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李礼辉:银行业利润高源于我国金融架构稳定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5-13 14:40 来源: 新浪财经
“2012金融改革与创新高级论坛”于2012年5月13日在北京大学举行。上图为中国银行行长李礼辉。(图片来源:新浪财经 梁斌)   “2012金融改革与创新高级论坛”于2012年5月13日在北京大学举行。上图为中国银行行长李礼辉。(图片来源:新浪财经 梁斌)

  新浪财经讯 “2012金融改革与创新高级论坛”于2012年5月13日在北京大学举行。上图为中国银行行长李礼辉。

  以下为演讲实录:

  李礼辉:主持人是我的同学,他老说领导,当领导听难的,我在海南当领导的时候,我说领导能说的记者都不爱听,记者爱听的领导好多情况都不能说,今天这里我就选择一个领导能够说的,大家也能够讨论的问题,关于全球系统性重要银行的监管改革,和大家商讨。

  首先我想说一下,全球系统性重要金融机构所面对的挑战和机遇,大家都知道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全球的金融界都在重构金融框架,这次全球金融监管改革的特点有两个方面,一个是监管机构发生了变革,G20成了重要的平台,巴塞尔金融管理委员会增加了它的职能;第二个方面是监管改革重点领域越来越明确,改革涉及到我们所说的微观、宏观以外,又涉及到所谓的中观层面,对于资本的要求更加严格,而且引进一些新的监管指标,比方说中国的银监会提出的指标,强化金融市场的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宏观审慎的监管制度,这些都成为改革的重要方面,我想在座的各位都是研究这些问题的,大家都非常清楚。

  全球系统性重要金融机构的监管改革,应该说是这次国际金融监管改革坚持宏观审慎和微观审慎的一个结合,加强系统风险防范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举措。全球系统性重要银行它们一般是指在金融市场中承担着关键的功能,具有全球性特征的机构,而且说这些机构一旦发生重大的风险事件,或者金融失败,就会对全球经济和金融体系带来系统性的风险,所以大家都把全球系统性重要金融机构当做全球银行业的稳定器。事实上,银行所涉及的是各个利益的相关方,对于资本等等有不同的诉求,股东一般是关注资本回报问题,监管部门更关注金融稳定,所以会特别关注银行资本充足情况,银行本身还是会特别关注经过风险调整的资本收益的情况,如果说我们做的不够好,我们的股东会有意见,还有我们的董事会也会对管理层提出更高要求,所以银行需要综合考虑各个方面的期望,并通过有效的资本管理、风险管理,来实现和平衡各方面的利益要求。我们也可以从更高的层次来看这个问题,这些对资本的诉求基本上我们可以把它归结为回报和稳定两大方面,全球系统性重要银行使命是在追求资本回报与维护金融体系安全性、稳定性的统一,良好的回报可以带来更多的内生资本的补充,提升单个金融机构抗风险能力,从而促进整个金融体系稳定。另一方面整个经济金融体系稳定,又能为单个金融机构持续发展壮大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从而实现更高收益,所以大家都说这几年银行的利润高,甚至说银行是暴利,但实际上在于中国这几年总体的金融架构还是比较稳定的,所以作为单个银行,包括中国银行也包括其他银行,大家的利润还是能够以比较高的速度增长。

  我们从理论依据上来分析,对全球系统性重要金融机构,它的监管主要是为了防止大而不能倒的金融机构的道德风险和负外部性。大而不能倒一旦发生危机的话,政府给予救助的预期,这些机构可能就有从事高风险业务的倾向,客观上具有较高道德风险的可能,当然我个人认为这种可能更多的会发生在西方这些国家,在中国的话,中国银行业的高官,包括董事会的成员,包括我们的管理层成员的薪酬实际上受到制约的,本身和业绩没有什么太大的联系,所以这方面也许是个好事,在激励机制方面我觉得可能会有点好处。另一方面,金融机构外部性比较大,它如果发生问题以后,它的风险一出传染和蔓延就会比小机构大得多,有可能会以爆发性的方式波及整个金融体系,甚至蔓延到实体经济,所以对宏观经济的潜在风险是必须关注的。对全球重要系统性银行的监管有助于降低单一机构的风险,同时又有助于减少对整个金融体系造成的危险,有利于维护金融体系的稳定性。

  评估标准包括活跃程度、规模、关联性、可替代性等五个方面,每个比重占20%,同时有适当的监管调整,最终通过叙述计分卡的排名确定金融机构和系统重要性,目前针对系统重要性银行的一揽子政策主要包括金融机构有效组织框架,增强监管力度和提升监管有效性、前置性、可处置评估等等,当然也包括附加资本等等,未来我们考虑在关于风险评估,同行的评估等等监管要求,也可能会进一步强化。大家都知道去年11月,G20峰会首批批准29家全球系统性重要金融机构,有8家美国银行,4家英国银行,4家法国银行,3家日本银行,2家德国银行,2家瑞士银行,有一家银行是比利时、意大利、荷兰、西班牙和中国,刚才贾老师说了中国银行,在座的各位可能都会提出中国工商银行,它们实际上规模比中国银行更大,盈利水平更高,为什么它不是,我们是,这里主要在于前面我们提到的活跃程度、规模、关联度、可替代性等这五个方面,目前来说中国只有中国银行一家成为全球系统性重要的银行。在国际金融大变革、大调整的情况下,中国银行入选全球系统性重要银行,应该是体现了国际社会对于中国经济和金融改革的认同,同时也表明中国银行本身的经营管理情况也得到了国际金融监管组织的认可。对于中国银行来说,我们觉得这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从机遇方面来说,我们可以获得市场更多的关注,可以有效提升市场的认可度,可以更好的发挥中国银行在全球各个国家清算体系中的作用,也可以促进我们推进清资本业务的发展,提出国际的话语权,可以更好发挥我们国际化、多元化的优势,我们觉得也利于降低我们融资成本,这段时间我们在国际市场上发行的产品,成本我感觉比过去低一些。

  另一方面我觉得面对更多的压力,第一方面是资本的压力,应该也是我们的保障,根据巴塞尔委员会的要求,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分成几类,以补充股权以及资本的方式,提供1-3%原股附加资本,这些附加资本不是现在就开始实施,从2016年开始实施,有三年过渡期。对于中国银行来说,我们目前在这方面所要面对的国际金融监管机构的资本要求,和中国银行业对于大型银行的要求是一致的,所以可以说我们在短期内压力并不是太大。但是从长远的发展来看,我觉得我们在资本上压力会更多,这里我们也做了一个统计,29家现在第一批入选全球系统性重要银行,平均资本充足率是15.49%,这是2010年的数据,中国银行还有中国几家大的银行,我们现在平均资本充足率只有12.51%,中国银行也好,中国比较大的银行也好,和全球入选系统性重要银行它们的资本充足率比较,基本上排在最靠后,倒数第三、第四,所以未来要更好发展,特别是要全球扩张的话,可能资本压力是非常重要的问题,当然不是那么紧迫,但是非常重要。

  第二个挑战,我们要面对更高的成本,国际金融监管应该说未来对于全球系统性重要银行的监管应该是严上加严,所以我们需要有更加严格的公司治理,强化数据的披露、制订,并定期更新我们的恢复与处置计划,此外我们还会面对更多的跨境监管协调的问题,比如说面对中国的监管,因为很多地方不完全一致,所以这方面我们可能需要更多的协调,这里面有我们台湾来的教授,我们很快要在台湾设置机构,所以海峡两岸的金融监管之间的协调也会成为非常重要的问题,我们要接受更加严格的监管。

  第三个挑战,更高的管理要求。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的监管,需要我们完善全面的风险管理体系,提高管理的能力,要进一步改进预防风险技术等等,需要我们有更多人力、财力资源的投入。

  第四个挑战,更强的竞争,原来在国内我们基本上是和中国的银行做竞争,在这方面应该说我们还是有很多的优势,因为我们在是本土市场上和人家竞争,但是你要真正成为权且系统性重要银行的话,我们就必须真正的走出去,跨出国门,在很多国家,在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在很多新的领域,我们要面对国际上一流的竞争对手。不一定说我们在欧洲、在北美我们所面对的是国际一流银行的竞争,实际上当我们走到好多发展中国家,好多新兴市场国家,我们也感觉到在那个地方像汇丰银行、美国银行,他们在那里业务的介入早就介入了,而且他们的竞争能力比我们强夺得。所以即使我们走到一个发展中国家的地区,新兴市场的地区,我们主要竞争对手还是国际一流商业银行。

  所以我们觉得我们入选全球系统性重要银行,这是一块匾,是一个挂在我们门口的匾牌,这是对我们的认可,当然很高兴,就和过去挂了全聚德的牌子一样。第二是鞭策,我们必须扬长避短,才能提高我们的水平。

  我想说的第二个问题,我们作为一个全球系统性重要机构我们必须采取的策略和措施。从政府的角度看,有必要以中国银行入选全球系统性重要银行为契机,进一步参与全球经济架构建设,谋求话语权,为我们长期发展创造有利的外部环境。国际上一些舆论,国际进监管机构的想法,未必完全符合发展中国家情况情况,未必完全符合中国的情况,中国要更好的介入全球化的进程,我们必须有更多的话语权。另外从监管的结构来看,全球系统性重要银行的监管已经成为维护全球稳定的重要一环,加强监管合作也是大势所趋,所以我们觉得有必要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这方面我们中国银行业的监管机构,特别是银监会这在方面做的还是非常的深入、有效的。

  从商业银行的角度来看,刚才我提到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我们要追求资本回报和维护安全统一,这是银行发展战略问题,也关系到宏观政策的稳定,所以从我们来说,我们觉得第一,我们要适应监管的要求,第二要完善我们的治理机构,第三要完善资本的管理架构,这是我们应该做的事情。从中国来说,我觉得中国应该有更多的银行成为全球系统性重要银行,中国银行应该是其中一家,但是我相信未来中国的发展,我们会有更多的银行成为全球系统性重要银行,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不管政府的层面、监管的层面还是银行的层面都应该做出更大的努力,第一要积极的适应监管要求,要深入研究,加强与监管部门的沟通,积极参与相应的制度建设。第二要完善银行的治理框架,我们需要建立新的一套能够满足国际监管要求的管理框架,特别是风险管理、资本管理的框架。第三个,我们要进一步优化资本管理的机制,刚才我提到了,我们现在最大的差距在于我们的资本充足率、资本水平甚至包括我们的资本质量,和国际上最好的银行比还是有比较大的差距,所以我们要加快转变我们的发展方式,控制风险,加强资产增长的速度,主动调整和优化资产结构,走轻资本的业务发展道路。另一方面我们在风险管理体系方面要进一步改进。第四我刚才已经提到了,全面的风险管理体系不再重说。第五要扩大核心业务优势,加快建设全球服务、管理、支持能力,我们和国外银行比,我们在全球的服务、管理、支持能力方面有很大的差距,这是需要我们下一步要特别努力的地方。第六个,要争取国家政策的支持,从国家的战略意义上说,进一步增强中国银行业国际竞争能力或者全球服务能力,维护金融体系稳定,对于国家战略发展有很大的意义,所以我们希望国家给予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更多的政策支持,比如说能够进一步支持全球系统性重要银行采取多种渠道来补充资本金,对这样一些银行实施分类绩效考核等等。

  刚才刘校长也提到了,中国资本市场的改革对我们有重要的意义,我同样觉得中国真正能够有一批符合国际标准的全球系统性重要银行的成长和进步也有非常大的意义,我就先说这些,谢谢。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