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美股评论:传奇经理人为何陨落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4-23 23:23 来源: 新浪财经

   导读:Legg Mason Value Trust曾经的传奇经理人米勒即将退休,投资通讯专家、MarketWatch专栏作家赫伯特(Mark Hulbert)对米勒后期神奇不再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揭示了优秀基金最终总会沦于平庸的根本原因。

  以下即赫伯特的评论文章全文:

  那些点石成金的手指,难道最后有一天自己都会变成石头吗?

  去问问米勒(Bill Miller)好了,他还有几天就要从Legg Mason Value Trust(LMVTX)经理人的位子上退下来了。2005年年底的时候,他的手可谓是美国共同基金历史上最神奇的若干双之一——他连续十五年都获得了超越标准普尔500指数的表现。

  哪怕在麦道夫(Bernie Madoff),在他最风光的时刻也做不到这样。

  非常遗憾的是,就像哈维(Paul Harvey)总喜欢说的那样,故事总是有下半部分的。2005年之后的六年当中,米勒的表现只有一年不落后于大盘。后几年所发生的事情对他的长期表现数字产生了重大影响,现在无论是近一年、近五年、近十年、近十五年还是近三十年的表现,他的基金都落后于买进持有策略。

  换言之,当他作为一位共同基金经理人被记入史册时,他的表现也就没有什么好自豪的了。

  不必说,拿米勒的表现作为证据,来证明超越大盘是如何之难,这是谁都会想得到的事情。

  可是,我想到的,却是另外一件事,即在共同基金世界当中,击败自己是何其容易。

  在这方面,我其实是受到了斯坦福大学金融学教授博克(Jonathan Berk),他总结出了一套理论,说明涌入一支成功基金的资金是如何最终影响了其表现的:哪怕一位共同基金经理人最初确实可以显示出似乎相当不凡的选股能力,他最终也将被资产的海洋淹没——由于名头大增,旗下资产不断膨胀,必然要超过他所能够运作获利的极限水平。

  根据博克的理论,这发展的结果就是,经理人获得成功的表现,其实就等于为自己未来的毁灭播下了种子。

  这和所谓“彼得原理”(Peter Principle)非常类似:一个员工往往会被不断提升,直至他的能力无法胜任新的高职。同样,米勒这样成功的经理人击败了大盘,这就肯定会使得愈来愈多的投资投奔而来,直至量变引起质变,使得他再也无法超越大势。

  博克理论的最终结论是:投资流入的长期结果总归会有一天让成功经理人的表现记录回落到与大盘一样的水平。

  米勒似乎就是个新的例子。这一基金在创建年1982年的年底,只有680万美元的资产,而在米勒的神奇十五年终结时,规模已经超过了200亿美元。

  晨星公司提供的数据显示,在基金的全部历史当中,它的年平均回报率为11.5%。略略低于11.6%的买进持有策略同期表现,但应该说极为接近的。

  这一理论其实也就意味着,米勒的陨落并不完全是他自己的责任。这样的结果是迟早都会出现的,事实上,米勒能够将必然结果出现的时间推得那么迟,本身就已经很了不起了。

  不过,无论怎样,对于投资者而言,这总归是重要的一课。当我们和许多其他人一样都涌向某一明星经理人和明星基金时,我们最好再仔细想想米勒的教训。最理想的,其实是应该去发现一位有长期成功经历,但是又较少被其他投资者注意到的经理人。(子衿)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