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私募大亏之后现窘境 私募业绩分化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8-20 01:34 来源: 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本报记者 陈光

  去年成立至今亏损近20%,这是不少私募当前面临的窘境,而巨亏之后心态又发生变化,“大量持有现金,不见确切消息不敢动”,这是窘境之后的连锁反应。面对市场大跌,私募在业绩分化之后引发的种种考验,则成为行业目前关注的焦点。

  大跌交学费

  “难啊,净值跌到8毛,压力真的非常大。”小李是一家私募公司的总经理,去年下半年通过信托渠道发行了第一只私募产品,原本打算在“阳光化”之后大干一场,没想到刚成立就遭遇市场考验,净值仅8毛出头,逼近产品合约最初设定的0.75元清盘线。

  与小李类似,不少原先代客理财的所谓“地下私募”近年来纷纷借助信托渠道实现“阳光化”,除了原先积累的客户资源,银行、信托渠道的助力也使其规模大增。以小李为例,在未阳光化之前,他管理的资金规模不过1000万元,但发产品之后规模扩充至近7000万元。虽然规模迅速扩充,但小李的准备显然并不太足。据记者了解,小李目前的专职研究人员仅2人,而他告诉记者,他认识的不少私募情况都与其类似。“两三个研究员、一个基金经理,就可以了。”

  压力在市场考验面前显露无遗。小李告诉记者,在7月中旬之前,他的仓位还在8成左右,但随后而来的大跌让他措手不及。“先是重仓股损失很大,很短的时间便亏损超过10个点,忍痛割肉之后,又不敢很快参与反弹,整体下降明显。”

  净值逼近清盘线,来自渠道方面的压力非常大。小李告诉记者,因为净值损失过大,不少客户已经打电话质问信托经理,而这些压力也随之传导到小李身上。“之前哪里想到压力这么大,学费太惨重。”

  无独有偶,在8月8日,博鸿数君投资总经理刘宏在微博(http://weibo.com)上称:“半夜将近,北京某酒店,一个人喝闷酒,发愁,股市暴跌,基金净值大幅下降,白头发又生出许多,明天见发行渠道,有点儿不敢见人家了,银行比他们的客户更紧张,基金净值不涨都来问责,何况跌了这么多啊。”

  私募分化

  大跌当前,私募业绩分化已十分严重。像小李这样净值跌至清盘线的私募产品不在少数,也有不少产品的业绩战胜其他投资机构。业内人士认为,私募间的差别巨大,已不能用统一标准进行评定,规模、投研能力、风控能力甚至是投资风格都成为制约私募投资顾问保持业绩稳定的因素。

  “交易性投资风格容易在当前市场挣到钱。”面对七八月以来市场的持续动荡,一位基金研究机构分析师告诉记者,操作灵活、市场感觉敏锐的私募往往容易抓住市场中的机会。

  上海某大型私募基金总经理告诉记者,其实在七八月,虽然看起来市场大跌大涨,仔细研究下来机会还是很多的:“只要耐得住性子、注意止损和控制仓位,抓住大跌之后的几次反弹机会,收益还是可以的。”据记者了解,这位老总对市场感觉非常灵敏,7月以来一直轻仓操作,几次大跌之后准确参与反弹。虽然大盘大起大落,但该公司旗下几只产品的净值却不降反升,弱市中获得不错收益。

  数据显示,从6月17日到7月15日,几类私募业绩表现突出。一为交易型私募,如混沌系列、呈瑞系列、云程泰系、颐博精选系列;二为重仓类私募,如林园系列、明达系列等。近期一直坚持轻仓策略的私募如星石系列,跑输大盘也就不奇怪了。然而市场参与度高虽能有效抓住反弹机会,但能否成功避开之后的动荡成为投资水平高低的重要考验。

  在7月的投资中,私募月度冠军是老私募明达1期,该产品以跑赢大盘17.77%的成绩一举夺冠。明达1期由刘明达于2005年创立,最新公布的单位净值为1.9696元。目前,明达投资共发行3只A股产品和一只H股产品。月度排名第二位的是葛卫东掌管的混沌一期。而该公司另一只产品混沌价值增长获得了月度第五名。排名第三的是芮崑操盘的呈瑞一期。呈瑞二期也顺利排在了月度第四名的位置。

  冬天还未过去

  面对日益紧迫的业绩压力,小李现在把绝大部分精力放在四处调研找股票上。“仓位已降至两成,净值降到现在这个地步,没有必胜的把握,一般的机会我是不敢投的。”小李说,最近一两个月以来他每个星期至少调研一家上市公司,参加券商路演的次数更多,“大行情不知道什么时候才来,先把研究工作做扎实。”

  不过,去年的投资冠军常士杉认为,目前距离底部不远了。基于对市场的乐观预期,常士杉表示自己目前仓位较重,超过70%。“后期将继续加仓。”他认为就长线投资来说,能抗通胀的金刚石、受周期影响小同时具有垄断性地位的化工企业、新兴产业具有投资机会。

  不过同是大佬的重阳投资高级合伙人、董事长裘国根没有这么乐观。“A股短期不具备系统性大牛市的条件。”裘国根认为,在中国经济转型预期明朗之前,A股市场不可能出现大牛市行情,估值水平下移的可能性较大,唯个股存在交易机会。

  裘国根指出,跌到了现在这个地步,A股存在系统性反弹机会,“反弹什么时候来很难预测,但应该说是近了。”但他告诫,“如果说有反弹,我们要跑,不要反弹20%、30%的时候觉得牛市又来了。因为牛市的基础不具备,我们对反弹并不乐观。”

  反弹之中最大的机会则在于内需,裘国根说:“农民进城所带来的城镇化,越来越多的中产阶级需要的消费升级,这两块所触动的居民消费服务、内需相关、高端制造业都存在大量机会。”

分享更多
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