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中恒集团复牌跌停 华商广发两日浮亏6.6亿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9-02 07:14 来源: 金羊网-新快报

  天价合同解约 中恒集团复牌跌停

  新快报记者 庞倩影

  在经历了跌停和停牌一周后,昨日中恒集团(600252)终于宣布,终止与步长集团旗下山东步长医药公司签署的销售总代理协议。双方合作关系起始于2010年12月1日,中恒集团将旗下制药板块梧州制药厂所有产品的总经销权承包给步长医药。签约时步长医药承诺,2011年度完成梧州制药含税销售收入23亿元;2012年度完成梧州制药含税销售收入30亿元;以后三年每年递增。当时天价合同的披露令公司股价出现连续五个涨停。而今,合同执行不满一年,双方就一拍两散,市场也回应以跌停。

  天价合同“画出巨饼”

  2010年12月,中恒集团宣布全面委托步长医药代理其所有医药产品的总经销。合约共执行五年,步长支付给中恒集团3亿元作为保证金。

  由于中恒集团2009年的医药收入仅为5.15亿元,因此步长医药承诺的2011年销售23亿元,2012年销售30亿元,以后三年每年递增,天价合同为市场画出一张中恒集团业绩持续高速增长的“巨饼”。研究机构也纷纷为之叫好。虽然有人质疑步长医药的营销能力,但多被机构的唱好之声淹没,广发证券医药分析师杨挺就表示,强强合作“从某种程度上锁定了中恒集团在未来两年的销售额”,目标价至60元。国信证券医药行业首席分析师贺平鸽也认为,步长医药拥有强大营销网络和队伍,而营销是中恒集团的软肋。消息披露后,公司股价也出现五个涨停。

  但现实是有很强营销能力的步长医药远远未能完成约定。2011年一季报显示,中恒集团的营业收入虽然同比增近一倍,但只有2.97亿元,半年报显示,中恒集团制药板块也仅实现营业总收入6.37亿元。

  传中恒因被雪藏而反目

  从定期报告看,步长医药今年完不成目标几乎是板上钉钉的。因此,双方解约也在情理之中。对解约一事,有业内人士称,主要是中恒集团不满旗下产品被步长医药借代销之名“雪藏”。

  知情人士对新快报记者表示,中恒集团与步长医药其实一直存在同业竞争,中恒集团梧州制药的核心产品为血栓通中药注射液,是纳入国家基本药物的独家品种。而步长集团在心脑血管中成药领域也拥有丹红注射液、步长脑心通、稳心颗粒等产品。其中丹红注射液是国内销售最好的单品,公司数据显示2009年销售额已达24亿元;脑心通和稳心颗粒销售额也过十亿元。

  由于血栓通多用于二三级市场,而步长的主打产品主攻一线大医院,因此合作之前双方均认为冲突不大。

  但签完协议后,形势发生了陡转。中恒集团董秘彭伟民昨日表示,在合作的9个月里,步长医药并没有投入力量销售血栓通,反而踢掉了原来中恒集团的销售人员,转而由步长派掌握中恒集团的销售。

  贺平鸽称,在过去合作过程中,双方出现若干问题,如步长医药成为全国总代理之后,每支血栓通产品加价约1元供应原经销商,同时应承担临床学术推广和支持,主导各地药品招标等责任,但在实际执行合作中,步长医药未能尽责,血栓通错失几个省的招标,并与原经销商之间的矛盾冲突激化,步长医药方面认为无法完成约定的血栓通全年销量(约2.5亿支),中恒集团也认为如果继续合作,会造成营销市场混乱,对全年目标的完成和长远发展不利。双方协商后决定解除产品总经销协议:步长医药提供1亿元保证金,其中5000万元是步长医药收取经销商的保证金,由中恒集团返还给各经销商;剩余5000万元在双方市场交接完成后由中恒集团返还给步长医药。

  杨挺也表示,步长医药并未对今年增量做出贡献。公司在半年报中也提到,上半年的销售业绩中95%左右是由中恒集团原有的经销商卖掉的,步长医药在增量中起的作用非常小。

  对中恒集团影响或有限

  虽然巨额合同取消后,中恒集团的销售未如之前那么“确定”,但如今多数机构仍看好中恒集团。他们认为,分手是因为步长医药未能兑现承诺,但中恒的核心价值未变,产品性能好就行。有分析师甚至如是比喻,“下蛋的鸭子和它下的蛋并没有发生变化,只是换了个卖鸭蛋的人而已。”

  中投顾问医药行业研究员郭凡礼认为,对中恒集团来说,由于其只是在销售领域上与步长集团合作,其他方面仍正常运转,因此受到的影响并不大。相反,如果双方继续保持销售协议,那么随着双方合作时间的加长,未来的矛盾也将逐渐加深,所以如今中恒集团当机立断解除与步长的销售协议实际上对自身来说是个正确的选择。而对于步长集团来说,由于之前其向中恒集团支付了3亿元销售保证金,而按照违约责任,此次解约中恒集团将获得步长集团1亿元违约金,这会影响步长集团的上市进程。

  据悉,中恒集团曾表示,其今年全年仍能完成2.35亿支血栓通销量。

  华商广发两日浮亏6.6亿 华夏王亚伟逃过一劫

  新快报讯 记者 庞倩影 报道 尽管研究机构认为这次天价合同成画饼对中恒集团影响较为有限,但在二级市场上引发的波动还是非常大。8月22日公司股价跌停,昨日复牌后再度跌停。两个交易日中都有机构不惜代价夺路而逃。有统计显示,如果按照中报时披露的持仓计算,重仓中恒集团的华商和广发系基金受伤最重,合计浮亏约6.6亿元。而华夏系的明星基金经理王亚伟则因早早减仓而逃过一劫。

  王亚伟或赚逾10倍

  2009年一季度王亚伟就介入中恒集团,在去年初中恒集团推出31.85元的高价增发时,王亚伟率华夏系也耗资1.91亿元认购了600万股。去年中报时,中恒集团慷慨推出10送2转8派0.25元的分红方案,彼时王亚伟是最大流通股东,华夏系共计持有2351万股;孙建波率领的华商系则约持有1854万股。

  去年三季报显示,王亚伟掌舵的华夏大盘和华夏策略持有1414万股,加上华夏红利,华夏系当时共计持有2084万股;而孙建波掌舵的华商盛世成长则持有766万股。广发系也重仓该股,旗下广发聚丰、广发大盘、广发聚瑞均是去年三季度新进,加上此前就在其中的广发策略,广发系共计屯兵3890万股。

  不过,在去年底中恒集团与步长集团“联姻”机构几乎一致看多时,王亚伟便萌发去意。去年年报显示,华夏系已悉数退出前十大流通股东,据估算,从2009年一季度到2011年一季度,中恒集团从6元多涨至90元(复权后),王亚伟或已在中恒集团身上赚取超过10倍的投资收益。

  华商广发已“预提”损失

  孙建波却在去年四季度加仓,整个华商系当时共计加仓了1435万股。从2010年11月10日成交回报来看,买入前五席中出现两家机构,分别买入3.66亿元、1.83亿元,折合分别买入约1000万股、500万股。而在2010年11月8日的无量涨停中,也有一家机构“幸运”买入约160万股。而从孙建波率两基金分别加仓股数来看,华商盛世加仓432万股,华商策略则新进建仓1001万股。当时很可能就是孙建波加的仓。

  在今年一季度中恒集团股价高位振荡中,孙建波再次出手加仓,华商盛世以及华商策略一季度分别加仓281万股、150万股,成交均价为33.3元。

  据WIND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6月30日,共55家机构持有中恒集团,持仓量总计4.63亿股,占流通A股的42.38%。其中,共有53只基金持有中恒集团,持仓量总计2.21亿股,占流通A股20%左右。

  因此,中恒集团最近这波下跌令基金损失惨重。华商基金旗下6基金共持有中恒集团8238.95万股,按中恒集团昨日收盘16.44元的价格算,华商系在两个跌停中浮亏达3.18亿元。

  同样悲催的还有广发系,广发基金旗下6二季度末合计持有8839.54万股,这6只基金在两个跌停中浮亏达3.41亿元。

  广发系和华商系也自知受伤颇深,均已采取两个跌停的价格进行估值,因此,即使中恒集团今日继续跌停,但在这些基金的净值中已有体现,除非该股复牌后连续出现3个或3个以上跌停,否则对这些基金的净值已不会有大的影响。

  去年三季报至今中恒集团前十大流通股东演绎图

  去年三季度末

  股东名称 持股数(万股)

  广西中恒实业 2609

  广发聚丰 2566.54

  华夏大盘 876

  太平洋人寿保险 849.99

  华商盛世成长 765.98

  华夏红利 669.97

  华夏策略精选 538

  广发大盘 467.77

  广发聚瑞 455

  广发策略优选 400

  去年四季度末

  股东名称 持股数(万股)

  广西中恒实业 12030.56

  广发聚丰 2616.54

  华商盛世成长 1198.62

  华商策略精选 1001.67

  广发聚瑞 570.45

  广发策略优选 530

  华泰柏瑞盛世 515.45

  广发大盘成长 467.77

  广发核心精选 439.98

  中国人寿保险 370.6

  今年一季度末

  股东名称 持股数(万股)

  广西中恒实业 12030.56

  广发聚丰 2616.54

  华商盛世成长 1480.31

  华商策略精选 1151.67

  广发聚瑞 613.45

  广发策略优选 530

  广发核心精选 400

  中国人寿保险 396.9

  建信优势动力 367.24

  华泰柏瑞盛世 315.45

  今年二季度末

  股东名称 持股数(万股)

  广西中恒实业 24061.11

  广发聚丰 5233.09

  华商盛世成长 4116.05

  华商策略精选 3150.77

  广发聚瑞 1226.9

  广发策略优选 1119.98

  华夏优势增长 1040

  建信优势动力 646.08

  华商领先企业 636.14

  广发大盘成长 600

分享更多
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