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6月份策略:市场弱势或成主旋律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6-04 14:13 来源: 新浪财经

  A股6月份策略:经济增速步入长周期下行通道 市场弱势或成主旋律

  德圣基金研究中心  

  一、市场回顾:两市忐忑中震荡前行  成长风格阶段性较为强势

  5月份,沪深两市整体维持弱势格局,市场在经济周期性下滑超预期、欧债危机不断发酵和稳增长政策预期等博弈间忐忑震荡前行。在5月份的行情走势中,市场风格走势呈现明显分化,具体来看,蓝筹风格表现较为弱势,成长风格阶段性表现较为强势。从整个5月份来看,上证指数下跌1%,深证成指下跌0.38%,创业板指数上涨7.2%,中小板指数上涨2.37%。

  表1、2012年5月份市场主要指数涨跌幅:

指数名称 5月份涨跌(%)
上证指数 -1.00
深证成指 -0.38
沪深300 0.22
中证500 2.43
创业板指数                7.20
中小板指数 2.37

  从行业涨跌来看,5月份电子、医药、木材、建筑、地产、服务和金属等行业表现强势,在整体处于震荡的市场行情下,这些行业出现较大涨幅;另外,批零、传播、农业、金融、造纸和采掘等行业表现较为弱势,在5月份出现不同程度的跌幅。单就影响5月份市场走势的线索来看有,其一,证监会推出系列治理股市的制度措施;其二,CPI继续下行趋势确立,PPI出连续现两个月同比负向增长;其三,经济周期性下滑超过预期,稳定经济增长成为政府首要目标;其四,美国经济复苏乏力,欧元危机进一步发酵和中东地区动荡。

  表2、2012年5月份证监会行业涨跌变动

名称 5月份涨跌幅(%)
SAC电子 6.69
SAC医药 6.29
SAC木材 5.89
SAC建筑 4.45
SAC地产 3.97
SAC服务 3.88
SAC金属 3.55
SAC食品 1.94
SAC机械 1.88
SAC公用 1.72
SAC纺织 1.1
SAC石化 0.53
SAC综合 -0.21
SAC交运 -0.42
SAC信息 -0.43
SAC采掘 -0.92
SAC造纸 -1.15
SAC金融 -1.23
SAC农业 -1.38
SAC传播 -1.6
SAC批零 -1.61

  二、基本面:CPI下行现紧缩担忧,经济增速步入长周期下行通道

  2.1、CPI、PPI双双缓慢下行,未来经济运行现通货紧缩担忧

  从统计局公布的4月份CPI和PPI数据来看,4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同比上涨3.4%,环比下降0.1%。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同比下降0.7%,环比上涨0.2%。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同比下降0.8%,环比持平(涨跌幅度为0)。从相关具体数据来看,我们可以看出,2012年以来CPI和PPI同比增速继续处于缓慢下行的趋势中,其中,PPI下行节奏较快,3月份和4月份均出现同比负增长,CPI下行节奏相对较慢,但是未来继续下行的趋势已经确立。

  从图1中我们可以看出,CPI和PPI同比增长在2011年10月份出现趋势拐点,之后,两者整体处于缓慢下行的趋势中,其中,PPI和CPI两者之间的垂直间距不断拉大。单就CPI和PPI这两个数据来看,PPI偏向供给端,而CPI偏向最终需求端,从市场交换的角度来说,随着PPI已经连续两个月出现同比负向增长,而且未来进一步深度下行的概率较大,这将从一个层面拉动CPI继续下行,因此,CPI未来将继续处于下行的趋势通道中,这一点已经确立。

  综合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两点结论,其一,CPI下行趋势已经确立,随着供给的增加,市场供求失衡的态势将得到明显扭转,通货膨胀问题已经不是当下实体经济运行的主要问题;其二,随着物价水平的逐步走低和实体经济的下滑,特别是PPI有进一步深度下行的趋势,而且已经连续两个月出现负向增长。2009年,在PPI深度下行和连续两个月出现负向增长后,CPI同比增长接着出现了负向增长,随后,通缩问题成为实体经济运行的新问题。从这一点来说,在通货膨胀已经不是影响实体经济的主要问题的情况下,在2012年三季度和四季度,实体经济运行有可能出现通货紧缩的担忧。

  图1、2008年以来CPI和PPI同比增长走势变动

图1、2008年以来CPI和PPI同比增长走势变动图1、2008年以来CPI和PPI同比增长走势变动

  注:1、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德圣基金研究中心整理绘制;2、数据截止于2012年4月份。

  2.2、全球经济增长乏力,中国GDP同比增速步入长周期下行通道

  从2012年政府工作报告来看,全年经济增长目标是7.5%,但是,从目前实体经济运行来看,经济周期性下滑超过预期,而且经济基本面未来有进一步恶化的趋势,因此,稳定经济增长成为当下政府工作的首要目标。2008年和2009年,发达国家经济增长出现深度衰退,但是,中国政府通过推出4万亿投资刺激实体经济,保障经济稳定增长。综合比较当前经济运行和4万亿投资带来的弊端,我们认为未来政府再次通过大规模投资来刺激实体经济的概率较低。

  从图2中我们可以看出,其一,中国GDP增速在2008年和2009年出现较快增长,这与发达国家的经济衰退形成背离和对照,这主要受益于政府推出的4万投资,从图3中我们可以看出,2008年和2009年新增信贷出现井喷。其二,从图2中我们还可以看出,目前全球经济正处于趋势性下行拐点之中,中国经济增速面临较为明确的下行压力。

  图2、1978年以来不同国家GDP增速走势

图2、1978年以来不同国家GDP增速走势图2、1978年以来不同国家GDP增速走势

  注:1、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德圣基金研究中心整理绘制;2、数据截止于2011年;3、中国GDP增速位于图中右坐标轴,美国、法国和意大利等GDP增速位于图中左坐标轴。

  图3、2008年以来中国当月新增信贷变动

图3、2008年以来中国当月新增信贷变动图3、2008年以来中国当月新增信贷变动

  注: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德圣基金研究中心整理绘制。

  从改革开放34年来的中国GDP增速和发达国家GDP增速比较来看,1978年至2011年,中国GDP年平均增速为9.96%,GDP总量呈现指数增长态势(见图4),与同期的发达国家来看,GDP年平均增速均较大幅度低于中国(见表3)。而2000年至2011年,中国GDP年平均增速为10.16%,GDP同比增速是同期美国的近6倍,是同期法国近8倍,是同期意大利的20倍。我们暂且假定当GDP同比增速出现负增长时为经济增速扰动,从1978年至2011年来看,中国在34年的经济高速增长过程中没有发生一次经济增速扰动,而同期的美国发生5次的经济增速扰动。同时,2000年以来,发达国家发生经济增速扰动的次数相对增多。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保持了较高的增速,GDP总量变动表现出来指数增长态势,而且没有发生一次经济增速扰动,具体原因,其一,政府主导经济增长;其二,投资是拉动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主要推动;其三、人口红利作用,进出口长期累计顺差是拉动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另一主要推动。从目前中国社会和经济运行来看,以上推动过去GDP高速增长的主要推动均面临考验,从未来社会和经济运行来看,这三个方面均存在较大概率的不可持续性。

  表3、不同国家GDP年平均增速概况

名称 中国(%) 美国(%) 法国(%) 意大利(%)
GDP年平均增速(1978-2011) 9.96 2.73 1.95 1.65
经济增速扰动次数(1978-2011) 0次 5次 3次 3次
GDP年平均增速(2000-2011) 10.16 1.80 1.43 0.58
经济增速扰动次数(2000-2011) 0次 2次 2次 2次

  注: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德圣基金研究中心处理。

  中国在过去34年的GDP高速增长中,没有发生一次明显的经济增速扰动,GDP总量呈现指数增长变动态势。我们简单分析一下中国过去34年中连续两年GDP总量变动情况,我们假定,当年GDP总量较前一年的GDP总量变动为当年GDP年加速增长量,比如,2011年实现的经济总量为471564亿元,2010年实现的经济总量为401512.8亿元,那么,2011年GDP年加速增长量就是70051.2亿元。通过这样计算,我们可以算出每一年的GDP年加速增长量(见图4)。

  从图4中我们可以看出,其一,2000年以来, 中国GDP同比增速保持高速,在此推动下,中国GDP总量呈现指数增长态势;其二,2000年以来,中国GDP年加速增长量整体呈现向上的趋势,在2009年出现波动。单就GDP年加速增长量来看,2000年以来,GDP年加速增长量有一种向上逼近某个极限的的趋势,或者说逼近一个上限。因此,综合比较以上两点,如果未来GDP年加速增长量逼近某个极限,或者存在上限,那么,未来中国GDP总量的指数增长态势就会慢慢发生扭转,而与此相对应的就是中国GDP增速的长周期下行。

  图4、2000年以来中国GDP总量变动、GDP年加速增长量变动和GDP同比增速

图4、2000年以来中国GDP总量变动、GDP年加速增长量变动和GDP同比增速图4、2000年以来中国GDP总量变动、GDP年加速增长量变动和GDP同比增速

  注:1、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网站,德圣基金研究中心整理绘制;2、图中,GDP同比增速位于右坐标轴,GDP总量和GDP年加速增长量位于左坐标轴。

  通过以上分析,结合海外经济运行,我们可以得出实体经济面临的几方面客观情况:其一,当前美国经济复苏乏力,欧元区经济出现衰退压力;其二,政府推出像2008年那样大规模刺激实体经济的措施概率较低;其三,当前外需极度疲弱,出口面临较大压力。因此,未来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投资和外需等两个主要推动将缓慢减弱,从这一角度说,在未来中国GDP总量的变动中,GDP年加速增长量将会慢慢逼近一个上限,在这一过程中,未来GDP总量将不可能继续保持指数增长态势,而与此伴随的就是GDP同比增速的长周期缓慢下行。

  综合以上分析,我们认为,未来中国经济增速或将已经步入缓慢下行的长周期通道之中。

  三、资金面:存准下调节奏将继续,降息窗口随时会打开

  3.1、M1和M2逼近上限,存准下调节奏将继续

  从图1中我们可以看,再结合2005年以来中国实体经济运行,我们发现这期间发生了一个较为明显的背离,虽然CPI和PPI发生了明显的周期性波动,但是,货币政策的收紧力度却不断增强,以存款准备金的调整为例,2007年以来,大型金融机构和中小金融机构的存款准备金率上调比例不断被提高。其中,大型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最高达21.50%

  图5、2007年以来大型金融机构和中小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调整变动

图5、2007年以来大型金融机构和中小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调整变动图5、2007年以来大型金融机构和中小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调整变动

  注:数据来源于中国人民银行网站,德圣基金研究中心整理绘制。

  CPI和PPI出现周期性波动,货币政策收紧力度不断增强,背后根本原因是,2005年以来M1和M2持续爆发式增长,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主要是为收紧持续放量的M1和M2。具体来看,2005年以来M1和M2持续放量增长,根本原因是2005年以来外汇占款的持续放量增长。外汇占款是央行投资基础货币的重要方式,外汇占款放量,从信用货币存款创造机制角度,这必然衍生出成倍M1和M2。

  图6、2004年以来外汇占款、M0、M1和M2走势变动

图6、2004年以来外汇占款、M0、M1和M2走势变动图6、2004年以来外汇占款、M0、M1和M2走势变动

  注:1、数据来源于中国人民银行网站,德圣基金研究中心整理绘制;2、图中,外汇占款和M0位于图中左坐标轴,M1和M2位于图中右坐标轴。

  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知道,2005年以来外汇占款持续放量增长是造成M1和M2持续爆发式增长的根本原因。单就外汇占款来说,造成外汇持续放量增长的根本因素有两个,其一,2005年以来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引发的人民币长期单边升值预期,国际热钱纷纷通过多种渠道进入我,表现就是资本项目下长期顺差;其二,出口放量增长,对外贸易长期顺差(见图7)。简单说来,巨额外汇占款是长期“双顺差”累积的结果。

  从目前实体经济运行来看,随着人民币汇率趋于均衡水平,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双向浮动幅度拉大,同时,外贸长期顺差的格局也正在发生改变,造成外汇占款持续增长的因素正在消失,因此,外汇占款将不可能再持续增长,目前已经逼近上限。外汇占款逼近上限,那么我们可以间接的说,M1和M2也在慢慢逼近上限,从这一角度,未来货币供应量中的M1和M2将处于一种存量波动的态势中,但总体趋势向下。

  通过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当前外汇占款、M1和M2等都在慢慢逼近一个上限,未来外汇占款将不会再间接创造M1和M2等继续增长。综合分析来看,在未来,新增信贷变动将是影响M1和M2等变动的重要因素。虽然当前实体经济面临周期性下滑的局面,但是政府再次推出如2008年4万亿投资那样政策措施的概率较小,未来新增信贷将处于一种缩量波动的状态中,从这一角度,我们又可以印证目前M1和M2已经逼近一个上限。

  M1和M2逼近上限,未来下行概率较大,这必然会影响实体经济的流动性,为保障实体经济的正常流动性,我们认为,未来央行将会继续通过下调存款准备金率的措施调控市场流动性,进而保障经济运行。

  图7、2005年以来中国贸易差额变动

图7、2005年以来中国贸易差额变动图7、2005年以来中国贸易差额变动

  注:1、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德圣基金研究中心整理绘制

  3.2、稳定经济增长成首要目标,降息窗口随时会打开

  从目前实体经济运行来看,通货膨胀已经不是主要问题,在经济周期性下滑超预期的情况下,稳定经济增长成为政府首要目标。在2011年7月份央行最近一次加息,从货币政策角度,为保障经济运行,刺激信贷需求,我们认为央行随时会打开新一轮的降息窗口。从存贷差长期维持高位的情况下,为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央行单边降低贷款基准利率是最佳政策选择。

  图8、2002年以来基准利率和贷存差走势变动

图8、2002年以来基准利率和贷存差走势变动图8、2002年以来基准利率和贷存差走势变动

  注:数据来源于人民银行网站,德圣基金研究中心整理绘制。

  四、政策面:市场制度建设力度大,结构性减税成稳增长重要选项

  4.1、资本市场制度治市,中长期对市场形成利好

  2011年,A股全年单边走低,10年回归原点,不健康发展的中国股市成为众矢之的,从制度上治理股市和加强市场监管被提上日程。新任证监会主席郭树清先生上任以来,推出了一系列的组合拳治理股市,剑指“三高”顽疾和“四炒”恶习,同时,更加强调股东回报,具体来看,这些措施成效显著。

  从我国市场来看,一方面,蓝筹股的整体估值偏低,从经济周期性波动的角度来看,该类股票的配置价值正凸显;另一方面,市场中存在的“四炒”与“三高”等弊病受到治理之后,价值投资等长期投资理念将会逐步回归市场。因此,当前进行的资本市场制度治市,中长期对市场形成利好。

  4.2、结构性减税成稳增长重要选项

  财政政策是稳定经济增长的重要选项,在经济高涨之时,可以采取增加税收的措施,在经济周期下滑之时,减税也合情合理。从我国经济运行来看,普遍性减税的可行性不高,因此,结构性减税是政府稳定经济增长的选项,未来政府将陆续推出系列结构性减税措施。我们认为,在经济下滑和市场整体震荡的情况下,结构性减税中长期对市场形成利好影响。

  五、海外市场:欧元区风险高位运行,地区动荡威胁全球能源安全

  5.1、美国经济复苏乏力,欧债危机和欧元危机高位运行

  从海外市场来看,美国经济继续复苏乏力,在欧洲经济出现衰退的情况下,未来经济增长的不确定性增加。另外,不断发酵的欧债危机和欧元危机是目前市场面临的较大系统性风险,随着欧债危机从希腊向其他成员国的蔓延和推进,再加上希腊退出欧元区成为讨论的话题,短期来看,欧元区风险处于高位运行的时刻,未来的不确定性增加。

  5.2、地区动荡威胁全球能源安全

  从偶发性的角度,目前不断加剧的中东地区动荡是影响全球和地区经济的重要因素,

  虽然近来伴随美元的短期走强,原油价格不断走低,但是中东是全球能源的重要提供地区,地区动荡加剧,因此,未来全球的能源供应存在较大不确定性。

  六、策略展望:多空博弈因素力度相当,弱势震荡成市场主旋律

  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知道,其一,未来中国经济增速进入长周期下滑的概率较大,中期来看,这将对市场形成阶段性压制;其二,在稳定经济增长成为政府首要目标的情况下,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将会发力,保障经济运行,这些政策对市场形成向上推动的动力;其三,美国经济复苏乏力、欧元区风险高位运行和中东地区动荡等存在较大不确定性,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市场的阶段性涨落波动。

  展望后市,我们认为市场继续处于经济下滑和政策预期的博弈之中,多空博弈因素力度相当,一方面市场大幅反弹的概率较低,另一方面,由于估值具备安全边际,市场再进一步震荡探底的概率也较低,弱势震荡将成为市场的主旋律,预计6月份上证指数将维持在2300~2500的区间震荡前行。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