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市场调整有助私募基金行业重整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0-24 10:13 来源: 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证券时报记者 刘明

  发端于2004年,近几年迅猛发展的阳光私募基金已然渐成气候。但在中国A股牛短熊长的市场环境中,这支追求绝对收益的新军正经历长熊的煎熬。如果市场再次出现数年的熊市,中国的私募基金将面临全面的洗礼,投资理念与投资方式需要重塑,走向对冲或是阳光私募的必然路径。

  先将阳光私募与公募做一个对比。目前,公募基金规模两万亿,每年固定管理费收入300亿元左右。而目前私募基金行业资产规模约1500亿元,每年固定管理费收入可能不到10亿元。虽然从单家公司来看,人员配备、日常开支等各方面,私募基金比公募基金小得多,但目前私募公司数量却有数百家,是公募基金的好几倍。

  在固定管理费无法与公募比拟,但仍有大量人员涌入私募行业。一方面是公募牌照、股权等限制,阳光私募可以更为灵活;但另一方面讲,阳光私募可以分得业绩提成或是吸引很多投资人士进入这一行业的重要原因。

  因此,没有业绩提成的日子对于广大阳光私募来讲无疑是非常艰难的。近几年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的阳光私募,享受过2006、2007年的大牛市,2008年的惨痛下跌,但持续也就一年,2009年又迎来了小牛市,即使2010年上证指数下挫不少,当年7月、10月仍然出现过一波行情。

  然而,今年的市场却未能出现一波像样的行情,而中国经济又处于转型期内,未来几年A股走势如何尚难预料,连续数年没有行情也不是不可能。这对目前仍与公募基金一样依靠选股单边做多的投资模式的私募基金将会形成重大考验。

  不过,在深圳一家大型私募首席执行官看来,市场的调整是自然规律,对行业的发展有推动作用,有助于大家重新思考自己的投资方式与投资理念,行业可能会进行一些重整。有业内人士表示,行业的洗牌对大私募会有利。深圳市金融顾问协会秘书长、私募排排网创始人李春瑜则告诉记者,国外的私募基金以对冲基金为主,各种量化投资策略非常丰富,而目前中国的私募基金却主要是单边多头,投资股票为主。

  不过可喜的是,近两年来,中国的私募人士也在朝着量化投资、对冲策略等方向努力,已有一些私募如民森、朱雀发行了对冲产品,成为今年市场中逆市抗跌的品种。

  李春瑜表示,熊市中量化投资私募产品的优秀业绩或会推动更多的私募朝着这个方向发展,不过,这还需要相关政策法律法规的放开以及各类金融工具的大力丰富。

  有同时投资A股与港股的私募基金人士就曾经向记者表示,港股比A股好做,他们在港股赚到的钱比A股更多。他表示,在香港市场即使市场下跌,你也可运用对冲工具赚钱,一年有20%、30%即可,在A股要保证每年这么高的收益反而较难。

分享更多
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