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四基金闪腰通化金马 高毛利产品涉毒胶囊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4-16 23:58 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

  徐亦姗;郝小兵

  核心提示截至2012年3月末,中融增强13号和齐鲁证券客户信用交易担保证券账户分别持有13.51万股和9.03万股。

  因主营产品清热通淋所用胶囊重金属铬含量超标被央视《每周质量报告》曝光,4月16日开盘,通化金马(000766.SZ)即大跌逾8%,随后跌幅逐渐收窄至3%左右。不过午后股价回升,截至收盘,通化金马跌幅收窄为1.58%,报收4.98元,全天换手率为4.42%。

  同日,受到胶囊原料使用工业明胶消息刺激,A股市场上仅有的两家涉及医药明胶生产的上市公司—青海明胶(000606.SZ)和东宝生物(300239.SZ)则分别上涨9.96%和3.98%。

  “清热通淋胶囊占通化金马营业收入比重不大,该事件对公司营业收入短期影响有限。”长江证券医药行业研究员黄伟轩指出。

  据财报显示,2009至2011年上半年,通化金马清热通淋胶囊产品实现的营业收入分别为717.34万元、751.73万元以及431.36万元,占营业收入比重仅为4.27%、4.43%、5.04%。

  尽管清热通淋胶囊应收占比并不大,但毛利率却是其所有主营产品中最高的,2009至2011年上半年期间,尽管该产品毛利率逐年递减,但仍保持了70%以上的高水平。

  三只股票表现迥异,使得驻扎其中的机构也各自悲喜。

  2011年底,共有四只基金持有通化金马, 持股合计为64.77万股。华夏红利持有50万股,另外三只都是指数基金,深300ETF持有8.28万股,华安S300基金持有6.46万股,深证300ETF联接持有0.03万股。去年三季末,王亚伟掌管的华夏大盘基金持有通化金宝307.54万股,为公司第三大流通股股东,现已减持完毕。

  截至去年底,金鹰中小盘精选基金持有199.99万股青海明胶;截至2012年3月末,中融增强13号和齐鲁证券客户信用交易担保证券账户分别持有13.51万股和9.03万股。

  高毛利产品涉毒

  据央视《每周质量报告》报道,药厂采购毒胶囊产品涉及9个药厂生产的13批次药品,其中通化金马所涉及产品为清热通淋胶囊(产品批号:20111007), 铬含量87.57mg/kg,严重超过2mg/kg的国家标准。

  通化金马财务报表显示,本次涉及重金属超标的清热通淋胶囊产品,在2009年至2011年上半年,毛利率分别高达78.91%、77.69%以及75.78%。

  “部分企业为了在售价偏低的情况下盈利,只能继续压缩成本,最后走上了采用劣质原料的道路,要改变这种局面除了加强行业管制外,必须解决现存体制缺陷。”有医药行业人士告诉记者。

  “短期对公司股价会产生负面影响,长期还要结合事件最终调查结果分析。如事件属实,则将对公司长期信誉产生影响,未来或将反映到销售收入方面。”有券商首席分析师表示。

  尽管事件结果尚未水落石出,但遭遇此次“毒胶囊”空袭后,未来事件一举一动无疑牵动着通化金马投资者的神经,而明星基金经理王亚伟或也是其中一员。

  利好“明胶行业”?

  受胶囊原料使用工业明胶消息刺激,当日青海明胶和东宝生物分别上涨9.96%和3.98%。

  而东宝生物盘后龙虎榜显示,东宝生物买方前五名合计买入1813.26万股,而卖方前五名则合计卖出3754.05万元,卖方力度远超卖方。此外,买方第四名的方正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杭州延安路证券营业部在买入190.98万元的同时还大笔抛售了2530.03万元

  国都证券指出,受“毒胶囊”事件刺激,药用明胶生产企业——青海明胶和东宝生物进入行业调整期,可逢低介入。不过长江证券医药行业研究员黄伟轩则认为,“央视报道主要是明胶质量问题,对于产品合格的上市公司青海明胶、东宝生物来讲,算不上利好,也不是利空。”

  据记者了解,国内明胶行业正处于快速扩张时期,一些国外企业进入时间虽短,但凭借充裕的资金、成熟的技术迅速扩张。相反,国内大部分企业无力随行业扩张而成长,因此行业内形成了产能几百吨的中小型生产企业众多,但年产2500吨以上的大中型明胶民族企业仅有青海明胶、东宝生物、蚌埠丰原明胶有限公司等寥寥数家的市场格局。

  其中,青海明胶目前产能在4500吨左右,是国内规模最大的明胶厂商之一。此外,法国罗赛洛集团和派宝公司在中国的子公司产能分别为4000吨和3000吨,东宝生物目前明胶产能为4000吨。

  “除了几家较大的企业外,国内明胶多数是中小企业。生产的明胶质量也参差不齐,大量不符合国家行业标准的劣质明胶产品充斥市场,而近年来部分下游企业为牟取暴利,客观推动对劣质低档药用明胶需求,高档药用明胶价格也因此受到波及。”上述行业人士表示,“在央视曝光后,行业监管或也将随之加强,随着中小违规厂商的规范取缔,龙头企业有望利好。”

分享更多
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