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兴全系押宝888万股 富龙热电重组百日逆转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8-25 08:00 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

  郑世凤

  尘埃终于落定。

  短短三个月,但富龙热电(000426.SZ)投资者们,伴随着重组波折,经历由天及地再上天的惊险旅程。

  8月25日,富龙热电公告称,《重大资产置换及发行股份购买资产暨关联交易报告书》(下称重组方案)获得证监会并购重组委“有条件通过”。

  值得注意的是,同样的一份重组方案,5月24日遭到并购重组委否决。二次上会却获批。

  一百天,富龙热电究竟发生什么?

  兴全系押宝888万股 富龙热电重组百日逆转

  “据我了解,他们自己也不清楚为什么被否,据说是因为项目小组斯时对方案部分内容陈述不清楚。”25日,一位接近富龙热电管理层的券商人士向本报记者透露。

  此番“有条件通过”意味着,重组方内蒙古兴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兴业集团)从2008年开始谋划的借壳上市终于圆梦。

  兴业集团入主富龙热电的方式是,将旗下锡林矿业等5家矿业公司100%股权,置换上市公司拥有的除包商银行0.75%的股权和中诚信托3.33%的股权外的全部资产和负债。

  重组完成后,公司将从城市供暖供热的公用事业股,变为有色金属股。

  受此刺激,该股25日以涨停板开盘,在一笔503万股大卖单冲击下,不到一分钟,该股涨幅收窄至4.51%,此后一路走低,收报19.27元,仅涨2.17%。

  事实上,富龙热电类似起落,在投资者眼里早已见怪不怪。

  该股过去半年的曲折走势,并不比8月25日的盘面好看多少。

  今年5月18日停牌首次递交重组方案前,富龙热电曾冲上25.54元高位。5月24日重组方案未获通过,导致该股连续四个跌停,股价从停牌前的22.08元,狂泻至13.75元。

  二级市场风雨飘摇之际,曾经重仓富龙热电的各机构纷纷出逃。

  记者发现,4月富龙热电四登龙虎榜,其中卖出席位中出现过3家机构身影,卖出金额逾3500万元。5月26日,富龙热电再现龙虎榜,虽然卖出席位仅1家机构,但其卖出金额达4814万元,对应当日股价折合约300万股。

  记者在半年报发现,一季度分别持有481.1万股和220.85万股的摩根士丹利华鑫旗下资源优选和卓越成长2只基金,均已退出前十大流通股股东。

  而持有249.99万股和245万股的申万巴黎新经济基金、对外经贸信托——结构化新股投资集合信托4等私募,也在不利消息影响下消失于其前十大流通股股东。

  兴全系三基金豪赌

  上述机构恐慌出逃的同时,另一些机构却坚定杀入重组已告失败的富龙热电。

  记者对比公司中报发现,除宏源证券按兵未动外、东吴行业轮动和宝盈策略增长、兴全有机增长等3家机构均不同程度加仓。

  不仅如此,兴全趋势和兴全社会责任2只基金更分别逆市买入314.70万股和180万股,紧随第五大股东兴全有机增长的394.25万股,分列第六和第八大股东,合计888.95万股。

  除机构未卜先知,富龙热电二次上会潜伏的还有二位超级散户。

  连续三个无量跌停板后的5月26日,股价较停牌前一日跌去31%的富龙热电突放巨量,换手率达25.27%,成交8.64亿元。

  当天龙虎榜显示,买入资金均来自华泰证券南京户部街、华安证券铜陵淮河北路等游资聚集营业部,2家营业部买入金额超过3000万元,而卖出资金则以机构为主。

  富龙热电中报显示,陈智明和王祥福分别以299.08万股和163.13万股,分列第八和第十大流通股股东。

  重组失败重创之下,兴全系基金和一众游资缘何敢逆市建仓?

  5月31日该股跌至谷底的13.75元后,答案开始揭晓。5天之后,富龙热电公告称,将“继续推进”被否的重大资产重组事项。受此影响,该股迅速反弹到20元附近。

  8月18日,富龙热电再次停牌,等待二次上会。一周后,重组方案如愿获得通过。

  “应该是前期买入资金在出货。”据上海一私募人士分析,因为当天富龙热电再度放量,换手率达12.53%。

  该私募人士透露,公司18日停牌前,曾有圈内人士劝其买入,“当时也不知道有什么事就没敢买。”

  诡异走势背后,富龙热电重组方案二次上会获批,已遭遇投行界质疑。

  “从6月15日撤回材料到7月22日会里再次受理,前后不到一个月,方案没有任何变化,为什么就从否决变成通过呢?”一家上海券商并购部负责人表示。

  据该并购人士分析,“方案如果做出修改,会涉及评估等诸多问题,不可能这么快解决,而且还要重新通过股东大会审议”。

  令该专业人士不解的是,由于是“有条件通过”,只要方案本身没有什么实质性问题,一些细微瑕疵完全可以在通过后让中介机构做出修正。

  “至于并购重组委为什么非得走两遍程序,我就不得而知了。”上述券商人士说。

  不管原因如何,一个不争的事实是,二季度埋伏的机构和超散,无疑是重组方案二次过会最大的受益者。

分享更多
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