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2011基金业:艰难的年份 尴尬的数据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1-09 00:44 来源: 中国证券网-上海证券报

  2011年投资收官,基金行业部分指标数据尘埃落定。走过这较为艰难的投资光景,基金在2011年有何得失?本期周刊予以关注。

  基金资产规模降至2.17万亿

  前十大公司占据半壁江山

  2011年基金业延续了战地收缩的态势,资产管理规模由2010年末的2.52万亿降至2.17万亿,缩水比例达12.83%。从公司角度看,行业分化依旧明显,规模排名前十大基金公司所管理资产覆盖整个行业半壁江山,占比48.75%,而后十家公司占比仅0.79%。

  ⊙本报记者 丁宁

  行业缩水3000亿

  在经历了近10年的快速成长之后,基金行业从2008年开始出现资产规模的趋势性下降,而这种态势在刚刚过去的2011年得到延续。

  银河证券基金研究中心数据统计显示,2011年基金行业整体资产管理规模为21657亿元,较2010年缩水3186亿元,缩水比例达12.83%。

  分类来看,封闭式股票型基金缩水比例最高,去年资产管理规模减少311.76亿,缩水比例高达28.28%;规模绝对数量下降最多的是开放式股票型基金,当年缩水2764.23亿元,资产流失比例21.18%;此外,混合基金与QDII基金也出现超过20%以上的资产缩水。数据统计显示,2011年上述两类基金资产规模分别减少1585.92亿元和153.21亿元,缩水比例分别达到21.79%和21.01%;在缩水的基金中,开放式债券型基金规模下降比例最小,当年规模减少75.37亿元,缩水5.96%。

  而在规模逆势上扬的基金中,货币市场基金成为“扩容”重头戏,当年货基资产净值规模飙升1416.18亿元,膨胀92.39%;封闭式债券型基金也有所斩获,资产增加198.23亿元,增加比例84.01%。

  马太效应依旧

  而从基金公司角度看,行业内部分化严重,马太效应依旧。

  数据统计显示,资产规模排名前十的基金公司的市场占比之和为48.75%,达到10555.03亿元,占据整个行业资产管理规模的半壁江山。

  其中,若剔除重复计算的联接基金,华夏基金以1790.88亿元的管理规模稳居第一名,嘉实基金和易方达基金分别以1374.66亿元和1347.85亿元的规模列第二和第三名,南方基金和博时基金位列第四和第五名,管理规模分别为1132.77亿元和1082.60亿元。传统的“五巨头”公司均守住千亿元的规模;此外,广发基金、华安基金、大成基金、工银瑞信和银华基金分列第六到第十名。相比2010年底,南方基金规模排名由第五名上升到第四名,华安基金则由第九名升至第七名。

  而在排名的另一端,规模最小的前十家基金公司其资产管理规模之和仅占市场总量的0.79%。其中,若剔除新近成立的几家基金公司,当年末规模最小的某家公司资产管理规模仅9.7亿元。

  分区间看,有23家基金公司2011年末资产管理规模徘徊于100亿以下,占比超过1/4,在当下市场竞争激烈、各项成本支出普遍上升的环境中,这些中小基金公司处境艰难;而在100亿到200亿的“盈亏平衡”区间内,分布着11家基金公司;20家公司规模处于200亿以上500亿以下。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基于资产管理规模对于基金公司具有重要的考核指标性意义,部分公司往往采取通过在货币基金方面冲规模来提升自己的排名。以某基金公司为例,其去年末资产规模排名前十,但若剔除货币市场基金,其规模便跌出前十。“当然,也不排除部分公司在相关产品方面有自身的投资特色,受到特定客户的青睐,因而在某一类型基金产品方面占比较高。”分析人士补充道。

  微型基金骤增

  另据天相投顾数据统计显示,从单只基金角度看,2011年微型基金数量出现大幅增长,多只基金资产规模低于1亿元,部分基金逼近乃至低于5000万“清盘警戒线”。

  数据统计显示,截至去年末,市场上共有96只基金(A/B/C分开算)资产规模低于1亿元,债券型基金占据较大比重。而在上述基金中,也有若干开放式股票型基金规模逼近甚至低于5000万元的清盘警戒线,生存状况堪忧。如沪上某基金公司一积极投资股票型基金去年末规模仅为0.48亿元。

  根据《证券投资基金运作管理办法》规定:在开放式基金合同生效后的存续期内,若连续60日基金资产净值低于5000万元,或者连续60日基金份额持有人数量达不到100人的,则基金管理人在经中国证监会批准后,有权宣布该基金终止。

公司 2011年底管理规模 2011底规模排名 2010年底规模 2010底规模排名
华夏 1790.88 1 2247.13 1
嘉实 1374.66 2 1603.00 2
易方达 1347.85 3 1443.35 3
南方 1132.77 4 1156.86 5
博时 1082.60 5 1161.13 4
广发 978.06 6 1036.28 6
华安 780.28 7 798.67 9
大成 727.38 8 962.94 7
工银瑞信 689.34 9 552.40 14
银华 651.23 10 855.46 8

  2011年底资产管理规模前十大基金公司(单位:亿元)

  少亏即盈 基金业绩排名“含金量”下降

  ⊙本报记者 丁宁

  2011年基础市场的疲软表现使得基金业绩乏善可陈,年内偏股型基金平均净值增长率跑输大盘指数,偏债型基金终结连续六年盈利神话,幸有货基以整体取得正收益的成绩给行业挣回颜面。

  市场的调整不仅“颠覆”了基金2010年的座次排序,在普遍“少亏即盈”的竞争环境中,基金2011年度业绩排名的“含金量”也有所下降。

  货基成独苗

  2011年投资收官,在股债双熊的市场环境中,基金投资遭遇严峻挑战,不少类型基金都出现不同程度亏损。

  天相投顾数据统计显示,2011年股票型基金平均净值增长率仅为-23.92%,其中指数型基金下跌23.59%,积极投资股票型基金跌幅为24.04%;而混合型基金也出现较大程度下跌,2011年其平均净值增长率为-22.31%。统计显示,同期上证指数跌幅为21.68%。全年偏股型基金跑输大盘。

  分析人士称,去年紧缩性宏观调控政策密集出台造成市场资金短缺,以及对于经济增速下滑的预期等因素抑制了A股市场做多热情;此外,中小盘成长股在经历前年一番持续的高歌猛进之后,受估值过高以及年报业绩大幅度不及预期的影响,整体市场表现趋弱,股票价格走上漫漫的价值回归之路,这使得先前对中小股板块趋之若鹜的基金大面积遭遇净值回调,调整幅度明显过于大盘,从而造成2011年偏股基金跑输指数。

  债基的表现也难言亮眼。去年债市利空频袭,在市场担忧信用违约风险和资金面相对紧张的背景下,债券型基金去年平均净值增长率为-2.15%,终结了延续六年的盈利记录,其中纯债型基金下跌1.02%,偏债型基金跌幅更是达到3.80%。

  此外,2011年下半年海外市场笼罩在欧债危机的阴霾之下,美国经济复苏疲软态势也严重动摇了投资者信心,QDII基金业绩在恶劣的海外投资环境中深受拖累,整体出现22.08%的跌幅;保本型基金跌幅相对较小,其2011年的平均净值增长率为-1.92%。

  而受益于2011年较为紧张的资金面和高企的货币市场利率,货币基金“一枝独秀”,成为2011年唯一上涨的基金品种,以整体取得正收益的成绩为行业带来安慰,其全年平均净值增长率为3.77%。

  京深系领先

  具体来看,北京和深圳两地的基金公司去年表现相对领先,旗下基金占据了各类型基金业绩排行榜的靠前位置。

  银河证券基金研究中心数据统计显示,在股票型基金中,博时主题行业以-9.63%的净值增长率排名首位,鹏华价值优势和东方策略成长分列二、三名,其年内净值增长率分别为-9.93%和-10.95%;在偏股型基金中,博时价值增长和博时价值增长贰号平分江山,净值增长率分别为-7.94%和-9.63%,嘉实成长收益混合位居第三把交椅;而在混合型基金中,东方龙混合独占鳌头,年内净值增长率为-8.93%,新华泛资源紧随其后,净值增长-9.46%,长城创新排名第三。

  在低风险基金产品中,广发增强债券和鹏华丰收债券分别夺得一级债基和二级债基的首位,年内净值增长率分别为6.20%和4.36%;广发货币的A类和B类则将货币基金A类B类排名首位收入囊中,年内净值分别增长4.16%和4.41%。

  从上述业绩表现不难发现,京深系基金公司表现相对领先。银河证券基金研究中心数据统计显示,在2011年基金公司平均股票投资主动管理收益率排名中,东方基金以平均收益率-15.34%的成绩位列首位,新华基金紧随其后,年内股票投资主动管理收益率为-16.00%;博时和建信分列第四和第五位;除此之外,注册地在上海的兴全基金凭借旗下基金整体稳定表现跻身前三,为沪系基金公司挣回颜面。

  尖子生变脸

  另一方面,从单只基金角度看,市场的调整不仅“颠覆”了基金2010年的座次排序,在普遍“少亏即盈”的竞争环境中,基金2011年度业绩排名的“含金量”也有所下降。

  对于偏重关注短期表现的A股基金持有人而言,每次基金业绩的阶段性“大考”之后最大的看点恐怕要属谁考了“最高分”;而对于尚处年轻的中国公募基金业来说,似乎每次“放榜”总会有不少“意外”出现。

  数据统计显示,在2010年排名前十的所有偏股型基金中,到了2011年末已无一坚守在第一集团阵地,基金一哥王亚伟在领跑至11月末之后逐渐“放慢脚步”,并在最后一个月内遗憾无缘前十,但仍然保持较为靠前的排位;与王亚伟相比,部分此前表现亮眼的基金都出现不同程度的下滑,排名普遍靠后,某只2010年业绩夺人眼球的偏股型基金在经历了一年的投资光景后甚至出现排名垫底的尴尬局面。

  分析人士表示,市场风格的强烈切换使得此前部分受益于“中小盘股狂欢”的基金在2011年业绩受到严重拖累,而一些在2010年坚守金融地产板块表现并不显山露水的基金则在防守战中实现相对业绩的领先。

  “从基金业绩排名的巨大变化中或许可以管窥基金投资缺乏稳定性,而这也提醒投资则对于阶段性的业绩排名不必过于介怀。”上述分析人士表示。

  另一方面,2011年的基金业绩并不理想,排名“退而求其次”成“谁亏得少”的比拼。在“少亏即盈”的竞争环境中,业绩排名的“含金量”有所下降,因此,投资者更应该用理性的心态去看待基金年度业绩排名,不论盈亏,都不应将其视为指导自身投资角色的唯一依据。

  “业绩排名仅仅是对基金净值增长率进行排序,投资者还应结合基金在招募说明书中确定的业绩比较基准和公认的市场比较基准对基金的业绩进行分析。”上述分析人士表示。

  基金上演“货币战争”

  去年四季度实现6.95%净申购

  尽管从申赎结果来看,去年四季度基金“入账”不少,实现共计1593.13亿份的净申购,净申购比例6.95%,但从申购结构数据中不难发现,货币型基金在四季度的“爆发力”才是成就其实现净申购的重要推手;结合2011年新基金发行情况,可以明显感受到,基金净申购的背后“虚火旺盛”。

  货基成扩容主力

  天相投顾数据统计显示,去年四季度基金行业共实现1593.13亿份的净申购,净申购比例为6.95%,扭转了此前的赎回势头。

  尽管从绝对值上看四季度基金“入账”不少,但从申购结构数据中不难发现,货币市场基金在四季度的“爆发力”才是成就其实现净申购的重要推手。

  数据统计显示,货币基金份额从三季度末的1265.22亿份飚增至四季度末的2929.84亿份,实现净申购1664.62亿份,净申购比例高达131.57%;而其他各类型基金的申赎情况则要相对“清淡”很多:开放式股票型基金四季度净申购90.39亿份,其中指基净申购160.73亿份,积极投资股票型基金则遭遇70.35亿份的净赎回;混合型基金四季度微量扩容,实现净申购3.60亿份,净申购比例0.06%。

  尽管四季度债市有所好转,但债券型基金依旧遭遇142.23亿份的净赎回,其中纯债基赎回41.87亿份,偏债型基金赎回100.36亿份,赎回比例分别为5.79%和17.33%;保本型基金也出现8.06亿份净赎回,比例1.90%;而笼罩在欧债危机阴霾之下的QDII基金也在四季度延续了此前的萎缩势头,遭遇15.19亿份的净赎回,净赎回比例为1.69%。

  分析人士表示,货基作为高流动性投资工具,往往被基金公司作为“冲规模”的重要手段,从而在临近年末的四季度出现大规模份额增长。数据统计显示,2008年到2010年,每年第四季度货币基金规模都出现激增,环比增幅分别为138.55%、119.36%和44.59%,再加上2011年,4年第四季度货币基金平均规模环比增幅超过100%,达到108%。

  从绝对总规模来看,2008年第四季度货币基金环比增加2260.29亿份,2011年和2009年年底增加额分别为1654.46亿份和1412.14亿份,只有2010年增加规模不足1000亿份,为472.72亿份,4年合计达5800亿份。从每年面向机构销售的B类份额增幅可以看出,上述规模增量中有部分是散户投资者主动申购,但绝大部分都是基金公司为冲规模向机构和个人投资者激励年底短期持有的结果。

  “虚火”旺盛

  如若剔除货基扩容因素,四季度基金份额数据依旧清淡,结合2011年新基金发行情况,可以明显感受到,基金净申购的背后“虚火旺盛”。

  2011年A股市场“惨淡”依旧,但新基金发行数量却再度井喷,去年新基金年度发行数量首次突破200只,达到212只,创下历年新高。

  不过,史上最密集的新基金发行大戏并未带来多少“真金实银”,市场的持续低迷令新基金“吸金”能力大幅下降。统计数据显示,去年新基金募资总额仅为2401.99亿元,远低于2010年的3104.58亿元和2009年的3821.93亿元,而2010年和2009年新基金发行数量仅为148只和121只。这意味着在新基金发行数量创新高之际,2011年单只基金平均募集额创近三年来新低。

  事实上,由于“财富效应”的缺失,单只基金平均募资额在近3年呈现出逐年走低的迹象。据财汇统计数据,2009年单只基金平均募集额为31.58亿元,2010年这一数据已下降至20.98亿元,2011年则大幅下滑至11.33亿元。

  随着市场连续破位下跌,2011年度新基金发行再度陷入数量多、规模小的尴尬局面,甚至出现同一只新基金连续三次延长募集的情况。从2011年全年的新基金实际募集额来看,募集额在10亿元以下的小型基金共计118只,占比高达55%。而募集额在40亿元以上的大型基金仅有6只,占比仅3%。

  分析人士称,虽然去年四季度基金行业整体实现净申购,但从全年情况看,基市人气持续低迷,如果财富效应无法重现,基金申赎情况恐不乐观。

  大行依旧“垄断”托管

  从托管行角度看,四大托管行强势地位难改,依然占据超过九成的市场份额。

  银河证券基金研究中心数据统计显示,截至去年底,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农业银行和交通银行累计托管基金份额分别达到7738.59亿份、5941.06亿份、4557.5亿份、3163.11亿份和2317.1亿份,托管基金份额规模市场占比分别为29.19%、22.41%、17.19%、11.93%和8.74%,换句话说,五大国有商业银行垄断了将近九成的市场份额。

  而在余下市场份额中,招商银行获得最大蛋糕,截至去年底该行共托管基金47只,托管净值资产662.05亿元,托管份额规模777.14亿元,占比2.93%;除此之外,光大银行、民生银行、兴业银行、浦发银行和深发展银行等也都有所入账,然而与传统大行相比,托管份额明显逊色不少。分析人士表示,至少从截至去年末的数据可以看出,基金销售渠道资源分布过于集中的格局并未得到明显改善。

分享更多
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