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复旦管理学院老校友周炜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2-24 11:20 来源: 新浪财经
复旦管理学院老校友周炜 复旦管理学院老校友周炜

  “年度学院服务奖”候选人:周炜

  商学院老校友

  提名理由:他是新中国成立以后第一批毕业的统计学系校友,曾参与筹办复旦大学统计学系成立70周年庆典活动,并独立编撰完成《统计系回忆录》。

  周炜:老复旦人的“统计”情怀

  作为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批从复旦大学统计学系毕业的学生,如今已是耄耋之年的周炜校友见证了上海统计事业的创立、重建、改革和发展。他从毕业以后就一直在上海市统计局工作,兢兢业业地扎根在自己的研究领域,为中国统计学的发展而耕耘不辍。

  早在读小学的时候,周老就确立了他一生坚持的理想:做一枚红烛,燃烧自己,照亮四周。从此,他改名立志,至今依然带病为复旦的校友工作奉献力量。用他自己的话说:“生命就像昙花一样,很短暂,我要趁着自己还有能力的时候为母校、为社会多做贡献。”

  选择:与统计学结缘

  因为钟情于数学,加上对复旦大学爱国运动的肯定和向往,青年时代的周炜毫不犹豫地报考了复旦大学数理系。他在复旦大学念书的四年(1946年-1950年)正处在解放前后,国内形势动荡不安,学生运动风起云涌。1947年,当时担任数理系学生会干事的周炜,因为在“国权路血案”中为受伤的同学声讨正义而被迫转入统计系,与其一起抗议的同学也全部分散转移或者转校。

  在学生运动低潮的时候,周炜并没有失去信心。他经常用英国著名诗人雪莱的诗句“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来鼓励自己。为了聚集力量,统计系、科双方学生干事经过商议后合并为统计学会,周炜因为学生工作表现突出而被推选为统计学会干事。

  对于周炜而言,在复旦的学习生活和学生工作充满了激情,但也充满了未知的挑战和危险。即使现在回忆起来,他依然记忆犹新。“在复旦,我找到了自己真正感兴趣和爱好的领域,就是统计。”周炜坦言,复旦统计系在当时也是算是全国的佼佼者,“教我们的老师有留学法国的李蕃,他是社会经济方面的专家。在他的努力下,有很多经济专家和数理专家到我们系做教授。”正是这样的“复旦特色”——对数理统计、经济统计、社会统计等各种统计知识的综合掌握,为周炜面对日后复杂的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正如他所言:“在复旦,必须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都能拿得出手才行。”

  除此之外,复旦统计系良好的学习氛围也让周炜受益良多。特别是在统计学会里面,同学们学的都是一个专业,有着相同的爱好和共同语言,大家经常一起讨论问题,迸发出许多真知灼见。

  如果说专业上的学习让周炜全身心爱上了统计学,那么他参与的学生工作和学生运动则让他树立了坚定而远大的信念:“那时候我年轻,有理想有抱负,一心想为国家做点事,希望成为一个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抗战胜利以后,这股力量一直推动着我前进。”

  发现:用不同的方法搞统计

  一直以来,周炜认为学统计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了解社会的发展趋势和发展规律,提前发现社会问题或者热点。这也是他的愿望所在。1981年,周炜从一堆统计资料中发现,第三产业可以制造出大量就业机会,他当即写出报告提交给市委。然而,那时候大家普遍把第三产业看作是资产阶级的产业,周炜的“远见”直到1984年以后才慢慢地被社会所重视。

  供职于上海统计局的数十年间,周炜始终坚持一个信念:“用不同的、多样化的方法来研究经济问题。”秉承这一理念,他主持并亲身参与了多项重要工作,不断开创新的研究领域,并大力提倡首创精神。在周炜看来,这些正是统计学发展和应用的关键。

  80年代,周炜搜集各方资料,运用统计方法对上海的经济结构剖析,提出投入产出法的“产品法”比“工厂法”统计方法更能正确地反映经济部门之间和部门内部的技术经济联系和比例关系。这一结论也是第一次对上海经济进行深层次内部透析的成果,至今仍然影响深远。

  曾在上海市统计学会担任过副秘书长、副会长的周炜,同时也是全国中国统计学方法制度研究所研究组的成员。因为工作的关系,他常常在全国各地开会做报告,而他把这些“出差”也看作是获取信息、推进研究的一大途径。“每到一个地方,我都会与当地的校友联系,与他们交流,了解全国各地的经济的情况以及他们关于统计改革的想法。”成就总是来源于勤奋与用心,在周炜身上,这一点得到了完美的体现。

  基于海量的信息与深入的研究,周炜先后发表了40余篇论文,约40余万字,其中获得市级奖励的就有6项。他并没有把目光仅仅停留在国内,而是常常去挖掘国外的资源,用发达国家的资料与中国的实际情况作对比研究。

  在周炜看来,无论多么伟大的成果、多么深刻的思想,只有通过分享才能产生更大的影响。他自己是这样做的,也期待有更多分享机制上的完善与改变。“我觉得国家统计资料应该公开,在各大城市建立资料交换制度,在应用中发展统计。这样有利于提高效率、扩大双方的视野,让大家更清楚统计的缺陷以及今后的发展方向。”

  感悟:生命价值在于奉献

  随着年岁的增加,周老退到统计工作的二线;但是他并没有闲下来,而是将许多资料进行汇编,为统计学的传播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2005年,复旦大学举行百年校庆,分散在全国和世界各地的校友借此机会相聚到一起,共话当年。但出于各种原因,有一些校友未能前来,而参加活动的校友也因时间太短而感到意犹未尽。热心的周老动议征集统计系校友回忆录,将他们的故事尽可能收编成册作为纪念。这个想法得到了校友们的热烈响应。这本由他独立编撰完成的册子受到不仅受到本系校友的赞赏,也赢得了外系校友的褒奖。

  对此,周老笑言:“在学校里我们交出的是学习成绩单,但现在我们向母校需要交出的是工作成绩单。”“理想·责任·奉献”,周老用简单的六个字概括了这本回忆录的精髓。其他院系的老师在看过小册子以后也中肯地评价道:“这里讲述和展现的内容体现了鲜明的复旦精神,也是我们需要实现的人生价值。”

  在复旦大学统计学系成立70周年之际,周老又发起并参与筹办了周年庆典的活动,他的这份深情和努力让许多师生感动不已。不仅如此,他还特别找到了国际统计学会,将精心搜集的资料整理成几个方面的内容:包括统计的发展简史、统计究竟是什么、统计学家有什么任务、统计未来的发展等。

  周老现在做的最多的就是整理以前的资料:“我是与复旦一同成长起来的,现在整理以前的资料,也是回顾自己和复旦一起走过的路。”虽然带着病,但周老还想着要帮复旦的老教授写传略,眼下已经完成了3万4千字。“很多老师的档案在档案馆找不到了,等我身体好点了,再去市图书馆把他们的资料和贡献补上去,估计能有5万字左右。”

  在这次采访中,周老也提及了自己的两个愿望:由于文化大革命,儿子和女儿只念到了大专,很希望把自己的亲人培养成统计学家,子孙后代都成为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第二就是他不在了以后,将进行器官捐赠,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到其他人,也可以让自己的生命和爱延续下去。

  作为一名统计学者,周炜有着自己独立、客观的立场;而在他的身上,我们看到更多的是忧国忧民、家国天下的情怀,以及燃烧自己、照亮四周的精神。

  “崇高的理想、神圣的责任和忠诚的奉献”——这十五个字,周炜受得起。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