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把握海外商机,担当社会责任实录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7-05 16:16 来源: 新浪财经
主题论坛二:把握海外商机,担当社会责任现场(来源:新浪财经 陈鑫 摄) 主题论坛二:把握海外商机,担当社会责任现场(来源:新浪财经 陈鑫 摄)

  新浪财经讯 由中国投资协会、北京金融资产交易所和《国际融资》主办的“2012中国企业走向世界暨国际融资论坛”和“2012清洁发展国际融资论坛暨2012十大绿色创新企业颁奖典礼”定于2012年7月5日-6日在北京举行。图为主题论坛二:把握海外商机,担当社会责任现场。

  杨晓东:

  现在我非常荣幸邀请第二专题的演讲嘉宾,中国中东投资贸易促进中心常务副总裁艾刚,城开(北京)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余延庆,德利国际新能源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杜德利,商务社会责任国际协会中国咨询项目总监王承波,全球环境研究所执行主任金嘉满,博雅公关企业社会责任高级顾问贡力。

  杨晓东:

  下面我们开始第二场论坛,上一场论坛的演讲嘉宾非常精彩,互动非常积极,所以我们非常期待我们这一场论坛同样精彩。通过短短两个小时的互动交流,各位一定会有所收获,有所体会,帮助我们中国企业“走出去”。

  首先按照论坛程序,请我们几位演讲嘉宾介绍一下自己的机构,然后围绕演讲主题,根据工作的实际情况谈一谈自己的观点,最后一个环节是提问互动。

  杜德利:

  我们主要是做全球性低碳生态全案解决商,从低碳全案解决方案里面我们做什么呢,做四件大事,第一件事低碳,整个产业集群的发展。第二如何使用清洁能源,第三如何把能源产生的问题如何去治理,第四如何搞好绿色生态。人体也好,动物也好是呼出二氧化碳吸收氧气,植物是相反的,如何进行人与自然的互动。

  第二方面我们投资绿色低碳的绿色都市农业产业,从土地修复到种植,自主研发,到深加工,到回到餐桌上,回到餐桌上如何回收处理,如何降低二氧化碳排放。

  第三,信息不对称,没法互动,互动才是关键,商业、企业如何结合起来,怎么推动商企正确的交易。

  第四,人生生命质量与生命的价值观,推动整个人生的发展,有的人活着没有人知道你是谁,有些人死了几千人还活在我们心中,我们要活得有质量,有价值,推动我们养老体系,安养体系的发展,回报社会。我们是怎么做的,从低碳生态城市开始,推动绿色军营建设,有些军队洗澡比较阳光,太阳能洗澡,我们做好了从咨询,到规划,到设计,到研发,到投资,到运营,我们所做的整体的概念,这是我们企业做的事,谢谢。

  杨晓东:

  杜总讲得非常好,也说明我们杜总从事的也是令人尊敬的行业,是生态经济,绿色经济低碳,环保行业。接下来请艾总介绍一下。

  艾刚:

  我是中国中东贸易促进中心,这是我们机构的名称,是当时咱们国家的商务部批准设立在中东地区,帮助中国的企业进入中东地区市场这么一个服务性的机构,当然我们是企业了。我们主要做的工作就是在海外搭建平台,提供服务,与中国企业一起在国外共创辉煌,主要形式就是一块组织中国的企业在中国政府,商务部、贸促会的支持下,到国外去办展会。还有一块我们是在国外直接搭建这种长期经营的贸易平台。今年1月份温家宝总理也到迪拜龙城看了一下,基本上迪拜龙城每年形成的贸易额达到了三百到四百亿美元,这种平台是为中国的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到国外去做建立长线经营的机构,经营的网络,提供了一个全方位的服务,是这么一种形态。那么我们目前像这种形式,我们跟余总在商务部的支持下正在开发第二轮龙城,我们选择了在墨西哥的坎昆,拉美市场也是一个新兴的市场,也是发展非常迅速的市场,也是非常值得中国企业关注,中国商人去进入的这么一个市场。我们主要做的这种形式就是为中国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尤其是贸易上,尤其是中小型生产贸易企业,直接进入国际市场提供全方位的服务,长短结合,有短期的结合,今年12月份我们在阿联酋,商务部主办,我们承办,以农业为主的展会,想做成中国中东农业博览会,12月份将在阿联酋举办,三、四天,示范性的去了解市场。还有就是长线的,像迪拜龙城的,适合中国企业长期在国外经营,扎根的企业,大概我们做的就是这样的工作,展开的说提供的服务就是全方位的服务,包括签证、物流、金融、市场推广、营销策划全方位的服务,希望有机会跟大家交流。我简单介绍我们做的工作。

  杨晓东:

  你刚刚提到的中东博览会,我们也可以去参加。龙城我去过很多次,我觉得龙城是我们中国企业“走出去”最成功的典型的案例。接下来请余总。

  余延庆:

  我是城开(北京)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我这个企业是多元化的集团企业,我们主要的板块是房地产开发,房地产开发主要有三个业态,第一个业态就是商业房地产开发,第二个业态是土地运用开发,第三是空间环境开发。第二个板块是医药,产品出口俄罗斯等15个国家,东盟十国,还有非盟十一国。我们近几年根据过程产业调整和企业发展需要,我们公司除了传统项目之外,还有一个金融单位,医药产业基金,还建立了一万三千亩的药厂,在北京做了北京国际生态养老产业园。

  总结一下,我们企业凡是国家产业支持的板块方向都是我们企业做的,我们现在和中东贸易投资贸易促进中心,我们正在做国家的项目,一会在论坛当中我们还要做介绍。

  王承波:

  大家下午好,我是来自于商务社会责任国际协会,我们机构主要做企业社会责任这样一些事情,这是一个越来越被国际、国内所关注的企业,一个企业到底怎么实现他的社会责任,同时增加企业内生动力,帮助企业可持续发展,这是我们主要做的事情,我们在全球欧洲、巴黎、哥本哈根还有其他一些城市,美国有旧金山、纽约,亚洲有香港、北京、广州,未来会在上海,还有南美都有办公室,我们主要服务对象是两类,一类是国际全球五百强,或者一千强的企业,想在开展业务的企业,我们帮助他们更好融入中国社会,能够帮助他们很好的了解中国的投资和企业发展环境,同时我们也帮助中国的企业准备走出去,在其他国家进行投资,能够更好的融入到当地社会的企业,我们也能够跟他们一起,把我们的网络,把我们的专业知识,跟企业发展的目标结合起来,能够帮助他们更好的融入到所在的投资地点,帮助他们可持续发展。

  金嘉满:

  我是来自中国的非营利机构,其实就是在北京注册的,全球环境研究所,我们这个研究所主要关注的是环境问题,从名字上就可以看出来,是对环境问题的一些研究,包括问题的调查,也包括解决问题方案的设计,机制的引进,另外我们也试图做一些示范项目和政府政策的推动,我们主要的几个领域,一个是在生态保护这方面,第二个领域,我们在能源与气候变化,也关注中国在气候变化大会上的谈判,包括中美对气候变化的一些关系和贡献。另外我们也对农村的能源和企业的一些节能项目做市场化的推广。在第三个领域,我们也在做一些培训项目,我们主要把环境方面的一些政策机制,包括存在的问题,在中央党校,或者国家行政学院,对政府官员的这个层面上进行交流探讨。最后一个领域,实际上就是跟今天比较有关的,我们非常关注中国“走出去”战略十年发生的状况,还有一些问题。在近三年,我们也对“走出去”的这些企业,有一些调查研究,包括环境方面的风险,社会方面的风险,我们比较关注这方面。

  因为我们机构不但研究问题,我们还试图能找到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所以我们最近也在研究的基础上,正在想,我们应该推动中国的企业做一些什么样的事情,推动中国的政府出台一些什么样的指南或者是政策,也在考虑当地国政府,因为我们企业“走出去”,基本上去的更多的地方是在次发展中国家,所以这些企业的环境行为,我们都非常关注,所以接下来在这个话题上,我可能能为大家做一点贡献。

  贡力:

  大家好我是博雅公关高级顾问,在企业社会责任,可持续发展上面做国际合作,我们有两块大业务,一个是面向在中国的国际企业,他们如何更好的履行他们的社会责任,能够帮助中国更好的实现和谐健康发展。另一方面也是我们现在业务更大的板块,就是如何更好的帮助中国企业在海外拓展过程中,能够利用企业社会责任,更好的打造企业口碑和品牌,更好的实现可持续的发展和盈利。非常同意陆总的发言,认为企业最大的社会责任是经营利润的最大化,我们通过过去,包括跟商务部和工信部的合作,发现中国企业在“走出去”过程中,往往是因为企业社会责任的风险非常管控的很好,而造成了很大成面上的投资业务的损失,所以今天通过参加这个论坛,希望在策略和技术层面,能够提供一些我们的经验,如果大家有什么问题,我们在下面进行深入的探讨,谢谢!

  杨晓东:

  谢谢贡总。我们贸促会是半官方的机构,对内是政府部门,对外是民间团体,我们这个机构是为中外政府,和中外企业提供贸易投资服务,也是一个贸易投资平台。

  接下来进入我们这一节论坛主题,我们企业“走出去”,今天我们讨论的主题就是中国企业怎么“走出去”投资,怎么收购。以前我们谈中国制造,现在我们一直在谈中国企业“走出去”,中国收购时代已经到来了,所以刚才听到我们演讲嘉宾介绍了一下,大家和我一样,各位嘉宾多有很强的实力,对“走出去”都身体力行,而且经验非常丰富。所以我们首先请几位嘉宾自由谈论,围绕我们刚才的话题,比如说我们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机会在什么地方,中国企业这几年“走出去”逐步多元化,包括国别、投资行业、投资方式等等非常多,不断的变化,不断的丰富。我们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机会在什么地方,另外我们中国企业“走出去”成功并购的原因是什么,另外还有失败的东西,好像有一个统计,收购以后经营又不成功,情况非常复杂,先围绕这两个话题,请几位嘉宾介绍一下情况,最好举一些实际的案例。

  余延庆:

  中国企业“走出去”第一个遇到的就是侵略问题,另外就是对中国商品的限制问题,甚至有些拉美国家有一些惩罚性的措施。“走出去”战略进入初期阶段,后来提出抱团出去,组织一些中国的经营,统一的去开拓国外市场。中国很多企业进入拉美市场,有很多特殊的限制,通过商务部跟国家建立这种平台,现在打开了这个通道,更重要的是我们这次负责承办墨西哥坎昆项目,目的是给企业,用国家的形式,把企业想走出去需要解决而解决不了的问题,提前跟这些国家部门进行沟通,以备忘录形式解决了,我们在项目当中提出了人性化的服务。我们通过墨西哥坎昆项目的建立和招商,我们基本在这些问题上下了很大功夫。拉美市场是巨大的,拉美国家有5.6亿人口,加上美国2亿,加拿大2亿,和墨西哥本身1.2亿,大概十亿人口,市场是巨大的。市场差价是巨大,去年命令取消对中国的关税惩罚,同类价格差价在十倍以上,这样就给中国的企业提供了非常大的利用空间,尤其是这个项目设立在墨西哥的坎昆,这个地方是安全的,所以两国政府又拿出相对的优惠政策,使这个项目健康有序的发展。

  我们觉得这个“走出去”,一是企业自身业绩提高自身素质,掌握不同国家的政策、法律,另外尤其是中国商人更要坚守的,遵纪守法,这是很重要的。还有结合一些企业自身的发展特点,一定能把这个市场做好。

  艾刚:

  中国企业“走出去”机会在哪里,不同的企业,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判断,不同的形势分析。机会,可能有人认为发达国家机会多,项目金额大,效率高,有的人是在新兴市场,有的人可能欧债危机,欧洲形势不好,是可以收购。机会在哪里,可能根据不同的企业,根据不同的企业需求,或者你的目标群体,你对这个企业的发展规划,你对这个企业的把握,你对这个企业自己的判断很重要。

  说到“走出去”这个概念,这是一个国家战略,从中国来讲,中国政府提出鼓励中国企业“走出去”上升为国家战略,已经提出了若干年,那么在实施当中,分阶段在做。当然这个阶段,实际上实施的时候并没有说我第一步怎么做,第二步怎么做,第三步怎么做,他是自然发展的。商品“走出去”,产品“走出去”,中国制造遍布全球,这个应该是中国实施“走出去”战略的一个伟大的成功,一个伟大的功绩。同时,中国在实施产品商品“走出去”,形成了成绩,形成效果的同时,存在的问题,就是中国的品牌没有“走出去”,中国制造在世界上,宏观上也是一种概念,但是实际上中国能够在上叫得响的品牌不多,品牌“走出去”这块,我们在实施“走出去”战略当中,不是说我们没有去做,也不是说国家不重视,但现在的现实就是这个情况,这个情况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我觉得这个做企业的也好,做研究的也好,大家都可以反思。

  从产品“走出去”的过程当中,慢慢延伸出来的就是企业“走出去”,所谓企业“走出去”的概念就是出去投资,产品“走出去”就是把东西卖出去,做出口就行了,人可以不用出去,东西出去就行了,我可以不懂外语,不派人出去,我找接口公司,再往前发展,就是企业“走出去”,企业“走出去”干什么,实际上我个人觉得,企业“走出去”,实际上要获得的应该是资源,一种资源是市场资源,一种资源就是能源,原材料,那么我企业出去投资,我是为了我的产品,我的商品,更稳固的占领一定的市场份额,维护市场份额,或者是我提供更延伸的,售后的全线的服务巩固我的市场份额,或者我更直接接触到我的商品销售目标群体,我去了解他的需求,进行新的研发,进行升级换代,研发新的产品,我能够不断的去维护我的市场。

  现在来讲,是还有一个概念,还有就是资本“走出去”,中国资本的“走出去”,中国要支持拉美国家,新兴市场国家基础设施的建设,要投资。为了一个是建立友好的关系,加强经贸合作,一个是通过我给拉美国家提供资金的支持的同时带动中国的商品更多进入他的市场,同时希望能够让他对中国的企业,中国的产品,他原来不对中国商品开放的行业和企业,我通过跟你资金的合作,你给我开放一些。拉美市场是很好的市场,但同时它也有很强的这种贸易保护的措施,或者政策,或者做法,比较典型的阿根廷新总统,把西班牙石油公司的股份无偿收为国有,这个举动在世界上轰动很大。现在拉美其他类似的这种苗头现在还有。

  资本“走出去”,这种风险,或者说企业“走出去”,就是你到国外去派俩人,风险肯定是有的。中国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走出去”,应该依托专业机构,应该依托专业平台。出去你是单打独斗,大企业有大企业的问题,中国央企的概念就是我自己出去,我设团,我派人,我要自成体系,尽量减少跟国外的合作,不融入当地的文化,不跟当地合作。但是中小企业来讲,单打独斗去,他去不了,当然不排除有些敢闯敢干的商人,一句外语不会说,按着计算器就出去做生意的,也发了财的有。但是更多的中小企业来讲需要我们金融服务,我们也希望给更多的中小企业提供服务。谈到企业“走出去”的情况,我就简单说这么多。

  贡力:

  我补充一下,刚才艾总提到两个企业“走出去”需求的资源,我还要补充一个国际化的管理资源,管理团队,另一方面是创新和技术资源,也是中国在企业转型或者说是从中国制造变成中国创造这个过程中,可以借鉴国外已经很成熟的研发、管理和技术资源引入到中国,跟中国的制造因素相结合。

  刚才余总谈到怎么样抱团跟国外资源进行合作的时候,因为我原来是搞企业合资的,尤其在清洁能源技术投资。国外很多国家的政治环境跟中国不一样,中国是大政府小公司,国外很多环境相反是小政府大公司,所以我们在国内熟悉的很多跟政府之间的运作模式,往往在国外的很多环境里,会遭受到很多非议,或者说在有些层面,往往因一些小的事情,会对整个投资的结构和投资的盈利造成很多负面的影响。所以企业在“走出去”过程中,我完全同意艾总和余总的发言,一定要对当地的文化有很强的认识,而且有很强的对接,在这个基础上,才能未雨绸缪,把一些风险控制在可以掌控,或者可以消减的程度。另外艾总也提到口碑的问题,就是品牌的问题,为什么没有很好的中国品牌,因为博雅公司是搞公关和品牌营造的公司,而且有将近六十年的历史。在透明性的交付过程中,我们才能得到当地社区,当地政府更好的理解,更好的支持。

  金嘉满:

  我就这两个话题,我说一点我的意见,第一个话题说到中国企业“走出去”机会在哪,如何把握。其实中国企业“走出去”,这个口号或者说国家的战略已经走了有十年了,那么机会现在有没有,或者是在什么地方,可能不同的企业,不懂的领域都有不同的机会点。所以作为我,我是一个非营利的机构,实际上是做一些研究的,那么我其实在研究“走出去”企业的问题上我觉得机会非常多,包括现在像缅甸,周边非常近的国家,现在他们已经开始来建立开发区,想模仿中国的经济开发模式,实际上这个本身就是给我们的经济各个方面,其实带来了机会。

  在这个机会里头,可能不同的领域,不同的行业,不同的人都有不同的机会。比如说像我们这些非营利的机构,其实在正常的时间里头,当然在座的可能都是企业,那么更多今天要谈到的是投资,我们“走出去”以后怎么能够是不亏本的,不亏钱,带动了企业的经济发展,又带动了国家的经济发展。但实际上我自己个人的体会,“走出去”是一个国家战略,那么它不单是一个企业“走出去”,也不单是一个金融“走出去”,其实我非常同意艾总说的,其实有很多研究人员,专业人员应该早于企业“走出去”,他们应该把这些规避的风险给大家都说清楚,市场是什么样子,哪个行业是我们将来可能在那个地方,适合于它的文化,容易发展,有的品牌根本在那没有土壤和温度,它不可能发酵,所以产品在那可能就不会发展起来。

  其实我一直在做“走出去”战略研究的过程中,我其实看到了一点,就是中国的“走出去”战略应该是全方位多层次的“走出去”,这样才能规避很多企业在对外投资中的风险。

  实际上今年我去缅甸,现在大概有两三年的时间,在观察缅甸政治的变化,他从一个军政府,变成民主政府,他现在到了经济的开发,他不停在做一些演变,今年1月份的时候,就已经是西方国家,从希拉里开始去,西方国家对缅甸开始非常大的炒作,准备在这个地方要有很多的发展,认为是西方的一个机会。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各个国家的外交大臣,前总统,总理,日本、荷兰、美国、法国,缅甸政府天天在接待,跟这些人在谈。那么在这个过程完了以后,落后这些发达国家接着第二批进入,就是一些非营利的研究部门进入,考察他们这个市场,考察他们国家将来在这能做什么,有些什么样的法律,什么样的文化,什么样的政策,如果政策不利于发展的话,他会催促这个国家成立相应的政策。实际上我们中国,我认为,比如他们现在开始在做《投资法》,这个时候他其实是希望很多外国专家来帮助他们开发《投资法》,他来说他们国家怎么做的。其实对于中国来讲这也是一个机会,你要把你的思想,把你的一些东西应该在他设立的这个《投资法》的前期,你就跟他有很好的沟通。把握这个机会实际上需要很多人,为真正钱的投资,企业的投资是做前面的铺垫,然后才可以规避风险,不亏本。

  第二个话题,中国企业成功并购的要素是什么,失败的根源又在哪里。其实我看到并购的,我没太看到失败的案例,其实我在老挝比如看到咱们中国的五矿,五矿并购了澳大利亚的一个金矿,那么他现在等于他所赚的利润是老挝全年GDP的大概4%,他的并购是非常成功的,甚至我们都想作为一个好的企业案例来放到我们的研究报告里头,是因为什么呢,他并购以后,他把所有的人和所有运作的体制全部留下了,老挝的公司是澳大利亚人在做老挝公司的经理,他的部门还是这些人,所以他的社区服务也好,他的很多比较先进的企业社会责任方面的管理经验都还在那,所以他做得就很成功。

  可能我看到的是比较好的案例,但是“走出去”并购的这件事,其实我今年也关注了,在1月份,可能就1月份这一个月,在非洲有六家矿业,我们就并购了,一个月并购了六家,当然我没有继续跟踪这六个是都成功了,还是失败了。目前我知道五矿做得不错有色金属矿在非洲做得不错,而且他们有澳大利亚非常先进的技术,并且把污染问题规避了。可能我在这个方面,我作为一个正面鼓励企业能够走出去,还是应该有信心的,是可以做得非常好的。

  王承波:

  这个题目确实非常好,中国企业“走出去”,大家都认同是资源导向,总资源的角度我们应该“走出去”,从另外一个角度,随着国际化,全球化,中国的企业也应该在推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有一个担当,这是承担企业责任的要求。在这个题目的后面我其实想问,中国企业“走出去”准备好了吗?企业本身准备好了吗?刚才大家都提到老挝,我说一个例子,也是我们BSR亲身经历的例子,我们最近看到一篇文章,我就说里面的观点有没有偏颇,但是这篇文章说明什么问题,中国企业在“走出去”的过程当中,是不是全方位做好了准备。无论是出去并购,还是出去投资,还是出去做贸易,挣钱当然是第一位的,如果是你没有准备好,恐怕挣钱就不是很容易了,这是一个问题。如果大家感兴趣的话可以去看看这篇文章,对中国企业“走出去”提出了比较有意思的思路。

  另外一个是我们直接合作的一家企业,名字我就不说了,在内蒙做的一家企业,我们整个合作的过程就发现企业自己在说,我拿出很多钱,去做一些公益事业,但是当地的无论是政府,还是当地的社区都不满意。这里有些什么问题,在我们跟他们合作的过程中,其实慢慢就会发现,企业社会责任很多方面需要你从走出去之前就要开始做战略的考虑,是不是我们能够跟当地各种资源融合,对企业来说是摆在你面前切实的问题,如果没做好准备,你可能要花钱买人骂,得到的不是鲜花和掌声。我们需要好好考虑,无论从企业本身发展战略角度,还是从外部拓宽拓展,与投资当地的关系方面,我们需要做很多工作,谢谢。

  杜德利:

  我简单发表我的一点意见,什么叫“走出去”,定位是什么?很重要。我们定位何为“走出去”,走到哪里去,从这个词上有很多问题我们都不知道。任何一个词,随着环境的变化,随着我们意识的变化都有所不同,真正的机会就是创造不同,走向共同,从共同又走向不同。这个阶段里,我觉得三个方面很重要,第一个方面,意识,全球化的意识,你是走出过门,还是走出校门,还是走出你个人的心,还是走出你的产品,还是走出你的思想,我们要综合考虑这些问题。

  我们说“走出去”,走出国门到国外去,到国外去干什么,个定位就相当重要。我简单说是我“走出去”的几个门槛,我从初中毕业走出校门,上不起高中,我就从小门进入医院参加工作,到了医院我干了很多很多我没干过的事,环境逼着我走出去,没有一个是我想干的,但是在这个情况下我又成立了水暖门市部,我又设立了北京销售公司,“走出去”之后,我又回去做了产业基地,做了生产,然后一下就从美国上市,我看到我的企业迅速遍布许多国家,现在搞新能源整合运营商,后来又觉得低碳生态不错,现在又做到如何全球化。在“走出去”的思想上,我们应该首先定位。我的企业“走出去”三个定位很重要,一个是定位于我们“走出去”的目的,走到哪里去,根据你的定位不同,根据你所站的角度不同,你想的事是不同的,环境不同,想法也不同,每个人的意识也不同。

  我们今天最大的社会责任是环境,环境建设的是最重要的,真正的环境好了,国与国之间别再争了,各个星球之间别再争了。现在最关键的我们有一个意识的变化,是真正呢?是环境建设的问题出现了金融危机也好,还有我们现在很多的思想意识的危机,最关键的,我们每个人受环境影响的危机很大。我们从整个环境建设的前提下,如何定位于我们的“走出去”。

  我们的失败是我们思想意识的失败,但是不是绝对的失败,给我们提供了很多的经验,在这些经验里,我们都知道单一的,还有各个方面单独产品的,还有很多觉得我是多大的国有企业,多大的央企,但是我告诉你他斗志能力真不如我们小小的民营企业斗志能力强。我们应该抱团,在抱团情况下我们大家应该具备什么条件抱团,由不同组合成相同,由相同组合成共同,由我们共同去对待他的区域性的变化,是很重要的,可以影响到他的政策,影响到他的法律,可以影响到他的游戏规则。

  我们先说咱们大家有没有共同抱团的可能,把这个可能形成了,实现经济的繁荣,有了经济繁荣,我们有商业企业的发展,国家的政权稳定,我们是支持他稳定的,而且帮助他更加的发展,我们做的有是大同的问题。我们现在发展遇到了瓶颈,有很多国家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他也有很多的不同,我们的心态怎么定位,还有我们大家真正抱团“走出去”,抱团闯天下,最后真正实现,没有谁是谁,地球就这么大。现在先把我们地球融为一家,真正全球一体化。

  第二如何利用“走出去”问题引进来,这一点是很重要的。

  第三个引进来了,走出去了,我们通过联盟起到一个重大的互动作用。应该创造互动的价值,这一点应该联合起来,共同“走出去”,而不是单一的“走出去”。

  杨晓东:

  杜总说的非常有激情,杜总身体力行,帮助了中国企业“走出去”,走到了前面。杜总确实有国际眼光,国际视野,全球视野,我们以后“走出去”要多跟杜总交流。杜总刚才讲的,我提几个问题,中国企业“走出去”,现在国外有一种担心,担心中国企业投资、收购会造成一种威胁,包括现在中国到国外的投资,国外不批准,你对我的威胁涉及到国家安全问题,你这个基金没有国有背景全是民营企业的背景,你这个企业“走出去”的时候,有没有在国外有收购。第二个问题,就是中国在“走出去”的过程当中,是我们也经常鼓励中国“走出去”,我们跟商务部、外交部组织企业家出访,每次三五百人很正常,说“走出去”的很多,实际上真正“走出去”的并不是很多。国际资源这么吸引人,但是你让他去国外做投资,说了好几次,动员很多次,包括我们一块参与他都非常谨慎,有很多的投资机会,现在说中国人有钱,什么都长中国人投资,比如说欧洲的皇宫问中国人买不买,什么机场,有几个俱乐部等等,中国人都可以买,但是咱们在座的说意大利有个机场,有个赛车俱乐部,邮亭俱乐部谁敢去买?所以我觉得这两个问题,刚才王总提到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战略有没有,准备好了吗?我提两个问题,请几位嘉宾回答一下。

  杜德利:

  我先说第一个,第一个说是威胁论,中国来了之后到我们这些怎么办,我感觉到当你弱小的时候老怕别人来了抢你包子吃,但是如果这个包子没人抢,你吃着好吃吗?只有相互的竞争才有持续的发展,我也谈过这个问题,我们落地是为你本国创造税收,而且是帮助你的就业,第三因为你不好我才帮助你好,或者你好我帮助你更好。第二个谈到所有的收购,他们说各地的收购模式特别好,过去的产品遇到了瓶颈需要升级,甚至他走向其他国家需要转化,因为是相融合的过程,而没有谁占用他的思想,只有相互融合才会发展。

  艾刚:

  刚才杨主任提到国外,认为中国企业“走出去”,中国资本“走出去”,中国投资收购就是对国外的威胁,这个言论是实际存在的。墨西哥做坎昆这个项目,当地的媒体的声音,认为你做龙城那样的项目,组织这么多的商品到墨西哥销售,你就是对墨西哥的经济侵略,对他的产业有冲击。玩具、服装这类东西你不能来。现在墨西哥跟中国为了鞋出口的事,凡是出口到墨西哥的鞋,要做一个进出口商会做一个认证,在合理的价格定价上有了这个东西才能出口,国外是这么一个限制,是有这个声音,当然这种声音我们去说服他,跟他解释,跟他讲这是一个方面,我要做工作,不是他说完了,我不吭声,我还干,要去做工作,要去做舆情,文化的软实力,影响力这方面要做。

  我“走出去”走哪去,走到国际上去,“走出去”是为了国际化,“走出去”就要不是在国内了,就是在国外了,在国外你是中国来的企业,同时你要知道,你在墨西哥注册的企业,在阿根廷注册的企业,你也对当地的经济有承担各方面的义务。如果我是中国的我“走出去”,我到了国外还是纯中国化的心态,纯中国化的经营思想思维人家反对是很正常,人家攻击就没错。这是我的观点,中国企业出去要注意。国际化是为了多一条渠道,多一个商机,两个市场,两个资源我同事都能利用。企业出去以后国际化,国际化你就要尊重当地很多的东西,包括好多国外非常在意就业的问题,你到那去还是中国派去的人,这肯定有问题。你的利润国际化了,你的市场份额国际化了,你的责任也要国际化,去解决人家对你的担忧,如果你到了我这个地方,带动我的经济发展,为我当地经济作出了贡献,这种声音我觉得就没了,现在存在是一个现象,我们要去做工作,要宣传,同时我们自己应该在这个时候也要注意。如果你是一个纯中国的,百分之百中国的概念,在那个地方发展好了很容易受到人家的特别的待遇。

  余延庆:

  中国企业“走出去”,关于中国企业威胁论我有这样的看法,是这样,事实是存在的,以前我管过关于外国企业进入中国的审批,遇到了一样的问题,当时中国的商业还处于计划经济转为市场经济的过程,正好是国家有一个著录,可以批准一部分外国企业进入中国,在中国引起了强大的反响,全国的商业企业纷纷给我们施压,就是坚决不能让他们来,他们是“狼来了”。当时咱们把国外的企业当“狼来了”,这个问题怎么解决,实际上国外的企业管理先进,理念先进,国外有一个巨大的物流网络,所以咱们的竞争力争不过人家,所以咱们把他当狼。怎么解决的呢?我在全国的会上提出狼羊共舞,你们管他叫狼,实际他不是狼,他的来体现出咱们的差距,同时咱们的国有企业或者民营企业赶上去,学习人家的经验,和他们进行错位经营,互动,这样逐步的融合,你挣钱我发展。

  现在中国强大了,经济发展了,中国提出“走出去”国家战略,中国的企业抱团出去的确对对方有杀伤力,造成恐惧心理,跟当年咱们国家是一样的。怎么办呢,像我们墨西哥的项目,中国龙城项目,就有一个很好的尝试,刚才艾总已经说了,我们第一个思路就是把它变成从国家的行为,变成与当地区域行为相结合。一是我们在股权方面引入了国外当地的要素,因为联邦国家他只管签证,管国防,对咱们有用的部分,就是签证,但是你要跟州政府打交道。所以我们就把他们的资源整合到我们的资源,我们利益是共同体,才能和当地融合。

  第二方面我们在尝试墨西哥有很多企业,你叫中国龙城,如果要是全部是中国企业的话,这样是不合理的,墨西哥当地的企业融入中国龙城的要素,还有美国的企业,还有其他企业,第一是对咱们中国龙城做大以后是一种保护,第二,同时也是提出共同发展的理念。

  第三个方面我们要做事情的时候,在做法上你去做到使人家放心,就是你要充分考虑到他们国家的心态,你做产业的时候,要尽可能的解决当地的就业问题,解决当地对企业产业的需求问题,更重要的是,我们去不是一个倾销,我们提出我们建立窗口的目的是批发零售展示的窗口,实际说白了,墨西哥龙城就是一个接单的窗口,就是订货单,但是订货单还有一个延伸的功能,拉美国家资源丰富,我们可以跟他进行互动,将他们资源型的东西引入到中国,中国把他们所需要的工业产品,消费产品,不可欠缺的东西,再给他们。他们东西多的是咱们缺的,咱们多的是他缺的,随着观念的沾边,我相信像这种互利的方法一定能够生根花果结果,谢谢!

  王承波:

  风险是有,如果抛开政治考量不说,我想是可以消化掉的,企业本身是不是有一个长期的战略,这些战略主要是表现在你是不是一个可持续发展的企业,这很重要,另外包括你的产品,以及产品的生产过程,甚至上下游对当地的环境是否有利于当地环境的保护。你是不是有利于提高当地社区人群的经济收入和经济能力可持续升级的稳定。另外你这个企业本身在当地的地方化是怎么考虑的,等等一系列问题,都决定你是不是归被别人认为你是威胁的。除了及个别的从心理上他就不喜欢你,相信一定有办法化解这个争论。

  金嘉满:

  存在这么一个现象,全球的舆论,对于中国的对外投资也好,“走出去”也好,并购也好,贸易也好,不管怎么样,在各行各业都认为有威胁,这是一个存在的现实。实际上说得更严重一点,奇了怪了,中国给外国投了这么多钱,做了这么多事,最后没落好,落了一身的不是,都觉得是一件奇怪的事情。但是大家都知道,尤其是王总也说到,企业社会责任,还有你所做的事情,是不是对别人构成威胁,可能有的是误解,可能有真的是威胁。因为实际上,到我们这个阶段,中国“走出去”,实际上发达国家前面已经走了很长的一段路了,那么剩下的一些我们可以“走出去”的市场和国家,甚至可以做的事情,那么也有很多都是一个资源,利用人家国家的资源来弥补我们现在资源短缺,所以人家认为这是一个威胁。我想可能这样的舆论,如果我们做得更好一些,软实力提高的更多一些,那么我觉得除了考虑社区,其实特别关键的是在商业行为中,要考虑到当地国本身的经济利益,比如说缅甸的弥松水电最后被政府叫停,我们中电投的项目大概亏损三十多亿美金,但是因为我们金融机构没有跟出去到缅甸,所以实际上是用了在国内换取六十多亿美金人民币换了三十多亿美金,因为缅甸的官方汇率非常高,所以这个项目一叫停以后就损失很大,但是这个项目现在听起来确实也有一点问题,水电发电项目,95%的电几乎全到中国,你换位思考一下,如果到你们家来,人家跟你做一件事,最后把我们资源全用了,利益都是你们家的,人家也有点意见。所以实际上可能在利益方面也得考虑。

  贡力:

  论语有一句话,“修身,齐家,平天下”,中国威胁论有历史和政治的原因,我们企业“走出去”之前也要考虑一下水、环境污染的,在这种情况下外国国家不得不担心,我们是否“走出去”以后还会以同样的形式把他们的环境,把他们的资源污染了。所以“修身”的事情,我们中国的企业在做企业社会责任,在企业社会发展的时候要表里如一的全盘考量。

  杨晓东:

  我也非常同意刚才几位专家的意见,我觉得我们老讲中国品牌,实际上在“走出去”的过程当中,我们不要强化中国品牌,要强化国际品牌。海尔成功的原因很多美国和欧洲的消费者不知道海尔是中国的品牌。

  第二个环境是一种责任,也是一种竞争力,环境的责任包括社会责任,如果这方面做得好我们企业在国际上的竞争力也会不断提升。所有的投资者,投资家和当地政府的关系要处理好,这个关系处理好需要公关。我觉得这几个问题我们专家都说得非常好,还有二十分钟时间,请在座参会嘉宾,有没有问题。

  我先给我们艾总提一个问题,我一直觉得龙城是目前为止最成功的,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类似龙城这样的项目成功的。跟阿联酋国家合作的时候都有哪些问题,这些问题是怎么解决的?

  艾刚:

  迪拜龙城的成功,确实是目前为止,当时我们做这个龙城的时候,是2002年开始做的策划,2003年建设招商,2004年12月份开业,两年时间,从提议、策划、建设、招商、开业,两年时间做起来这个项目。当时的时候,在国外有一些中国贸易中心,那个时候贸易中心的概念,都是国家倡导的国有企业,原来叫外经贸部,现在在商务部在国外设的一些贸易中心,那些贸易中心现在已经基本不存在了。

  还有一种形式,就是在一些国家的中国城,唐人街,现在的词叫“脏乱差”不是什么光彩的地方,事实上是这么一个情况,在一些欧美国家说中国城都是鱼龙混杂的地方,那个时候就提出中国的商品,中国的企业,中国的市场多元化战略,一个是“走出去”,一个是市场多元化。当时提出龙城,在莫斯科集装箱市场完全是自发的,没人组织,但是他这里有很多灰色的东西,以至于后来没办法弄,那种形式是自发,能不能由政府导向去搞一个,在中东地区帮助企业进行市场多元化,“走出去”的这么一个项目,想来想去策划了迪拜龙城。

  第一点,迪拜龙城之所以有今天的成功,第一个重要的问题是政府,首先是政府导向,政府介入,从一开始由中国的政府跟对方的政府就这个事情进行了商谈沟通,他是一个政府合作的项目,那么他是解决了一些在筹备阶段和建设阶段和未来的运营阶段,包括安全的问题,签证的问题,人员去的以后的生活问题,还有迪拜伊斯兰地区宗教等等方面一系列问题,很多问题完全不是单个企业去跟人家政府就沟通得了的,这是一个成功的要素。中国政府的支持。

  第二点是迪拜当地政府的支持,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这是迪拜的成功经验,中国项目在国外得不到当地政府的支持就很困难。迪拜非常支持这个项目,为这个项目开了绿色通道,所有的手续全部简化,真是改革了法律。杨主任清楚,原来迪拜不允许外资在他那注册百分之百的独资企业,即使是在自由区百分之百注册的企业,不允许你在自由区以外做贸易销售,这些东西他都改了。做这个项目体会很深的就是两国政府的支持,很重要。

  第二个,这个项目提出了叫做全方位的服务,杜总讲的系统服务商,余总起个名叫人性化服务,系统服务商,所有后勤保障一系列问题我全部给你解决,有一系列的解决方案。从签证公司注册,物流服务,市场推广,到以后人员的生活,方方面面的服务,全部解决了,企业派人去了,把货发过去,然后他经营就可以了,其他事情他不用去分心。这是一块,中国企业去了觉得很方便,解决了他所有的后顾之忧。

  还有一个就是迪拜龙城成功的经验,当然就是跟迪拜商业、地理、交通、地理地位辐射的功能作用分不开,中东、非洲、南亚、中亚甚至包括东欧,公认那是一个金融、贸易、交通,交通包括客运、物流整个是一个中心,那个地方的商业环境,那个地方对那个地区的影响力,在迪拜注册的公司,在迪拜开的店,他的商机非常多。

  还有它的成功就是商业运营管理,一开始定价比较合理,那些企业去了之后,觉得这个价格能够接受,对中小企业来讲能够接受,价格定位也很重要。

  至于运营过程当中也是有一个自然淘汰,不是说所有去迪拜龙城经营的中国企业都挣钱,哪个项目也做不到。但是如果这个市场里面有大部分人挣不着钱那就有问题了,但是有挣着钱的,有挣不着钱的,这里有自然淘汰的过程。刚开始的时候,迪拜龙城是两千万家企业报名,最后去了一千多家企业。

  整个这个项目目前为止运作是非常成功的,帮助中国企业在迪拜,建立了中东地区辐射非洲最大的商业占地,这个目的达到。

  存在不开心的地方,就是我们的公司挣的钱少了,我们应该到国外去应该占一定的股份,坎昆龙城一开始我们说占51%,后来说相对控股。

  杨晓东:坎昆龙城和迪拜龙城在经营模式上是不是有提升?

  余延庆:

  应该说迪拜龙城和坎昆龙城是由于迪拜龙城的成功影响了世界中国城的模式,所以才造成了墨西哥政府对这个项目的关注,希望复制多坎昆,但是这两者有区别,什么区别?地位不一样,文化不一样,还有经营理念也有所调整。两者的区别主要是在于中东在政策上,跟坎昆是不一样的,根据这些方面,我们也做了调整,首先是我们对这个市场是充满信心的,我们在迪拜龙城的时候我们有成功的经验,也有一些值得吸取的教训。我们成功了,但是我们把一些失败的教训总结了,坎昆龙城首先我们投资,我们相对控股。第二个我们产权持有,我们全是给中国商人提供平台,是一种有限的租赁,采取租赁的模式,这样就便于整个坎昆龙城的经营管理。

  我们迪拜龙城有一个教训我们店铺一部分卖了,卖了以后在过去划分的经营界限功能非常清晰,但是到他们手以后,他们改变了经营模式,对迪拜龙城造成了一定的混乱。另外两个市场部一样,迪拜龙城是七个国家,是中东国家地区,他有一些区位文化的差异。墨西哥坎昆龙城,它的市场比迪拜龙城要大三倍以上,他们的物资差价也是不可比的,所以根据这个特点,我们想建立一种新的模式,用这种模式在世界做龙城的我们要进行全世界的复制。下一步可能商务部还有一个计划,要在世界69个国家,每个国家的首都做了一个叫中国精品城,因为中国商品没有品牌。我们下一步,我们认为企业的产品好的,信誉度强的,我们有计划的引入中国精品城,我们设定了门槛、条件、标准,我们努力打造中国的产生民族品牌,由中国制造变成中国创造。

  艾刚:

  坎昆龙城我们策划当中有一个想法,有一个尝试,是迪拜龙城没有做的,有没有可能为入住的企业家,为贸易融资,小额贷款这方面,跟当地的金融机构,中国的金融机构结合,有没有可能去做,货物质押,各种形式,做一些小额贸易贷款,使中国企业在资金周转上提供更好的平台,这个我们再探讨。

  杨晓东:

  我们这一节的时间就结束了,我建议请我们每位嘉宾围绕主题再说一句话。

  贡力:

  作为中国人为什么走出去。

  金嘉满:

  在走出去的过程中,中国企业会越来越成熟,会越来越好,预祝他们成功。

  王承波:

  中国的企业一定会实现他的企业社会责任。

  余延庆:中国企业走出去实际是走向辉煌

  余延庆:我希望有走出去的意向的企业跟我们联系,

  艾刚:珍惜机遇,抱团发展,共创未来。

  杨晓东:

  谢谢每位嘉宾,受组委会的委托,宣布本次会议到此为止圆满结束,今天一整天的时间,确实每位演讲嘉宾演讲得都非常精彩,大家互相交流,互相启发,大家今天收获很大,也非常感谢主办单位和协办单位,以及各位媒体朋友对我们论坛进行了相关的报道。最后请我们所有的嘉宾继续关注我们这个论坛,最后我非常荣幸的宣布,2012中国企业走向世界暨国际融资论坛圆满结束,谢谢各位!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