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趋势谬论引发的僵化思维模式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4-16 07:15 来源: 证券时报

  枯荣

  在投资中,常常看到这样的现象,例如某股票过去5年年末股价如下:4.1-4.3-4.5-4.7-(4.9),或者是某企业过去三年的每股收益为:0.6-1.2-2.4-(4.8),我们常常瞬间就会在心中给一个预测的数值。

  在行为金融学中称为“小数定理偏差”现象,意为根据极小的样本便推测整体的现象。在投资、投机中,往往也容易根据小样本的数据,便轻易得出一个趋势的形成。国外有种说法,认为这是一种统计上的“堆积幻觉”,将随机堆积的少量数据看作是具有其内在必然联系的模式。又例如有名的掷硬币实验,连续出现很多次正面后,有些人认为未来出现正面的概率很大(实际上同样是50%),这种心理陷阱被称为“赌徒谬论”。在赌博中,赌徒们常常依据过去的数据来推测未来,例如对百家乐中开闲或庄的历史次数进行分析。另外还有些人认为未来出现反面的概率很大,这就是“小数定理偏差”陷阱。

  实际上,如果将扔硬币试验中的正面、反面记做O和X,那么投掷下来的可能排列是这样的:00XX0XXX00……也有可能是00XX0000000,实际上这两种可能性都是相同的。如果将0用阳线替代,X用阴线替代,可以很快就可绘制出随机游走的K线图。很早以前,就玩过一个游戏,是随机画出的K线图,完全以假乱真,以为是某只股票的走势图。也有平台突破、W底部、趋势形成等现象。

  在做投资时,也常常可以看到这种趋势的谬论。例如2007年中信证券对于苏宁电器的未来业绩预测。由于苏宁过去4年时间业绩都呈现翻番的“趋势”,因此,研究员在分析判断时便错误地相信了这种趋势具有可持续性,给予了其过高的盈利预测以及股价的预期。

  我曾经也是“趋势投资”的痴迷者,从道氏理论,到波浪理论,再到威廉·奥尼尔的强势股CANSLIM模型。但最终逐步放弃了这种理论体系。最关键的就是我们不清楚“趋势的级别”。例如一个看似是强劲主要多头趋势中的一次“次级折返趋势”,却有可能最终演变成为了“主要趋势”的真正拐点。而波浪理论也无法解释清楚波浪的级别问题,于是我们看到无数数浪的人士,将浪级划分到第N重的时候崩溃掉。对于趋势的技术分析,要平衡及时性和确定性,是非常难的。例如用均线系统一样,均线设置过于短期,则会频繁触发,而过于长期,又会滞后反应。

  再说说类型思维和反应不足、过度反应。类型思维是西方的一种提法,指的是根据认知目标特征,将其划分到不同的认知图式,并根据这个图式来进行决策。根据国内研究,当新回报数据权重不足以改变投资者认知的资产类型时,投资者存在反应不足偏差,而改变投资者认知资产类型后,却会导致过度反应偏差。从心理学角度来说,投资者往往对于非典型性、难以简单理解的信息反应不足,而对于典型性的、简单的、易于唤起强烈记忆的信息却往往过度反应。直白说,投资者容易被简单、模糊、突发的一些事件或者谣言过度反应,而对于例如统计数字等需要推算的信息反应不足。而且,当私人信息与公开信息保持一致时,还会产生“过度自信”从而进一步加大过度反应的程度。

  类型思维在过去A股中表现非常突出,例如最简单的“板块效应”,如过去的“五朵金花”、“中国漂亮50大蓝筹”、“新兴战略产业板块”等等。另外,例如“大盘股”、“小盘股”,“成长股”和“非成长股”等等。过去2005-2010年的投资实证中,我发现这种思维非常普遍。回头思考就会发现,往往一个公司从股价与基本面“自我强化”趋势转折进入股价与基本面“反向自我强化”趋势,甚至只是股价的单方面下跌趋势,都可能导致投资者的“认知图式”发生巨变,而且产生很强的“过度反应”。这也许就是戴维斯双杀与戴维斯双击的行为金融学解释吧?

  索罗斯在反射性理论中也强调,基本面不仅仅是影响了投资者的心理,而且投资者的选择反过来还会进一步影响基本面,于是趋势具有自我强化的现象。从心理解释上看,当价格上涨,投资者盈利增加后,投资者本身就存在“信息过滤”(对有利于己的信息进行了不自觉地过滤)和“过度自信”,从而导致市场更加陷入过度反应,直到趋势无法持续,进入索罗斯说的自我修复阶段。

  这一点可以解释一个问题,那就是为什么往往市场在估值偏离历史均值过高时容易发生剧烈的下跌,相反也是如此。我们无法确定,究竟是股市预知了经济的未来风险,还是经济的风险拖累了股市。但这个现象频繁发生告诉我们,芒格先生所说的:等待每个泡沫的,都有那么一根针,是多么的睿智。

  (本文由上市公司调研网55168.cn推荐)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