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证券11家营业部疯狂倒仓ETF 18天成交18亿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1-25 07:20 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21世纪经济报道(微博) 曹元 深圳报道
核心提示:历史上,只有50ETF于2008年与2009年在大宗交易平台出现过一次,其中2008年12月单笔交易量达1.77亿元。
“我们感到很奇怪,这是没有过的,前些天还专门调查,但还没有结果。”11月24日,有基金公司向本报记者透露困惑。
11月以来,一个现象困扰着许多基金公司:大宗交易平台上,ETF基金罕有地成为主力交易品种,更离奇的是,买卖双方都是渤海证券旗下营业部。
本报记者随后汇总上交所和深交所的数据发现,11月2日至24日,18个交易日,共计发生288次ETF基金的大宗交易,涉及金额近18亿元。
历史上,只有50ETF于2008年与2009年在大宗交易平台出现过一次,其中2008年12月单笔交易量达1.77亿元,如此密集的ETF交易登陆大宗交易平台,实属罕见。
蹊跷交易三元素
深市大宗交易序幕于11月2日在渤海证券两家营业部之间拉开,天津开发区第二大街营业部向上海昆明路营业部转让167万份约400万元的中小板ETF基金,每份成交价2.39元。
同时,上交所大宗交易平台上,渤海证券旗下的天津气象台路、北京西外大街、北京西外大街、天津气象台路、西外大街5家营业部,分别向该公司北京西外大街、天津气象台路、天津气象台路、北京西外大街、天津气象台路5家营业部出让180ETF343.8万份、红利ETF399.65万份、180ETF399.7万份、180ETF515.7万份、50ETF540.24万份。合计金额2724万元。
从此,渤海证券大规模倒仓ETF一发不可收。尤其最近两周,每个交易日都有十多笔的ETF交易。
截至11月23日,渤海证券共计在上交所完成涉资9.87亿元的ETF大宗交易,交易金额占18个交易日沪市大宗平台全部交易额的11.97%;深交所完成6亿元的ETF大宗交易,占该所大宗交易平台全部交易额的5.87%。
已有的37只ETF基金中,渤海证券选择成交最活跃的8只ETF交易,分别是沪市的50ETF、180ETF、金融ETF和深100ETF、深成指ETF、中小板ETF、红利ETF和商品ETF。
不仅交易量大、频率高,史上罕有,还有诸多蹊跷让业内感到不解。
首先,渤海证券行业排名中游,基金交易也不突出。据同花顺统计,今年前10个月,渤海证券共交易59.3亿元基金,远低于全行业101家券商的基金交易平均值97亿元,对于第一名国泰君安的基金交易量1526亿元,更是望尘莫及。
11月情况突变,截至23日,渤海证券仅大宗交易平台的基金交易量即达17亿元,占其前十月的28.67%。
第二个疑惑接踵而至。渤海证券的客户有那么多ETF可供交易吗?事实上,观察渤海证券交易的营业部,发现规律是头天买入次日卖出。17亿元的成交量实际是不同营业部倒仓。
渤海系11营业部疯狂倒仓ETF 18天288次大宗交易成交18亿
以最近交易为例。11月22日,渤海证券的上海昆明路从其四家营业部买入2349万份深100ETF,第二天,上海昆明路营业部又将深100ETF基金抛售给渤海证券位于北京慧忠里、天津云际道和北京西外大街的3家营业部。
观察全部288次交易,渤海证券虽有46个营业部,但本轮ETF大宗交易牵扯到的营业部仅11家,分别是天津气象台路、北京西外大街、天津开发区第二大街、北京慧忠里、天津华苑路、天津联盟大街、上海昆明路、天津云际道、上海昆明路、西安劳动南路和天津泉旺路。
而上交所大宗交易平台只有天津气象台和北京西外大街两家营业部,倒仓程度可见一斑。
第三个蹊跷之处是交易价格。和二级市场对比,渤海证券在大宗交易平台对ETF基金的交易价格略高于市场价格,这和大宗交易平台股票交易往往以折价成交不同。为何接盘客户愿意以高于市场的价格购入?
尚未找到合理解释
事实上,类似这种大规模的倒仓行为,过去发生在QFII身上较多。
2009年4月15日,沪深两市的53笔大宗交易中,43笔来自固定席位,最后证实是美林和汇丰之间的交易,美林将新华富时A50基金的部分份额转给汇丰银行,产生了A50重仓股的大宗交易。
有人怀疑此举也可能是QFII或者其他机构的操作。
“如果没有折价,这么频繁和大规模的交易,很像QFII和险资的举动。”上海某大型券商负责撮合交易的人士透露。
然而,QFII过去的操作一次便结束,但发生在渤海证券营业部身上的ETF长期相互交易,难以用类似QFII的原因解释。
这种现象也给ETF基金的管理人带去不解。“我们实在推测不到原因。”某基金公司人士说。
另一家基金公司人士也透露,他专门就此事咨询相关基金经理,基金经理也深感奇怪。
“我们没有办法了解到谁在买卖。季报中也不会披露ETF基金的持有人名单,并且ETF的交易非常频繁,数天持有人的结构就可能发生变换。”本报记者采访的某ETF基金经理表示。
就此,本报记者询问渤海证券一位内部人士,但他表示对客户交易行为要保密。
还有一种推测认为,有可能是投资者事前商定好将ETF作为质押品种,约定几天后再通过大宗交易返还,但是如此频繁交易,也难解释。
最后矛头指向渤海证券通过ETF在大宗交易平台做交易量。
“或许是为了完成任务,况且也到年底了。”前述上海某大型券商人士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