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温州危局:高利贷应愿赌服输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0-15 00:56 来源: 中国经营报

  张一君

  没理由救、不能救、也救不了

  “温家宝总理到温州座谈后,温州高利贷链条上的所有人都坐等政府买单。”温州当地一担保公司的老板如此描述风波中的温州现状。

  温州向央行申请金融稳定再贷款600亿元用于稳定温州金融市场的传言随即而起,但很快被温州相关部门否认,关于要不要救温州的讨论一时间充斥各大媒体头版头条。

  温州危机的真相是什么?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的这场危机?这场危机将如何再发酵?

  都是高利贷惹的祸

  “近期发生的多起公司老板‘跑路’的关键原因是:这些跑路的老板并不是因为从事工业或者其他制造业生产出现资金链断裂,尽管他们都有自己的企业。这些企业资金链断裂的原因主要是深度涉足了民间金融,更准确地说涉及到民间高利贷这种行为。”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金融市场研究室副主任尹中立(微博)认为,目前温州资金链断裂的原因是因为温州某些机构或个人通过高杠杆的方式炒各种东西,比如说炒房子、炒股票、炒期货,当这些资产价格在现有的市场环境下出现下跌时,温州炒客们的负债一直增加,其资产负债表没理由不出现破裂。

  温州当地最大的地产担保企业天浩置业公司总经理陈鸿证实,他之前在做鞋业时的一些同行的生产线基本只开20%,利用生产线、工厂抵押融来的钱不是直接投向房地产,就是拿去放贷。

  温州当地一位负责公司贷款业务的某商业银行负责人也透露,根据信贷员的跟踪回访,发现很多贷款被用来炒房、炒地皮,真正用于企业自身发展的很少。“企业多以扩大产能、技改等名义,用企业资产去银行抵押贷款,然后通过账面处理,顺利进入其他高收益投资行业。”

  如今的温州已经不是小商品制造基地,曾占据全国产量90%以上的温州金属打火机,鼎盛时有1000多家企业,如今只剩下100家左右。而在这100家中,也只有30余家的企业老板在专心经营,一些企业,已经把重心转移到其他行业,比如房地产、矿产以及第三产业。

  服装行业的衰落更甚。“服装企业利润有限,我们是以它为平台,积累人脉或是融资。”温州某服装集团董事长曾毫不讳言,以房地产行业为例,若是开发商投资房产项目暂缺一两千万元的资金,他们就注入这笔资金,开发商向他们支付20%到30%的月息,3个月后收账。他同时表示,这种投资方式便捷省力,甚至超过了服装业给他带来的纯利润。

  有温州当地小额信贷人士透露,现在并没有太多的资产品类供温州游资炒,地产和赌博目前是“安放”温州天量高利贷的两个最大去处。大部分的资金在地产行业,但没有流通,风险一触即发;难以核对数量的资金通过赌博流向海外,更是危机重重。

  陈鸿认为,温州市场上包括高利贷在内的游资,70%~80%流向了房地产市场。在“2010年温州市百强企业”名录中,除两家房地产公司和6家建筑公司外,其他40多家制造企业,无一不涉足了房地产开发,包括康奈、奥康、报喜鸟(微博)等知名制造业企业。

  没有人可以说清有多少资金流向博彩业,但一个事实是,今年6月,一个温州“赌博旅游团”在上海一家五星级酒店被警方抓获,涉案资金上亿元,以网银划账结算赌资。而目前的温州,各种“赌博旅游团”也和当年的“太太炒房团”一样热销海内外。

  尹中立认为,在投资心理作祟的情况下,温州的资金链也不是第一次面临断裂,实际上已经断裂过两次。上一轮上世纪90年代温州资金链断裂跑了900多人,现在跑路的仅是原来的1/10。

  温州官方承认,当地民间借贷规模相当于温州全市银行贷款的1/5。里昂证券的调研报告则显示,温州民间未偿贷款总量可能高达8000亿元到10000亿元,由于一些本地企业开始破产,估计今年有10%~15%的未偿贷款将会变成坏账。

  有观点认为,高利贷本身就是一场赌博,愿赌服输,温州投机者应该承受。

  没理由救温州

  广东金融学院中国金融转型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陆磊认为,一部分低成本拿到资金的机构或个人疯狂炒资金,为什么要对他们负责?“我觉得不能市场上出现了任何奇怪的现象都认为是监管缺失导致的,高利贷这事情和监管没关系。一旦监管了,就得负责,一旦要负责,发生的费用就得由纳税人买单,纳税人为什么要给那些投机的人和机构买单?”

  再者,如果玩高利贷的风险都要救,投机者还有什么不敢玩?

  “更何况,如此疯狂的高利贷救得了吗?只要资产价格停止上涨或者有所下跌,资金链断裂的情况在未来就会不断地冒出来,除非重新开闸放水,让货币政策放开,让房子重新涨上去,否则还有什么方式救得了?”尹中立说。政府一方面保持经济良好走向须打压房地产,一方面救这些放高利贷的人要推高房价,怎么可能兼得?

  评论人士认为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及相关部门应摆正自己的位置,做自己应该做的事,过度的监管无异于破坏市场经济秩序。温州的示范作用可能更坏,若投机者每次都能合理合法地绑架政府,诚信经营的企业将不在。温州方面也承认,温州企业没有陷入“倒闭潮”。温州统计局相关数据表明,截至7月份,该市上规模工业企业中,亏损企业共计326家,比年初减少198家,亏损面为8.3%,比全省平均水平低5.5个百分点。分析人士据此认为,温州所谓的危机就是高利贷者的危机,切不可因温州高利贷危局绑架了国家货币政策。

分享更多
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