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土专营制度酝酿 市场再现恐慌变局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1-05 01:29 来源: 中国经营报作者: 方辉 | 来源: 中国经营报
近期关于“稀土专用发票即将启用”传闻使得已经归于死寂的稀土市场又起波澜,这被认为是国家有意建立稀土专营体系的开始。不过这一次政策面的消息不是刺激稀土价格上涨,反而很可能会让主流厂家的停产保价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
《中国经营报》记者从多渠道了解到,稀土专用发票作为稀土专营制度的一部分,启用要以省级整合完成为前提,目前只有内蒙古具备条件,目前仍在讨论中。
由于今年稀土行业经历了密集的整顿,随着环保、财税等重大政策调整,稀土行业整合的速度比预想的要快,多位权威人士均预测,专营制度实施最早有望于2012年中期开始,相对原先预计的3年有所提前。
专用发票或明年启用
所谓的稀土专用发票,来源于今年5月国务院在《关于促进稀土行业持续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下文称“国22条”)中提到的“建立稀土开采、冶炼分离和产品流通台账和专用发票管理制度”。
对此,近日记者从国税总局和江西、内蒙税务部门了解到,专用发票的推出在技术上难题都已经解决,只待国家出台政策,但对于近期出台的传闻,上述部门均表示没有相关消息。
11月2日,记者分别咨询赣州稀土矿业公司与包钢稀土国贸公司,双方相关人士均表示还没有收到使用专用发票的通知。赣州稀土矿业公司副总经理赖兆添明确表示,“没有听说,近期还不会启用。”
而记者从工信部权威人士处获悉,稀土专用发票牵连着“稀土专营制度”,不会贸然启用,而要以整合为前提,由于各地区的整合进度不一样,实施的时间也可能不同,最早也可能要等到2012年中期。
事实上,目前各个企业和地方政府也没有为专用发票的启用做好准备,四川稀土行业协会理事长、四川汉鑫稀土矿业公司董事长魏娜告诉记者,现在环保核查刚刚才结束,环保部还没有公布最终结果,谁能获得使用专用发票的资格尚未确定。
魏娜表示,对于很多地方来说,由于今年企业的重头戏是“环保大考”,管理部门的重点工作也是环保,地方企业的真正整合大潮应该在明年,专用发票在此之后才能登场。
市场再现恐慌
业内人士指出,稀土专用发票的启用即意味着稀土将出现类似于烟草专卖的模式,由国家指定的少数几家企业从事稀土的生产、销售,使用专门的发票,交易平台高度集中,价格的制定、原料供应量等都将由少数几家企业掌握。
今年下半年以来的市场信号表明,稀土价格由供方决定的态势不可持续,主要稀土价格在经历了5至10倍的涨幅之后,也出现了50%的回落。
而在稀土专营被提上日程的今天,稀土价格的形成机制问题又变得复杂,专营意味着国家控制,下游企业是否还有议价权是很多应用企业关心的问题。
“上半年的涨价主要由供方控制,但到了下半年,需方不买了,这说明价格还需由供需双方来决定,但专卖之后,我们怎么办?你见过消费者在烟草的价格上有话语权吗?”一位来自江西的节能灯企业负责人对记者说。
虽然专用发票的正式启用日期尚未确定,但市场已经有了强烈的预期,11月2日记者从包钢稀土国贸公司销售部门处了解到,进入10月份以来,该公司的业务基本停滞,因为专用发票的传闻会刺激稀土黑市价格进一步走低,在此之前包钢稀土都会谨慎出货。
而记者从河北、上海、江苏、江西等地的多位稀土贸易商处获悉,由于下游需求低迷,黑市的价格优势也没有换来更多的销售量。
“大家最担心的是政府从下游查处没有票的稀土产品,现在很多厂商都不敢买,怕被追惩。”来自江西的贸易商王文华(化名)在私挖滥采最疯狂的夏季收购了一批镨钕氧化物、氧化镧、氧化铈,现在价格掉了一半,但依然有一半砸在了手里。
“本来每年的第三、四季度都是企业补充库存的时候,但今年大家都没动。”王文华认为,下游企业在等五矿、包钢稀土等企业主动降价,现在这个时候再提专用发票,无异于火上浇油。
今年8月以来,五矿集团、包钢稀土相继走上了托市、停产的道路,9月19日和10月19日,包钢稀土先后公布收储和停产的决定,但依然未能阻止稀土价格的下跌。
目前的情况是,包钢稀土的挂牌价格、镨钕金属的价格依然在每吨90万至95万元之间徘徊,“死守”包钢稀土的收储价格,但不带票的黑市稀土价格已经跌破每吨60万元。
专营以省级整合为前提
上述权威人士则向记者表示,专用发票在各省完成整合之后即可使用,但具体是分别使用,还是统一使用?现在正在讨论中。
以内蒙古为例,作为全国整合效果最好的地区,可以率先在本地区启用专用发票,但现在的问题是,同样作为轻稀土资源地的四川和山东,由于矿体结构不同,被整合进包钢稀土体系的意愿不大。
“四川方面也在争取成立自己的大集团,借此将整个四川省的稀土上下游产业集中起来。”11月2日魏娜对记者表示,目前有关部委也有意在轻稀土领域组建两个大集团,届时如何使用专用发票还需与内蒙古协调。
不过魏娜也表示,省级集团的成立很可能是稀土全国战略的一个过程,最终还要回到“国22条”的框架中去,3至5家国有控股大集团掌控全国稀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