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利好效应逐步释放 A股进入探底最后阶段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2-24 01:45 来源: 证券日报

   本报记者 张晓峰

  分析人士指出,近期盘面已连续出现异动,大落之后马上大起,持续的宽幅震荡预示着做多力量正尝试进场,市场初步释放底部信号

  本周A股市场围绕2200点展开剧烈震荡,呈现前四天下跌,最后一日微涨的盘整格局,多空博弈异常激烈。截至周五,上证指数报2204.78点,重上2200点关口,但周线上呈现七连阴形态,弱势局面仍未出现明显改善。

  分析人士指出,在经历了8个月的下跌后,近期盘面已连续出现异动,大落之后马上大起,持续的宽幅震荡预示着阶段性转折的临近,虽然目前市场依然面临诸多岁末因素的困扰,但种种迹象表明,最近持续累积的利好效应开始逐步释放,市场已到最后的寻底阶段。

  欧债危机出现阶段性转折

  欧债危机一直是制约全球市场的主要因素之一,目前来看,欧盟各国政府正在积极落实之前达成的协议,欧债危机似乎出现一定转折。

  最近有消息称,欧洲央行已经邀请欧元区各大央行预订其第一批无限制的三年期贷款,此举旨在维持欧元区在主权债务危机形势下的信贷流动。欧洲央行将向银行提供后者所希望获得的任何数量的贷款,银行则需向欧洲央行提供合格的担保品。这些贷款的期限为1134天,利率为贷款期内央行基准利率的平均值。

  欧洲央行正试图确保银行能以较低的利率获得中期贷款,从而能继续向公司和个人消费者放贷。除了提供较长期贷款以外,欧洲央行还已经扩大了银行能用来获得贷款的担保品的范畴。

  本周二,欧美股市均出现2%水平上涨,并随后出现了持续小幅上涨走势,市场期待的圣诞行情初步显现。

  分析人士普遍认为,欧美股市连续小幅上涨,尤其是欧债危机有缓和迹象,对全球金融市场利好,给目前A股止跌回稳,奠定了较好的外围环境。

  RQFII开通两地资金渠道

  最近有媒体报道称,华夏基金、嘉实基金、易方达基金、博时基金、南方基金、华安基金、大成基金、汇添富基金、海富通基金等9家基金公司旗下香港子公司已获得中国证监会批准,首批拿到人民币境外合格机构投资者(RQFII)资格,其中华安基金、南方基金等香港子公司已经向香港证监会上报首只产品,最快明年初开始发行。

  根据规定,试点初期不少于募集规模80%的资金投资于固定收益证券,包括各类债券及固定收益类基金,不超过募集规模20%的资金可投资于股票及股票类基金。也就是说,试点期间能投资股票及股票类基金的RQFII资金,最多40亿元人民币,但200亿额度可能是RQFII探路境内证券市场的“排头兵”,让市场憧憬的是200亿背后庞大的“主力军”。

  根据香港金管局的统计数字,截至9月底,香港人民币存款达6222亿元。在年初,这一数字仅为3150亿元。RQFII的推出,不仅有助于拓宽停留在香港的人民币的投资渠道,而且也有助于增强资本市场流动性。

  由此有市场人士认为,尽管试点初期流入股市的资金最多不超过40亿元,对股市影响有限,但RQFII试点的关键不在于数额多少,而在于境外人民币,可以通过香港进入内地资本市场。这种新的渠道逐步畅通之后,对A股市场的影响将是持久和深远的。

  中国版“401K”箭已在弦

  在中国证监会主席郭树清近期公开表示,证监会正在研究加大鼓励各类长期资金投资股市的政策措施,建议加快推进养老金入市之后,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理事长戴相龙20日积极回应,支持养老金投资股市。

  分析人士指出,证监会和社保基金高层一呼一应的表态传递出的信号显示,中国养老金体系的建设正在逐步深化,各方面对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运营的认识已逐渐趋于一致,中国版“401K计划”的推出已箭在弦上。

  IPO分红新政吸引资金入市

  日前有媒体称,证监会向各保荐机构与拟上市公司下发《关于创业板拟上市公司分红要求》等文件,对IPO分红新政做出明确规定。《要求》表明,11月9日证监会有关负责人首次公开提出的“IPO分红新政”,将在实务中得到进一步细化。

  有关统计数据显示,自11月9日以来,共54家IPO公司披露了招股说明书申报稿,无一例外对上市后分红事项进行了明确细化与承诺,且愈是近期上会的企业,其承诺更完备、信息披露也更翔实;同时,多家企业不仅公布了上市后每年具体分红比例,还制订了详尽的上市后3年或者5年的分红规划,重视力度可见一斑。

  分析人士认为,证监会细化创业板IPO分红新政,这进一步完善市场的投资功能,可吸引资金入市。

  产业资本再现增持浪潮

  据悉,自今年下半年以来持续呈现净流出状态的产业资本,在12月第一次呈现净流入的态势,这个拐点是可喜的变化。

  尤其是进入11月下旬以来,遭遇减持的上市公司明显下降,而且减持金额也明显下降,最近四周更是发现部分公司获得了大股东的大幅增持。

  有关统计数据显示,截至12月20日,本月A股市场共发生125次增持行为,涉及到66家上市公司,累计增持2.62亿股,增持总市值约为27.58亿元;相比之下,本月目前的减持总市值约为25.08亿元,12月的增持总量已经反超减持量约2.5亿元。

  而回顾整个11月份,虽然发生增持114次,涉及54家上市公司,但增持总量仅为6052.9万股,累计增持金额约为5.02亿元。相比之下,12月份至今,产业资本增持的数量和金额环比11月份已经分别大幅增长约3.33倍和4.49倍。

  值得关注的是,目前银行等蓝筹股的估值已处于历史低位,如果从业绩稳定增长和较高的派息收益率看,不少银行股具备估值底和市场底的条件。其他股票有待经济面的变化而确定,市场整体价值底的凸现有待更多先知先觉的的产业资本加入到多头的行列。

  由此,分析观点认为,产业资本流向或反映出市场态度的转向趋势,但从量变到质变仍需一个过程。但总体看来,空头思维短期内不会消失,不过随着政策调整的趋势进一步显现,以及未来经济走势不确定性的逐步清晰,市场或有望在震荡中走出低迷。

  股指初步释放底部信号

  下周是2011年收官之战,在周线七连阴之后,市场究竟如何演绎,成为投资者关注的焦点。

  从基本面看,11月相关数据普遍低于市场预期,是通胀充分缓解的积极信号。11月CPI同比涨4.2%创14个月新低,低于早前市场普遍预期的4.3%——4.6%的平均水平,而食品价格的回落,成为拉低CPI读数的重要权重。11月PPI同比上涨2.7%创近2年来新低,且普遍低于3.4%预期的,较10月5.0%大幅下跌。

  从政策面看,在经济增长放缓的大背景下,政府工作重心将从“防通胀”转变为“保增长”,业内人士普遍预计,明年经济增长将继续放缓,同时货币政策有望中性偏松,但不会出现此前的全面宽松。从近期汇金增持四大行股票、政府政策微调等措施都印证了股市政策底部的出现。

  从市场面看,目前A股正在筑底阶段,估值上看整体PB、PE都较低;而从宏观经济政策来看,目前已经由从紧向中性方向转变,政策底部已现。

  目前流动性紧张情况有所缓解,A股市场估值水平将不再下降,但是,市场底部仍需要等待企业盈利风险释放。经济下滑企业盈利增速下降,短期对股价仍有一定压力。

  关于后市,有分析人士认为,股指持续的暴涨暴跌,以及近期屡屡出现的盘中拉升,表明了市场做多力量正尝试进场,股指正初步释放底部信号。而尽管短期资金面依然紧张,以及市场持续下跌过后市场人气的集聚仍需时日,股指年底之前或将延续弱势震荡的走势,但政策利好信号不断释放,政策底已逐渐夯实,股指持续做空动能已趋于衰减,后市股指后续下跌空间渐趋有限。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