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福刚回应百强县质疑:反对利益操纵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0-19 13:21 来源: 中国经济网中国经济网北京10月19日讯(记者曹伟)近日,“百强县中出现贫困县”再一次成为媒体报道和公众热议的焦点。处在舆论漩涡中的中郡所所长刘福刚近日接受中国经济网独家专访时表示,“百强县”是客观评价的结果,“被百强”恰恰体现了评价的客观性,近期个别文章的质疑,很明显是对民间机构进行打压,其背后有利益操纵和不正当竞争行为。
“国贫县”成为“百强县”恰恰体现了评价的客观性
中国经济网记者:对于媒体质疑中郡所发布的“百强县”名单中出现了17个国家级贫困县,这个问题你怎么看?
刘福刚:“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今年是第十一次评价了。中郡所在评价“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的同时,还分别做过“中部地区百强县”和“西部地区百强县”的区域调研和评价工作。所谓17个“国贫县”进入“百强县”,这其中有14个属于中郡所的“中部地区百强县”和“西部地区百强县”的区域评价序列。
在“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中的确是有3个“国贫县”,分别是准格尔旗、伊金霍洛旗、府谷县。
我就以内蒙古准格尔旗为例。据准格尔旗的2010年统计公报显示2010年该地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71.14亿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55.85亿元。而中郡所第十一届评价中,全国百强县的平均规模是475.64亿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9.04亿元。准格尔旗在第十一届评价中,被评价为“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第12位,我认为是客观的。
比较奇怪的是,某媒体对“国贫县”进入“百强县”进行质疑的稿件,恰恰却对这三个进入“全国百强县”的“国贫县”只字未提,不知是什么考虑。
中国经济网记者:那篇报道中提到重庆开县等进入你们评出的“西部百强县”,怎么解释?
刘福刚:依据公开资料,重庆开县2010年生产总值完成149.3亿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6.16亿元。西部872个县市旗的地区生产总值和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分别是36.11亿和1.65亿;而西部百强县第91-100位的平均规模中地区生产总值和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的平均值分别为69.47亿元和5.08亿元。通过对比以上数据,重庆市开县在第十一届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评价中,在西部12省市区872个县市中,在“西部百强县”中位列第76位。
中国经济网记者:中郡所对于县域经济进行的评价和研究,需要的一些经济数据和指标都是怎么获得的,有科学依据吗?
刘福刚:中郡所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评价依据公开和调研数据,基本都是依照公开的政府工作报告、统计公报、媒体等公开数据和调研资料,我们收集整理资料后,经对比甄别核实,按照中郡所研究开发的“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评价体系”进行评价,评价后形成评价报告,然后在县域经济交流会议上发布评价结果。评价中一直坚持“不收费、不发证和不授牌”的原则,这也是我们十几年来一直坚持的基本原则。发布前对外严守评价结果,评价结果只有在评价报告发布时揭晓,更不存在“县市争相领奖”的事情。
“百强县”评价坚持“不收费、不发证和不授牌”原则
中国经济网记者:但是现在媒体和公众看到“百强县”和“贫困县”这两个矛盾词同时出现,就会联想到有些地方是不是有花钱买榜的嫌疑?
刘福刚:592个“国贫县”与全国所有县市一样,都是我们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评价的对象,不存在县市参加或不参加、申请或不申请、自愿或不自愿的问题,也更不存在贫困县交费进百强县的问题。只要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达到区域百强县或全国百强县标准,都有可能踏入“区域性百强县”或“全国性百强县”。
中国经济网记者:但是有媒体就在报道中称,购买你们的年鉴或在你们的网站栏目上花钱刊载文章,就能提高排名?
刘福刚:这纯粹是子虚乌有。我们中郡所中国县域经济网的栏目内容来自全国各大媒体的有关县域经济信息,我们经编辑整理后上传到各栏目,供大家交流,所有信息都标注了来源出处,网站没有设置直投稿,更没有设置收费栏目。河南固始县近日的回应说明了“中郡所没有强制要求买书”,并称报道中的一些话为“无中生有”。
近日还有县市回应说自己不知进入“百强”一事,这进一步说明中郡所客观的不收费评价原则。民间机构坚守原则,视信誉为生命。
对民间机构的打压背后有利益操纵和不正当竞争行为
中国经济网记者:这段时间,好多专家学者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纷纷对于我国扶贫机制不灵活,贫困县名单长时间未变更以及一些县市怕被摘掉“国贫县帽子”而因此利益受到影响进行了探讨。就这一问题你怎么看?
刘福刚:贫困与富裕是相对的,是动态变化的。中郡所评价结果是依据2010年的数据评价的。就像许多专家讲的,“国贫县”名单长时间未变更。这次风波的起因之一就是将“国贫县”名单与我们的“全国百强县”名单进行对比出现交集。
中国经济网记者:在对于“贫困县为何能进百强县”的讨论中,还有一种声音比较强烈,就是针对民间机构或企业能不能进行评比,有专家认为无可厚非,还有专家认为“应是否叫停民间评比”。针对这些说法,如何看待?
刘福刚:首先需要说明的是,我们并没有“组织评比活动”。我们只是在做有关县域经的调研和咨询,并在此基础上形成自己的评价结果和咨询报告。也没有将这些报告强加于受众和公众,这与当前有关部门和机构刻意组织评比活动在本质上是不同的。
再说,在一个成熟、开放的市场经济体制下,由非官方的,也就是我们所说民间的一个专业性机构来对一个地区、一个行业,甚至一个国家经济状况进行评价,应当是最正常不过的事情。标普、穆迪、惠誉等国际三大评级公司等家喻户晓,福布斯杂志还刚刚发布了“中国大陆最佳商业城市榜单”。既然如此,为什么不能容忍像中郡所这样的国内民间企业从事咨询评价工作呢?对于这次风波,我也感到非常不理解。
但是纵览近来一些媒体针对我们中郡所有失客观的报道,有人猜测不排除有打压我们民间研究咨询机构的嫌疑。我们了解到,某些有官方背景的机构也正在组织类似的活动。某些质疑文章反复强调民间研究机构没有资质,是不是有什么目的?
中国经济网记者:怎么讲?
刘福刚:例如之前的媒体断章取义的报道描述“向楼下拽”、“避风头”、“指认照片”“栏目收费”等,纯属子虚乌有!并由此引发了一些片面性报道。
中郡所是县域经济的探路者,我们的评价成果也成为专业机构和地方政府决策的参考资料。中郡所开展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评价十几年,都没有出现如此大的风波,而今年受到的质疑和抨击特别多,有好多迹象都或许表明这里面是不是有受到别的机构在幕后指使的成分,或是一些县市“被百强”后相关利益受到影响?
最后我想说的是,市场是开放的平台,无论官方的和民间的参与者,都需要以促进县域经济和县域科学发展为宗旨,看谁的评价更客观,看谁的评价更科学,要靠公平竞争,不要靠不正当竞争。只有这样才能做好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