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面新闻背后之基金调查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9-06 13:42 来源: 《投资有道》杂志文/戴沂
该给一些基金公司的投资总监敲响警钟了,起因是双汇、哈药等一干问题上市公司带来的投资损失,内因则是基金公司与利字相濡以沫,而将风险相忘于江湖。
瘦肉精和跌停
在经历了标志性的双鹿奶粉三聚氰胺事件后,双汇股份(000859)的瘦肉精事件或许已经不那么能扰动国人“坚强”的心。但我们依然能从上市公司的问题中发现部分基金公司的投资行为。
以瘦肉精事件的双汇发展为例,持有双汇发展最多的兴业基金,旗下全部基金均持有双汇发展,当时持有市值超过20亿。如此重要的一只股票,按常理兴业基金的行业研究员和基金经理应该跑遍双汇发展所有的业务部门和子公司,并且以每天至少一个电话的频率保持对公司的关注程度。然而事实上,兴业基金和其它多家基金公司就放任有“施瓦辛格”般肌肉的猪跑上国人的餐桌。
是行业研究员真没有发现,还是根本无视这些食品行业潜在的风险?
一位身在双汇发展工作的员工曾告诉记者,“其实瘦肉精的问题只要多跑跑多看看就会知道,那些吃瘦肉精的猪是能看得到的。”作为公开的秘密,那么多的基金公司都没有规避这个问题,这最终导致了投资者的直接亏损。
更值得关注的是,国内第一只社会责任基金,号称专注于投资有社会责任度的上市公司的兴业社会责任基金也涉及双汇发展。然而兴业基金总经理此后公开表示:“我们不会减持双汇,问题没有人们想象的那么大,长期持有双汇的信心和理由没变。”
当身体中摄入瘦肉精的投资者还要面对数个跌停的损失,不知道这个问题大不大?记者不知基金公司标榜的社会责任何在、价值投资何在?
如果瘦肉精事件,基金公司还可以解释为未尽到详细调研,那哈药股份出现的问题,就完全是基金公司无法推脱的责任。
兴业基金的再二又再三
双汇瘦肉精事件后不久,哈药制药总厂(简称“哈药总厂”)污染事件被曝光,遗憾的是,多家基金出现在哈药股份(600664)的大股东名单中。
就算基金们没有看到媒体报道哈药因污染问题再三被通知整改、省政协委员联名提案这类情况,但媒体报道中提到的工厂周边废气排放严重超标,恶臭难闻、污水直排入河,导致河水变成墨绿色等情况,基金公司研究员和基金经理在奔赴上市公司调研路过时总不会看不到闻不到吧?
毫无疑问,有目共睹的污染问题早已是一把哈药股份头上的达摩克利斯剑,掉落只是时间问题而已。遗憾的是基金们眼中只有上市公司描绘的远大“利好”、心中只有股价的巨大“涨幅”。号称最具社会责任、投资最为严谨的兴业基金在哈药污染门事件中同样不能“免俗”。
记者截稿前夕,紫鑫药业(002118)业绩造假事件被爆。紫鑫药业在2010年借助吉林人参产业规划的利好政策,以其为幌,大肆注册空壳公司,以大量关联交易进行业绩造假,紫鑫药业也因此摇身一变成了人参产业“第一股”。
持有紫鑫药业最多的兴业基金再次陷入上市公司造假漩涡之中。兴业基金一位内部人士告诉记者,2010年,在吉林省推出人参产业规划政策的背景下,紫鑫药业和承销商在兴业基金进行路演,而兴业基金凭着对人参产业前景的看好,以及当时紫鑫药业资产规模很小,而将其作为一个交易型品种,因此在2010年下半年以20.05元的价格参与其增发达1170.48万股,尽管兴业基金此后也发现公司存在有问题,抛出全部流通股,而定向增发股因限售而无法退出。
兴业基金的基金经理和行业研究员为什么就没能在定向增发前,多想一想风险?事实上,媒体报道很清楚的指出,如果基金公司能够在增发前去紫鑫药业2010年间突然出现的前几大客户处看一看,至少会察觉到其中的猫腻。例如媒体报道紫鑫药业2010年财报显示公司第一大客户四川平大生物制品有限责任公司,在2010年度共采购公司7068.58万元货物的,然而截止目前,媒体没有发现该公司任何业务和人参有关。
即便兴业基金的基金经理和行业研究员太忙无法抽身,那聘请一位律师去公司所在地调取企业工商登记资料看一看登记在册的股东资料,也能够发现第一大客户公司的数位股东名字同样出现在紫鑫药业的IPO招股说明书中。而这种情况的发生,往往是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第一步。
兴业基金以2.34亿元参与紫鑫药业增发,他们能够一年花几百万聘请一个基金经理,却不能花几千块钱聘请一位律师吗?
这里插一句,如果一个有责任有良知的企业,在发现上市公司造假或存在造假嫌疑,是否应该向有关监管部门举报?
从双汇发展到哈药股份再到紫鑫药业,投资者们是不是该套用冯小刚在《功夫》的那一句:“还有谁”。
华夏不只是规模领先
“亏损一半是下跌50%,再涨回来就要涨100%,投资首先就是要防范风险。
基于双汇等一系列上市公司出现问题给基金投资者带来直接而致命的损失,《投资有道》杂志整理了近半年内搜狐和新浪两家门户网站转载的上市公司负面报道,整理出进入这些公司前十大流通股东的基金名单。希望通过对这一数据的整理,帮助投资者规避那些容易出问题的基金。
本次数据共计整理出33家涉及负面报道的上市公司,主要涉及管理层混乱、主营业务或产品有问题、信息披露存在问题、涉嫌内幕交易、大股东侵占上市公司资产、常年不分红等非突发的负面问题,即是基金公司有可能提早发现并回避的负面问题。当然需要指出的是,部分上市公司负面报道并非带来公司股价下跌,但基于对投资者负责的态度,依然将其纳入统计范围。
统计数据显示,涉及负面报道的33家上市公司中,进入前十大流通股东的基金共110只。
假定各家基金公司的各只基金风格相同,则出现在有负面报道公司的频率则和该基金管理的基金规模成正比。(小基金公司单只基金规模较小,即使买个股到投资上限也未必能进入十大流通股情况可以忽略不计。)然而,这110只基金的分布情况远远超出记者统计之前的想象。
在资产规模前10的第一梯队基金公司中,除华夏基金外,稳健投资显然占了主导地位。
以2011年第一季度末的基金规模排名数据来计算,资产规模排名第1的华夏基金共出现在统计数据中14次,涉及华夏旗下7只基金。
其后的9家基金公司则显得颇为低调,资产规模紧随华夏之后的易方达基金出现4次,其中3次为易方达深圳100指数基金,而位列第3的嘉实基金只出现了1次,为嘉实沪深300指数基金。而在资产规模排名第4至第10位的基金中,银华基金、华安基金和富国基金均1次都未出现。
资产规模排名第11至30名的第二梯队的基金公司中,激进程度明显高于第一梯队,工银瑞信、长盛基金、诺安基金、融通基金、中邮基金均出现6至7次。而交银施罗德和国投瑞银均1次未出现。
而资产规模在30名之后的基金公司中,由于资产规模较小,很难对一只股票集中持股数量达到前10大流通股的程度,仅有泰信基金旗下泰信先行策略出现1次。
无奈或有意而为
“我们虽然上榜6次,但有5次是同一只基金,而这只基金的基金经理是我们的投资总监。”一位不愿接受正式采访的基金高管向记者透露,现实证明很多有问题存在的上市公司往往会有爆发性的行情,只是较蓝筹股更难以把握。该基金曾开会讨论过此事,最后的妥协办法是,只有投资经验最丰富的投资总监操作的该只基金才可以参与题材股和问题股。
数据显示,除华夏的14次出现涉及7只基金外,其余大部分基金公司“涉事”均集中出现在1到2只基金上。例如长盛基金进入名单的均为长盛同庆和长盛成长,而这两只基金都是长盛基金旗下旗舰基金。
激进和无奈完美的体现在海陆重工(002255)身上。海陆重工被媒体爆料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参与一个62亿的投资项目,该项目已经累计完成10亿投资,但上市公司依然没有正式公告。进入其十大流通股东的华夏成长、泰信先行、诺安中小盘、南方优选价值很大程度上都是提前获知利好消息而介入。然而海陆重工却不公布重大利好,反而公告了股票期权激励计划和限售股解禁公告,这颇为值得玩味,基金很有一些借利好炒作一把,同时也掩护了某些人获得更多利益的可能。
在记者统计出的33家负面新闻或从未分红的上市公司中,很多公司并未发生双汇发展这样的下跌,甚至在某种程度成了助长股价上涨的利好。从基金公司投资的角度出发,可以发现,大部分基金是只要有利好就介入,不去考虑可能的风险或者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
例如教科书告诉我们上市公司应该通过分红来回报投资者,可口可乐和某某老太太的故事教育了一代又一代的投资者,然而在中国股市很多上市十年可以分红但从未分红的上市公司,却得到基金公司的大力追捧。基金公司面对这种股票,是投资还是投机?这个问题基金经理懂的,投资者也懂的。
更有凯迪电力(000939)宣称未来有1万亿元的销售额,然后同时减持2888万股。就这样一个公司,还有工银瑞信在二季度买入1980万股。基金经理懂不懂我们不知道,但投资者肯定是不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