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通讯录时代:静悄悄的产业链颠覆战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3-16 14:21 来源: 新浪财经文/龙真(作者为i黑马分析师)
Welcome!不管你愿不愿意,欢迎进入“后通讯录”时代!在这里,您将目睹您正在使用的电话号码慢慢消失,您不必想念它,因为您有更好的选择; 在这里,您将和移动IM一起进入一个新的时代,但前提是您做对了选择题,否则您将会变得很郁闷;在这里,您会慢慢真正体会到SNS和微博(http://weibo.com)对生活和工作的惊 人价值,您还会见识到很多奇特模式和创意从小苗变成巨人!OK,您准备好了吗?接下来就和i黑马一起在现实中感受后通讯录时代的静悄悄的革命吧。
正在消失的电话号码
Facebook创始人Mark Zuckerberg常被问到一个问题,就是Facebook现在这个世界上最强大的网站能存活多久,他的回答总是轻松而自然,“我根本就不知道电话能存 在多久,”他总是透着大孩子的眼神做无知状:“十几年后它(电话)还会存在吗?”而知名语音应用商SayNow联合创始人Nikhyl Singhal则更加极端一些,他的论断是:也许不到五年的时间,电话服务将不再存在。是的!五年!也许不到!
谁正在革电话的命?有的人说是Gmail的Voice服务,有的人说是知名的VOIP厂商Skype,但这些或许仅仅只是一个开端。 Facebook、苹果、雅虎和微软都才是狠角色。不过似乎Facebook目前最有优势对通信运营商发起致命一击,它拿来开刀的就是电话号码。别误会,这不是说消灭通话这种通讯方式,只是说消灭电话和电话号码。为什么要拿一个造价不菲的电话,并且还要去拨和记那些复杂的数字?
当然了,其实不是大家在抛弃电话和电话号码,而是大家没的选择。Google和Skype这些后起之秀们甚至都对电话充满着同情,他们都努力试图将
电话系统融入到网络中以解决电话技术的问题。Nikhyl Singhal也在SayNow花了5年的时间试图弥补数字电话系统的不足。“我们已建立起十几个应用让各个品牌、名人和百万用户能够以全新的方式使用电话。但是我们已经做到极限了。与其费力地在网络中复制过时的电话系统,还不如直接简化电话技术,在社交网站中添加语音功能。”
与此相关联的,还有开发者们每天推出的大量创造性智能手机应用。所有这些无一能改变移动设备存在的主要目的:语音通话。一旦智能手机平台允许开发者们介入通话和语音留言,那语音将会变得灵活而有趣。不是么?您觉得冰冷的无生机的电话公司和电话厂商有这样的动力和觉悟么?
事实上,远离传统的电话系统,把语音和通话搬到移动移动互联网上有更多的好处。Nikhyl Singhal最近我去听了知名影星Lady Gaga的演唱会。为了提高上座率,运营商维珍移动安排Gaga给粉丝们一个惊喜,给在场的某一位粉丝打一个电话。这是个绝妙的主意。但我们都清楚整个活
动都是事先精心策划好的。但是如果没有策划呢? Lady Gaga应该可以打开她的iPhone,查看她Facebook、Twitter或者MySpace里面的粉丝,利用LBS定位服务,选择其中一个在现场 的人,然后打通电话。打给一个人,打给一些人,或者打给所有的人。无论你有5百万好友还是5个好友,或许几个月之后,打电话就是这么简单。
不是我们危言耸听,电话系统真的不给力啊!
孱弱的移动IM
移动IM作为工具本身所创造的收入并不足以使各大运营商、手机设备商、互联网巨头和软件巨头们虎视眈眈。他们看好的,是IM背后所附加的增值服务以及对整个通信产业链上下游的控制力。这才是真正的大生意。所以,移动IM这些天也被炒翻了天。不管是传统的IM巨头如QQ、MSN,还是运营商巨头三大国字头全业务运营商,不管是互联网巨头如腾讯微信、盛大Youni,还是软件巨头Android绑定Gtalk、小米科技强推米聊,连设备商都耐不住了,黑莓的BBM、苹果的iMessage、诺基亚的IMforNokia都有志于在移动IM市场一展宏图。
不管每个阵营的每位巨头居心何在,一个客观的现实已经呈现在面前。既不互联互通,又缺乏明显的差异化功能,移动IM所面临的只能是抢夺用户资源的红海血战。同样的,不管这些移动IM厂商愿不愿意接受现实,在这个强者通吃的行业里,只能有一两家厂商胜出,并捧走所有的用户和潜在的可能足以成就一个伟大公司的胜利果实。
在现有的模式下,移动IM只是一个安装了同一软件的两个和多个用户间的交流工具。本质上还是一个封闭的IM,只是把PC端的IM平移到了移动端,并 充分利用了一些基于移动端的技术而已。本质上并没有发生变化。所以也很难跳出IM的局限,最后只会形成现有的IM巨头们的优势平移,腾讯和MSN们充分利 用它们的海量用户资源,延续它们在PC端的统治地位。如果基于这种思维,那移动IM们完全可以洗洗睡了,把市场乖乖交出来才能少流血,损失少一些。
其实,台湾知名评论家戴季全的判断对于移动IM开辟思路非常有意义。他把通信和出版放在一起做了个比较。在他看来,电信就是速度极快的出版,而出版则是速度极慢的电信。如 果站在这个角度来认识Facebook,我们就会Facebook其实就是一个典型的通信厂商,也是一个典型的移动IM厂商。它打着UGC(User Generated Content,用户创造内容)的旗帜大肆扩张,同样的我们想想,我们平时用手机和移动IM发短信、留言、通话、发彩信,哪条不是UGC?所以他得出结论 是Facebook正在从“骨子里”取代传统电信的价值。要注意的是这个“骨子里”,不是发短信、留言、通话等的内容,也不是具体的技术实现细节,而是其用户关系管理中枢机制和内容分发渠道管理机制。
是的!传 统手机和移动IM的核心问题就出在了用户关系管理中枢机制和内容分发渠道管理机制上。这是独立于传统手机和移动IM存在的“沟通”的“心脏”和“血管”。 而Facebook的成功,仅仅是因为它把这一套“沟通”的“心脏”和“血管”搬到了SNS里而已。现在的绝大多数移动IM只是拥有了一颗远不健康的心脏 和一支大动脉而已。随便一个突袭而来的创新的暴风雨就会把它吹倒,吹垮,再也站不起来。
移动IM现在要做的就是迅速转变增长模式。一方面, 要强化其“心脏”功能,通过整合资源,建立一套综合性的用户关系管理中枢。用户关系管理不但要充分利用移动IM自有的用户通讯录,还要接管过来传统的通讯 录的功能,更重要的是要能和各个主流分发渠道实现无缝对接,当飞信、微信、米聊和短信都接入了你的用户管理中枢,那你就已经接近成功了。而在“血管”的分 发渠道布局上,要实现一个一站式分发平台,至少在用户类型的覆盖上要覆盖所有主要类型的用户。在这个平台上,你可以直接和对方微博交流,也可以跟它微信语 音,还可以米聊涂鸦,短信聊天,这样的综合性分发渠道,以及互联互通等才是它作为沟通渠道做大做强的要义。
移动IM肯定会有强者胜出,毕竟移动IM个个实力雄厚,都有一统江湖的可能。但也正是这种可能,让每个产品都心怀希望,不忍也不能放弃。
讨巧的关系管理工具
这是一个通讯录时代,不管是消失的电话号码,还是移动IM的终极目标,其实都归结到了用户关系管理的“通讯录”上。只不过,这里所指的“通讯录”不是传统的我们手机里现有的通讯录,它是“后通讯录”。它是一种更强大,更社会化,强关系和弱关系兼具,交互手段更多,渠道分发能力更强的用户关系管理系统。它既包括你交往多年的老师同学,你囊括了你只见过几次面的商业伙伴,你既可以跟他们微博联系,也可以QQ交往,当然还可以电话和短信,你甚至既可以传输照片,也可以发送视频,当然你们还可以群聊。
在后通讯录时代里,包含了两个核心功能,这也正是上文所说的用户关系管理中枢和内容分发渠道。而移动IM是从内容分发渠道,抢占用户关系管理中枢,进而再强化内容分发渠道。但另外一种逻辑则是先建立用户关系管理中枢,然后再强化内容分发渠道。而这条道路,似乎走起来比移动IM要更顺畅一些,压力也要小一些。
效仿Facebook的人人网就在做这样的事。这个以校园学生为主体的SNS已经积聚了大量的用户信息,它把这些用户信息整理出来就形成了一个强大 的“通讯录”,当把这些通讯录导入手机,它就形成了一个基于手机的强大的用户关系管理中枢,而接下来要做的就是整合几个内容分发渠道就可以打败现有的移动 IM。同样的,以幸会和在这儿IM为代表的基于活动社交的移动社交应用也正在构建一个用户关系管理中枢,而它们本身就为内容分发渠道留好了出口。一旦这几个现在还弱小的社会化应用成了气候,那必然会是移动IM和人人网、新浪微博们的心头大患。
科技以人为本,通信产业链也是如此。而通信产业以人为本的最核心之处还是要抓住用户沟通的需求,谁抓住了用户沟通的需求,谁就统治了整个产业链。以往是运营商在保持着这个需求,但现在情况在慢慢发生变化。@i黑马不敢妄下判断谁会最后胜出,但我们坚信对于用户关系管理中枢和内容分发渠道的争夺中,谁胜出了谁就是最后的王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