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上投摩根张军:欧债危机系统性风险已大大降低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3-01 13:50 来源: 新浪财经
上投摩根全球天然资源基金拟任基金经理 张军上投摩根全球天然资源基金拟任基金经理 张军

  新浪财经讯 本期新浪基金经理秀栏目邀请到上投摩根全球天然资源基金拟任基金经理张军,就全球天然资源市场和未来QDII基金的投资机会交流看法,以下为对话实录。

  新浪财经:今年以来,受欧债危机缓和等多重利好因素推动,全球资本市场均表现强劲,51只QDII产品皆录得正收益,尤其是一些投向新兴市场和大宗商品资源类的产品涨幅喜人。对此,您如何解读?后续行情是否可以持续?

  张军:首先,QDII产品之所以涨幅较高主要是投资者情绪有了极大改善,尤其是欧洲央行去年12月底3年期的再融资操作(LTRO)以来,欧洲商业银行间的流动性大幅缓解,意大利、西班牙的国债收益率下降,欧债危机的系统风险大幅降低。投资者情绪改善促使资金持续回流到风险和收益较高的亚太及新兴市场。

  而随着欧债不确定性如预期持续下降,预料资金流向中长期将不会改变。希腊第二轮金援计划初步达成、欧洲央行LTRO政策效果正在显现、美联储延长低利率到2014年末尾、美国确认延长薪资税减税到年底等,这众多不确定性的厘清都将有助未来经济与企业获利表现,预期也将推升相关风险资产价格趋势向上。此外,考虑到欧洲央行在2月底还有下一轮的再融资操作(LTRO),投资者情绪有望进一步支持亚太和新兴市场以及一些大宗商品的表现。

  新浪财经:虽然目前来看欧债危机有所缓和,但我们也注意到,希腊1年期国债收益率已突破700%,被惠誉下调评级至垃圾级,虽然达成了新的救助协议,但希腊违约似乎不可避免?如果违约欧债危机将会如何发展?

  张军:欧债危机是欧盟货币一体化而财政不一体化的结果。要解决欧债危机,短期来看要靠欧洲央行释放流动性,加强欧盟和IMF的救助火力,长期来看还是要欧洲财政一体化。

  我们认为,欧债危机系统性风险已经大大降低,欧盟各国业已签署财政纪律协议,这是朝财政一体化发展的第一步,欧债问题的解决正在向好的方向发展。此外,欧洲央行去年12月底进行的第一轮长期再融资操作(LTRO),已大大缓解银行流动性,意大利的国债收益率已从7%以上降到现在的5.5%左右,而欧洲央行2月底还会进行第二轮再融资操作,规模超过12月份。

  单独就希腊国债收益率来看,市场对希腊已经做好了最坏打算,而且很多欧洲商业银行对所持有希腊债券已做减值处理。总之,如果欧盟、IMF及欧洲央行把防火墙建好,希腊的有序违约甚至是退出欧元区对市场的影响应该不大。现欧盟、IMF和欧洲央行正在建防火墙。

  新浪财经:那么全年来看,投资海外市场目前是不错的投资时点吗?主要看好哪些领域?

  张军:今年我们持续看好原材料及部分大宗商品。首先从流动性上考虑,欧洲央行会释放流动性,不排除美联储还有可能进行第三轮量化宽松以及新兴市场国家的政策放松,流动性上对原材料是有支撑的;另一方面从需求上看,一些金属像铜,随着需求的上升,再加上本身就有供给上的问题,今年价格都会有不错的表现。

  此外,亚太和新兴市场从去年底到现在已经有了一波不错的涨幅,如果有一些小幅的回调,从全年来看,都将是不错的买入机会。

  新浪财经:具体分析来看,受益于全球流动性缓解,以油矿金为代表的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全球天然资源类股票价格确实也水涨船高,受益明显。但中长期来看,该领域是否具长期投资价值?为什么?

  张军:从短期来看,由于全球金融危机后各国政府尤其是欧美国家在市场上投放大量流动性,实行宽松的货币政策,造成大量资金进入到大宗商品领域,更推高了各大宗资源品的价格,这使得从事天然资源的勘探、开发、生产及销售,或是向天然资源行业提供服务的公司获益明显。

  长期来看,“资源”乃岌岌可危的大自然瑰宝。如果没有新增储量,全球剩余开采年限最多的煤和铝业也仅仅只有160年的余量,稀有金属更是岌岌可危,三十年后,可供开采的金属种类将大幅下降;四十六年后,世上将再无石油可供开采。与旺盛的需求相比,存量不多且日益枯竭的天然资源价格自然水涨船高。而鉴于未来天然资源稀缺,资源价格水涨船高的前景,并且,资源价格容易受到经济、政治、需求等因素的影响,天然资源类上市公司的投资价值日益凸显。

  新浪财经:从普通投资者的角度而言,如何介入天然资源领域投资,哪种方式更适合?

  张军:数据来看,2012年伊始,金属价格1月份即呈现出2010年12月以来的最佳单月表现,伦敦金属交易所(LME)基本金属期货价格指数上涨11%。而金属价格上涨也提升了矿业公司股价表现,一些优质的天然资源基金获利不菲。截至2月17日,JP摩根全球天然资源基金自今年年初已上涨了15.25%。投资者如果选择了绩优基金来进行天然资源投资,可能已初尝战果。

  事实上,从一个较长的时段来分析,天然资源股的投资回报比直接投资天然资源商品(ETF)收益更高。BLOOMBERRG资料显示,1986年12月至2011年12月的300个月中HSBC资源股价格指数的收益一直高于GSCI。其中,GSCI商品价格指数的总回报率为304.92%,年均回报5.75%。然而,同期的HSBC资源股价格指数的累计回报率却高达1205.60%,年均回报高达10.82%。

  新浪财经:对于今年选择海外投资产品,从资产配置角度,您有何建议?

  张军:QDII等海外投资产品的设立初衷是为了分散国内投资者的风险,投资海外市场的股票。大家都知道不能把鸡蛋放到同一个篮子里,目前国内大部分的QDII产品的风险较高,作为国内的投资者根据自己的投资偏好可以将一部分风险投资投入到QDII里。近几年由于QDII产品出海的时机问题,赶上了金融海啸,欧债危机,短期来看投资QDII产品就意味着风险,但如果从长期来看投资QDII产品是分散国内股市的风险,因为一个单一市场不可能总是牛市。

  基金经理简介:

  张军,毕业于上海复旦大学,18年金融领域相关工作经验。曾担任上海国际信托有限公司国际业务部经理,交易部经理。2004年6月加入上投摩根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担任交易总监,2007年10月起任投资经理,是最早到澳洲实地调研的中国基金经理之一。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