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建成:不用过多关注经济增长率下降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5-17 09:59 来源: 新浪财经新浪财经讯 “尼尔森中国消费者360论坛”于2012年5月17日在北京举行,上图为国家统计局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副主任潘建成。
以下为演讲实录:
潘建成:非常高兴参加尼尔森中国消费者360论坛,和大家一块交流一下对经济形势的看法,主要讲三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怎么样看待当前的经济增长形势。今年以来,经济形势似乎比较复杂,怎么样看待它?第二个问题,消费增长的动力或者说新增的动力在哪里?第三个问题,针对当前的形势,我们认为宏观的政策取向应该是什么样的?大家看到这个数据,一季度,GDP同比增长8.1,已经是连续五个季度下滑,而且一季度的下滑幅度似乎在加大,所以大家很担心。四月份,我们刚刚公布的工业和投资同比数据增长也出现了相对比较明显的回落,这个也引起了大家的担心。如果我们历史地看这样一个增长趋势,我们发现,尽管增速在回落,但是,这样一种增长速度依然是处于正常的区间,也就是经济并没有进入偏冷的状态,我们的预警系统并没有发出警告。
我们再把目光放得更远,看看十多年的数据会发现,虽然今年以来的增速下滑是比较明显的,但是,第一,它仍然高于三年前金融危机冲击下的中国经济的增长情况,而且,它比十多年前,亚洲金融危机冲击下的中国经济增长也明显要好,而且亚洲金融危机之后,中国经济持续四到五年的时间,经历了一个增长相对比较低的时期。我特别想说的是,今天这样一个增长和十多年前亚洲金融危机期间的增长相比,如果说现在的速度下降到和那个时候差不多,当然现在还高于它很多,即便是差不多,今天的环境和那个时候有很大的区别。我们说的是同比的增长,所谓同比增长意味着今天和去年的同期相比的基数,增长率是相对数,要有基数,这个基数是一个时期的经济发展的水平。
十多年前,中国经济的水平是什么呢?2000年中国的人均GDP不到1000美元,更不用说1997,1998年了。今天,人均GDP已经超过了5000美元,基数已经非常大了。同样一个增长速度代表的含义是完全不一样的。也就是说,当基数越来越高的时候,同样的增长率就会显得非常不容易。所以这就是为什么你很难看到美国经济还有可能增长超过5%,这是不可能的,因为基数太大了,中国也是一样的,我们要习惯在基数提高以后,经济增长速度的回落,不要过于关注经济增长速度之间的比较。用一个形象的图表,更能让大家感觉到这种差异,在看GDP的绝对数时可以发现,2011年比2010年,新增加的GDP,甚至这一年内增加的GDP相当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一年的GDP(见表)。所以,不能总是指望这样一个增长速度能够不断持续下去,最简单的例子,比如说钢铁,十年后钢铁增长了3.9倍,汽车增长了7.8倍,有人说现在的汽车进入了冬天,如果用今天汽车的增长率和2009年,2010年相比似乎是这样,但是不要忘记,今天的汽车产销量已经接近两千万辆了。这个基数太大了,怎么可能再指望这样基数的情况下,还能持续30—40%的增长呢?如果是这样,我们可以看到,十年时间,汽车增长了7.8倍,从两百万辆增长到一千八百万辆,如果我们期待这样一个增长再持续十年的话,会是什么结果?十年之后,中国的汽车会达到1.8亿辆,有这种可能性吗?所以,我认为大家不要过多地把目光关注到增长率上,一定要考虑增长率所对应的基数,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当前的增长值不值得担心一个非常重要的判断依据是就业。如果说,经济增长下滑,但是就业没有特别大的影响,那么相对来讲,我们还不至于恐慌。事实上,2011年,也就是刚刚过去的一年,城镇新增就业达到了1200多万人,处于历史高位,比2007年,我们认为经济比较热的那一年的新增就业还要多。这也是为什么最近一两年来,很多地方出现用工荒的原因之一。很多说,现在出现了“用工荒”是因为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速度放慢,农民工不够了,这是从供给的角度说的。但是,所谓“用工荒”是两方面的,一个是供给,一个是需求。从需求的角度上说,2011年,用工的需求增长是很快的。所以,今天经济增长确实是有所回落,但是这个回落在用工上并没有表现出较多的失业迹象。这跟三年前金融危机冲击后的中国形势是不一样的。那个时候很多企业倒闭,很多农民工返乡,而今天没有出现这个情况,这是一个非常大的区别。今年以来,我们看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用工增长的速度确实在回落,但那也是向历史的平均水平回落,去年增长得太快。从另外一个角度讲,经济增长的适度回落,其实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缓解“用工荒”的现象。我们再来分析,今年以来经济增长下滑的原因,我们发现,从这个图表上我们可以看到增长下滑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资金流动性的控制,我们可以看到,资金来源增长回落速度快于固定资产投资本身增长下滑的速度,资金的控制对于投资增长的下滑有很大的影响,这意味着什么?当前经济增长的回落一定程度上是主观宏观调控的结果。如果剔除房地产投资下滑,固定资产投资下滑的速度就没有那么明显,也就是说,今年以来,投资增长的回落,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的回落,而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的回落,包括土地购置面积增速明显回落,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开发商拿不到钱,开发商的资金受到很大的影响,我们从右边的图看到,开发商的应付款增加非常快。在这样的调控作用下,缺钱的开发商已经开始降价。我们从逐月的可以看到,房价环比回落的城市越来越多,这说明房地产调控的成效正在显现。因为资金链绷紧,需要卖掉一些楼盘回笼资金,维系房地产企业的命运。环比回落城市的增加也带来了同比增长回落的发生。今年3月份,房价同比回落的城市已经多于上涨的城市。从全国来说,城市的房价整体上呈现出降价的趋势,这正是我们期待的结果。当然,这样一个期待的结果,这样的房地产调控,确实对于宏观经济、经济增长产生了一定程度的下拉的作用。但是,我个人认为,或许这是调控的一个代价,或许这是中国经济转型的一个正途。
我们再看未来,一季度以及四月份经济数字回落得相对比较明显,未来会不会再出现大幅度的下滑?我们看到,一月份先行指数已经出现了企稳回升的现象,尽管一致指数还在回落。这意味着什么?先行指数和一致指数有一段时间的,短的两三个月,长的五六个月,有一段时间的先行性。也就意味着当前我们看到经济是在下滑,但是领先的那些指标已经开始回升。至少可以说明中国经济未来不大会出来持续地、大幅度地下滑。今天大型企业联合会的专家也会介绍他们的观点,我也看到,他们做的中国的先行指数也是回升的,我们景气中心做的也是回升的,也就意味着先行指标呈现了回升的态势。
大家都非常熟悉的采购和订货的两个指标,这两个指标是有先行性的,采购和订货是领先于经济的,这两个指标已经持续几个月回升,与工业增长持续地回落形成了反差。但是,我认为,这样一种不同的走势是不可能持续的,我们看历史,是不可能长时间出现反向的。所以这个方向,一定意味着中国未来的经济增长不会再出现大幅度地下滑。企业家的情况也反映出对未来的看好。一季度企业家的预期景气指数好于去年四季度,四季度预期一季度的时候,比今年一季度预期二季度的时候,情况要糟糕一些。换个角度来讲,企业家认为,二季度的情况好于一季度,这是从微观来判断中国经济不会出现大幅度地下滑。刚刚尼尔森发布了他们的调查结果,从中美消费者信心指数可以看出,是出现了回升的态势。从消费的层面呈现了回升的态度,这是一种积极的情况。对中国来说,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我们一直在说,相对于投资增长来说,中国的消费需求显得不足,但是,很多事情都在悄悄地发生变化,很多数据已经表明,中国消费对增长的贡献正在悄悄地增长。比如说汽车,经历了相对比较长时间的调整之后,现在增长呈现出回暖的迹象。
还有一个先行指数,就是PPI,生产者价格,包括工业生产者的购进价格和出厂价格,这样一个价格信号,环比已经止跌了。去年10月份以后,出现了连续四个月环比的下跌。环比所谓环比下跌就是价格一个月比一个月低,今年三月份以来已经开始止跌了。说明什么?说明从市场供求的角度来看,对于工业品的需求呈现出回暖的信号。
在这样一个形势下,我们需要分析当前中国经济、中国企业面临的困难实质是什么?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在去年和今年一季度都做了这样一个调查,了解当前企业面临的困难。从这个调查结果我们发现,排在首位的是人工成本上升和原料、原材料成本上升。也就是说成本上升是企业感觉压力最大的,他们并没有把需求不足作为当前最主要的困难。为什么成本上升会成为主要困难呢?如果说,企业能够在成本上升的时候让自己的产品价格也同样上涨,我相信企业不会感觉到很困难。所以,企业如果说觉得成本上升成为最头疼的事情,一定是在成本上升的时候,产品价格上不去。而产品价格上不去,一季度的数据和去年的数据变化不大,都是成本上升了,但是企业价格上不去根本原因是什么?竞争激烈。而竞争激烈的背后是什么原因?是因为生产同样产品的企业太多,产能过剩。产能过剩的原因是什么?产能过剩的原因就是前一段时间,制造业的投资增长太快。这是一个逻辑,很简单。只有投资多了,才能形成产业,我们来看数据。你会发现,即便在宏观调控比较严厉的2011年,制造业的投资增长达到31.8,明显高于第一产业,第三产业的投资增长,这就是原因,这就是今天企业遇到很大困难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如果这一点是事实的话,那么,很多学者说,今天经济已经遇到很大问题了,我们需要尽快调整宏观政策的方向,要尽快放松调控,甚至有人说再来一个四万亿。你想过没有?那会是一个什么结果?放松的结果就是加大投资增长,在中国最容易的事情就是这个,而这样的投资又形成新的产能,短时间这样的投资增长必然会消化掉一些产能,短时间的投资是需求,会消化产能,是好事情,会让经济增长下滑的速度放慢一点,甚至会出现重新回到比较快的增长的道路上,但是会为未来积累更多的产能,会使我们的转型更加积重难返,更加困难。所以,我们认为,在今天这样一个情况下,我们不能再回到过去那样一种简单地依靠增加投资投资来推动,尤其是粗放地增加投资,从数量上增加产能来推动中国经济的增长,这条路已经走不通了。
过去,走得对的路并不以为着未来继续走,还是对的,我们必须要转变方向。我们做了经济学家调查,问他们未来投资的主要动力在哪里?我很赞同经济学家的观点,包括保障房的建设、民生工程,以及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投资,这代表着中国战略转型的方向。这样一种增长是健康的,而不是制造业的投资。所以,大家看选择工业投资的比重是比较小的。消费增长正在发挥着比过去重要的作用。为什么消费增长在加快?这与城乡居民收入的增长是密切相关的。刚才严旋总裁提到了尼尔森的调查结果,农村的消费信心增长比较快,这跟农村的收入增长最近这一年比较快有关。长期以来,农村居民的收入增长慢于城镇居民收入,也慢于GDP的增长,但是去年,农村居民的收入增长赶上了GDP的增长,比城镇居民收入增长快,所以,农村居民的支出增长速度明显加快。我个人认为,用城乡居民支出的数据来反映消费的变化比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数据更恰当,因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数据不包括服务,而今天中国的消费增长中,服务性消费的比重在加大。所以,我们要问经济学家,消费增长的未来升级的方向,或者说更主要的动力在哪里?我们可以看到,很多是服务。比如说,休闲运动、探险旅游,比如说,教育培训、文化消费等等。服务性消费的空间是巨大的,不像彩电冰箱,不能老是更新,但是服务不一样,有了车,出去旅游,旅游了一次,还不过瘾,还要来第二次,可以不重复。所以,我们正在感知到这样一种变化,我们从这个图表上(见图)可以看到,这是刚刚过去的五一期间的故宫,如果你不仔细看,你不知道这一堆人在干什么,右边是厦门。这仅仅是最基础层次的服务性消费——旅游。还有更多的,比如说教育培训,个人发展的培训,与健康相关的消费,中国的养老消费等等,所以,我认为,在今天的中国,在经济增长回落的同时,已经感觉到经济的转型,已经感觉到目标逐渐的实现。所以,我认为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更应该珍惜这样一个机遇,忍受转型改革的阵痛,更多地关注中国经济增长的长期问题,而不是短期问题,像经济的波动,投融资的波动,价格的波动,更多地就业、收入增长、创新、资源环境、健康食品、诚信,当然更重要的是关注老百姓幸福的感觉。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