰弥补了一些文件不能公开的缺憾。通过这些著作,可以断断续续找到一些传达党内决策的线索。

  录入编辑:张珺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