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盛再次减持工行股份套现25亿美元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4-17 03:45 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秦伟
4月16日,高盛于港股开市前的大手交易时段沽售约38.5亿股工商银行(1398.HK,下称“工行”)H股股份,套现25亿美元(约合195亿港元)。
高盛减持后还持有约33亿美元的工行H股,持股占已发行H股比例将降至5%左右。据本报记者了解,高盛近期内不会再有减持举动。
高盛已先后四次减持工行,累计套现603亿港元。
工行另一大股东淡马锡控股(下称“淡马锡”)对本报记者确认,已经从高盛接手35.5亿股工行H股股份,交易完成后,淡马锡共持有5.3%的工行H股股份。
“价格很合理。”淡马锡中国区总裁丁玮表示,淡马锡看好工行以及中国经济的长期发展。
消息人士透露,高盛此次减持每股5.05港元。与前一交易日收盘价相比折让3.1%。除淡马锡接手的价值23亿美元的工行H股股份外,剩余2亿美元股份由多个机构投资者接盘。
4月16日,工行H股以每股5.17港元收盘,下跌0.77%,为当日交投最活跃股票。成交量达41.73亿股,成交金额211亿港元,交易量为前一交易日的近10倍。
先唱多再减持
又是一幕先唱多、后减持的大戏。
约半个月前,高盛全球首席股票策略师Peter Oppenheimer曾表示,现在是千载难逢的入市机会。市场上很快就传出高盛计划沽售价值10亿美元的工行H股股份,正在透过投行“测试水温”。
“早前市场上关于试盘的说法是错的。”上述消息人士称,高盛一般不会在出售前向市场放风。
无论放风与否,高盛的这一操作手法不禁让人想起去年抛售工行股份前的铺垫。
2011年10月底,高盛曾连发两份报告,大力推荐中国概念股,而工行H股正是其最为看好的股票之一,高盛预测工行H股潜在升幅将达50%。而大约一周后,高盛即宣布配售工行H股17.52亿股,套现约85.5亿港元。
“减持与高盛本身的资本需求无关。”前述消息人士表示,工行H股是高盛私募资金的投资之一,任何一项投资都有年期限定,并不能无限期持有,作为资产管理方,高盛需要对投资人负责。
据本报记者了解,高盛对工行H股的投资是以股份的市值计算,对高盛资本负债表有直接影响。去年,受累于工行投资亏损5.17亿美元,高盛的投资与借贷部门净收入为21.4亿美元,较2010年度下降71.62%。
2006年,高盛与工行建立战略合作关系,以25.822亿美元(以约定汇率折算约人民币207.36亿元)获得16,476,014,155股工行H股股份,当年,这项投资的账面投资收益达142.62亿美元。
金融危机后,这笔投资的账面回报却在逐渐缩水,高盛也开始慢慢淡出这项投资。
2009年,投资工行的账面投资收益已经下降到15.82亿美元,同年6月,高盛第一次减持工行H股30.325亿股,套现147.986亿港元。2010年,对工行的账面投资收益仅7.47亿美元,当年9月,高盛第二次减持30.41亿股,套现174.55亿港元。
淡马锡接盘
无论是去年美银抛售建行,还是今年高盛抛售工行,淡马锡都扮演了接盘方角色。
去年8月和11月,在美银减持建行H股股份时,淡马锡曾两次从美银购入建行H股股份,使其在建行的持股比例攀升至接近10%的水平。
淡马锡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去年3月底,亚洲仍在淡马锡投资组合中占据首要地位,其中,32%的投资位于新加坡,45%在除新加坡以外的亚洲地区。在总市值1930亿新元的投资组合中,对金融服务行业的投资位居第一,占比达36%,主要投资对象包括中行、建行、星展集团、渣打银行(微博)等。
事实上,中资银行并非唯一获得淡马锡支持的金融机构。
今年2月底,淡马锡曾透过其全资子公司Maju控股,将所持星展集团的18.2万股可转换优先股股份和6984.6万股可赎回的可转换优先股股份转换成了普通股份,使淡马锡在星展集团的持股比例从27.93%增至29.71%。
“我们通过对中国、印度、东南亚和拉美的金融服务、基础设施和物流行业的投资,分享转型经济的增长潜力。”淡马锡在投资策略中介绍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