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本年度棉花收储即将结束 后市将如何演变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3-29 10:05 来源: 新浪财经

  董双伟

  3月31日国家启动的临时收储即将结束,预计收储累计达到320万吨左右,有望占国内产量(720万吨)45%。而收储结束后市场如何演变,波动空间如何,分析的基点落在何处?都说目前政策制定者异常尴尬,骑虎难下,有其道理,但事出有因,而背后本源更是当初政策制定的考虑欠佳。

  但不管怎样,政策仍是接下来影响行情的重中之重,供需尤其是需求对行情能否转折变化异常关键,而内外棉价差最终如何走向回归同样值得思考!

  一、2011年3月初19800元/吨的临时收储价格制定欠缺通盘考虑,埋下隐患。

  保证供应,维护种植者利益等这些理由不用多说,笔者想谈的有两点:其一,出台时过度参考价格本身,而且是极其不寻常的2010/11年度(最高逼近35000元),之前16000-18000已经是极高价格区间。我们都知道的一个简单道理:从事技术分析的人在考虑长期价格重心变化时往往会剔除一些盲点,而这个盲点,恰巧被当局者看重。

  其二,储备调控更应该看供需,而且进口依存度高的商品,更要考虑国际供需,库存的相对变化,以及需求面可能在未来一段时间的变动,这一点在出台政策时是否动态进行了参考,都是个疑问,也为当前调控难度埋下隐患。

  二、需求发挥威力,打破一切所谓的假设

  当需求没有被过高所重视(2011年最先领跌三个季度的棉花体现十分清晰),一跌再跌之下,国内棉似乎找到了底,即中国政府收储人为设定的底,而不是市场真正的底。

  国际市场并不会这样,只要中国不买,需求不给力,会延续弱势,从而将内外盘的价差持续维持高位不回归的局面。

  三、中国提高2012/13年度收储价20400元/吨

  对于中国棉花种植者而言,似乎这个价格还是很低(大概折籽棉收购价4.3元/斤附近);但对于中国用棉的下游纺织服装企业而言,不能承受之重明显。

  直接造成国产棉高价,睡大觉;国外低价进口棉看似是个糖果,就是吃不到。配额发放成为了政府十分艰难的事情,因为在目前内外棉价差过大,中国国内棉花仍不稳,种植未开展之前,盲目的发放会很危险。

  四、后期供需状况如何

  供应面,国储目前考虑进口棉转为储备,大概在400万吨左右;国内中间流通企业、纺织企业库存不高,或者说有限,考虑国内资源集中在新疆大概80万吨,撮合以及期货仓单棉、地产棉30万吨左右,年度3-8月份商业进口棉大致100万吨,可供的大概210万吨,总供应610万吨。需求面,以单月70万吨(按偏高数据预估),3-8月份用棉量大致在420万吨。

  因此,供需仍是相对宽松的。

  五、年度后期的政策出路思考

  我们只能猜猜政策的意图以及可能的举动,因为我们不是政策制定者,但我们又必须要分析研究政策,这点十分重要。4-8月份国家棉花市场的政策主要集中在两方面,包括配额的发放,包括发放量、时机;抛储棉花,量以及时机。

  从目前至5月中旬前后种植阶段,政策制定者更大的意图我们认为:集中在维持棉花价格企稳,甚至一定的攀升,中国棉花协会最新种植意向调查数据显示,全国棉农平均种植意向减少16.7%,减幅较上次调查加大6个百分点,会是一个重点参考。

  六、结论及大致的操作

  极端情况下我们认为:现货价格接下来考虑19800元,即新疆棉现货后期下滑500-800元/吨水平,期货近月5月有可能靠拢,远月比照回落到20500-21000之间震荡,回落幅度500-1000元区间。情况发生的前提是国家较市场普遍预期的更早的增发配额,或者更早的启动抛储,形成“伤口撒盐”的加重利空效果。

  从总体方向上看,涨跌均难,后面政策带来的不确定性十分大。行情操作难度加大,更多呈现波动性的下跌或反弹行情。期棉大的方向操作上买美棉(远月),空郑棉(近月)结合进行,而就国内单独市场而言,未来需追随政策节点变化,进行波段性的多空操作,方向持有上注意止盈止损。关注点除了政策之外,下游纺织企业经营状况,内外棉价差回归情况,北半球棉花种植面积播种意向变化等都要留意。

  对于近月5月遭遇的压力仍会比较大,下行趋势可能会较为明确;而主力9月,以及新花1月合约做多机会需要耐心等待,万不可盲目介入。

  <个人观点 仅供参考;据此入市 风险自担>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