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反垄断局出拳调查电信联通 或面临数十亿罚单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1-10 07:28 来源: 北京晨报

  中国《反垄断法》第一案 两大运营商面临数十亿罚单

  几乎没有什么征兆,“涉嫌垄断”的大帽子扣向了中国两大宽带运营商——中国电信(微博)和中国联通(微博)。昨日发改委反垄断局高调对外宣称,已针对两公司展开反垄断调查,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或面临着数十亿的巨额罚单。而一旦落实,这将是中国《反垄断法》2008年颁布实施以来最具影响力的第一大案。

  亮剑

  发改委开展反垄断调查

  昨天中午,国家发改委通过央视对外宣称,已就宽带接入问题对中国电信、中国联通展开反垄断调查,并有可能对两家企业进行反垄断处罚。发改委称,预计很快将会出台查处结果。

  据了解,此次调查的主要内容包括,中国电信与中国联通在宽带接入及网间结算领域,是否利用自身具有的市场支配地位阻碍影响其他经营者进入市场等行为。

  国家发改委价格监督检查与反垄断局副局长李青对外表示,目前已经基本查明,在互联网接入市场上,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合占有超过2/3的市场份额,他们利用这种市场支配地位进行“价格歧视”。就是说,对于跟自己有竞争关系的竞争对手,它们给出高价;而对于没有竞争关系的企业开价要低。同时,李青指出,两家公司之间也没有充分实现互联互通,给下游企业造成困扰。李青进一步表示,如果上述两个企业的“垄断”事实成立,将被处以上一年度营业额1%-10%的罚款。就是说,两公司可能受到数亿至数十亿元的罚款。

  价格监督检查与反垄断局是发改委今年新设立的部门,而这也是该部门成立以来第一次雷厉风行的“亮剑”行动。

  应对

  电信联通坚称依法经营

  发改委的突然“发难”打晕了两大宽带商,据了解,昨天下午两家公司均召开紧急会议,商讨这突如其来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中国电信相关负责人表示,公司一贯按照国家规定的相关法律法规经营宽带业务,并且会全力配合相关监管机构的调查。

  中国联通则表示,公司一直依据工信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基础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A1.A2-20090003)规定,依法开展互联网接入业务。中国联通表示正在应国家发改委要求,提供2010年度向互联网服务提供商出租带宽业务的价格、数量及营业额等相关信息。昨天晚间,A股上市的中国联通还就此发出了公告。据了解,港交所也就此问询两家上市公司。截至记者发稿时,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在港交所还没有发出相关公告。

  知情人士告诉记者,早在今年四五月份,发改委就派人就宽带接入的价格问题对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展开调查。知情者表示,当时发改委接到了举报,对相关公司展开价格方面的调查,但是没想到打出的会是“涉嫌垄断”的板子,而且以这种前所未见的“高调”方式展开攻势,“措手不及啊”。有业内人士评价说,这次反垄断的大棒要动真格的了。

  影响

  联通A股电信H股双降

  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遭反垄断调查的消息传来,在资本市场迅速掀起波浪,中国联通A、H股和中国电信H股在昨日午后开盘后放量大跌。

  其中,中国联通A股(600050)午后曾一度跌达7.64%,但随后探底回升。截至昨日收盘,中国联通A股收报5.47元,跌幅2.84%。中国联通H股在香港股市却遭遇戏剧化。昨天上午一直坚挺,午后消息传来立马跳水,一度跌逾3%,但随后大量资金涌入,中国联通止跌回升。截至收盘,中国联通H股(00762.HK)涨2.48%,报16.56港元。中国电信H股(00728.HK)昨日上午原本也是一路阳线,不过午后一度下跌3.51%。收盘时报收4.83港元,跌0.21%。在资本市场同时焦虑的还有机构们。据了解,重仓中国联通的基金公司股票市值仅一天就缩水23亿元。

  与此同时,记者注意到,此次置身事外的中国移动(微博)(00941.HK)并未受到该消息影响,最终上涨0.80%。

  观点

  更应该向“两桶油”开刀

  据有关部门估算,如能推动形成有效竞争,未来五年可促使上网价降27%至38%,为消费者节约上网费100至150亿。就此问题,新浪微博(http://weibo.com)昨日发起小调查,问题为“你是否认为电信、联通存在宽带接入领域垄断问题?”截至记者发稿时,有超过4700名网友参与调查,其中,96%的网友认为这两家公司存在垄断。

  “真正垄断的石油石化、电力、铁路为啥不彻查?”一位名为“草根也有思想”的网友的观点同样得到很多网友的支持。他们认为,“两桶油”同样也是利用自己控制的垄断资源,在向民营加油站提供批发服务上不仅价格高,还有刁难。

  来自工信部的数据显示,去年我国电信资费下降11.7%。当然宽带资费的下降也是大势所趋。“石油、电力、金融等行业的垄断性更强吧。”有网友指出,反垄断的目的不在于罚款,而在于清晰的监管规则的建立。

  晨报记者 焦立坤

  ■专家解读

  此次反垄断调查是“里程碑”

  “国家发改委对两家公司发起反垄断调查将在中国反垄断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昨天,盈科律师事务所竞争与反垄断法律事务部律师王俊林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如果有证据证明两家公司进行价格垄断,这个在国际上被称为卡塔尔。”据介绍,自从2008年8月中国《反垄断法》实施以来,一直缺少这样有影响力的案例推动中国的反垄断法制建设。

  滥用自然垄断地位即构成垄断

  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在互联网接入领域的垄断地位早已形成,为什么到今天才开始进行调查?对此,王俊林解释称,由于国家政策或成立以来的一脉相承等因素会使部分行业造成“自然垄断”,但并非所有的“自然垄断”都要被罚,只有处于“自然垄断”地位的企业滥用手中的垄断地位,才会构成真正的垄断行为。

  引入竞争才能真正打破“垄断”

  国家发改委价格检查与反垄断局副局长李青表示,在互联网接入这个市场,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合在一起占有三分之二以上的市场份额,肯定具有市场支配地位。“对电信领域进行反垄断调查不同于美国或欧洲针对微软(微博)等企业进行的反垄断调查,微软是纯粹的私营企业,而电信领域是带有公共事业性质的。”王俊林认为,追求利润是企业的本性,中国应该借鉴德国电信当年改革的经验,引入竞争机制,不应该只是单纯的罚款,彻底打破垄断才能最终使消费者受益。

  互联网和零售业是垄断重灾区

  除了中国联通、中国电信、中国移动等电信领域和中国石油、中国石化等石油领域存在明显的“自然垄断”现象之外,中国其他行业是否存在垄断行为?王俊林认为,互联网领域和零售业巨头是垄断重灾区,“互联网领域一些企业在占据绝大多数市场份额的情况下滥用垄断地位,利用捆绑以及强制消费者‘二选一’等手段进行竞争即构成垄断。”而在零售行业,一些零售巨头利用在市场中的支配地位,强制要求供货商缴纳类似于“进场费”的不合理费用,造成上游企业成本提高,并最终将成本转嫁到消费者身上,这同样是垄断行为。晨报记者 孙春祥

  ■记者调查

  中石油、中石化、百度……

  谁还面临垄断指责?

  对于企业来说,真的是“大即邪恶”吗?是否垄断的企业全都是来自某些“不公平”的原因,是否凡是垄断性企业就应该被《反垄断法》所惩罚?

  他们都涉嫌“垄断”

  无论这些问题现在有没有清晰答案,至少,已经有不少企业因为“垄断”而被人们所关注。每一次油价上涨时,就会被提及的中国石油和中国石化;每到春运时期,当人们没法买到火车票时,就会被抱怨所包围的“铁路部门”;另外,还有电力、航空、电信等领域都有企业曾遭遇过垄断指责;当然,除了国企之外,现在,也有不少民营企业被指涉嫌垄断……

  前两天,搜索引擎百度清理违规医药广告代理商,被清理的这家公司反击称,他们要“跳出来揭盖子”。代理律师王俊林表示,正在筹备的起诉就是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

  反的不是垄断是行为

  垄断”的词义是“排他性控制”和“独占”。原指站在市集的高地上操纵贸易,后来泛指把持和独占。律师赵占领(微博)对本报记者表示,目前企业的垄断可以分成三种情况,包括行政垄断、行业垄断和经济性垄断。

  其中,行业垄断主要是铁路、邮政、电信、航空等领域的自然垄断,因为在这些领域,独家生产比多家竞争更有效率,更能够有效地向消费者提供廉价的商品或服务供给。

  行政性垄断,则是指企业采用或借助于非市场手段(主要是行政力量)实现的市场垄断,包括地区封锁、地方保护、设立行政性垄断公司、政府限定交易、国家指定专营等。这种垄断具有极大的不公平性,也最受反对。

  经济垄断是指经营者依靠经济实力、专利以及市场经营策略等取得的垄断地位。互联网领域内的公司竞争,很多都是属于此情况。

  根据我国《反垄断法》,也并不是只要企业占有大量的市场份额,就要被“反”。目前的《反垄断法》规定垄断行为包括:经营者达成垄断协议;经营者滥用市场支配地位;具有或者可能具有排除、限制竞争效果的经营者集中。

  晨报记者 张黎明

  ■深度分析

  “断网事件”被疑导致东窗事发

  多年来,中国宽带接入的价格一直居高不下,饱受诟病,相关的投诉、起诉不绝于耳。为什么时至今日,针对两大宽带运营商的反垄断大棒才压下来?

  李青指出,今年上半年发改委价格监督检查与反垄断局接到举报后立刻展开调查,目前披露的调查内容是两家骨干网公司是否存在滥用市场经济地位进行价格歧视,阻碍其他经营者进入市场等行为。而在很多业内人士看来,一定程度上,导火线是去年下半年纷纷扬扬的“断网事件”。

  去年8月上旬,中国电信发动了一场斩断“穿透流量”的清理行动,令其他二级宽带运营商遭受重创,引发业内的震荡。

  “穿透流量”是电信业的一个用词,甚至可以说是一个“潜规则”。其由来是这样的:目前我国国内的一级电信接入商(骨干网)只有两个——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他们将宽带资源或直接租给大客户,或租给其他二级宽带运营商,当然后者跟他们有直接竞争关系,因此给这两方的价格是不同的,给后者的要高。于是,一些公司在中国电信购买带宽后,并不自己使用,而是转手卖给铁通等二级运营商赚取差价。在业内,这条路径被称为“流量穿透”。当时中国电信发动的清洗行动针对的就是这种“潜规则”,要求各省公司对高带宽和专线接入进行清理,除骨干核心正常互联互通点外,清理所有其他运营商和互联单位等的“穿透流量”接入。

  一位业内人士昨日给记者提供的数据显示:某运营商曾经对铁通等二级运营商的批发价为每月每千兆带宽100-150万,对自己的客户则20-40万元不等,甚至有的低至10万元。“发改委所描述的这种价格差别是事实。”这位业内人士肯定地说。

  对于发改委提出的另外一条证据: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并未充分实现互联互通,也得到了业内人士的肯定。发改委称两公司2011年1-9月的互联时延为87.7-131.3ms,丢包率为0.2-1.9%,均不符合原信息产业部《互联网骨干网间互联服务暂行规定》时延不得高于85ms、丢包率不得超过1%的要求。“虽然电信和联通都是一级接入商,但历史原因形成了‘南电信北联通’的宽带格局。”这位业内人士指出,两大宽带商之间也会出现不充分互联互通的“卡脖子”现象。

  广电成为纷争第一受益人

  飞象网CEO项立刚(微博)指出,广电系的宽带接入商们将在这场纷争中获得最大的收益。宽带接入是典型的“跑马圈地”服务,一家运营商驻扎之后,别家很难再进入。据了解,在三网融合的旗帜下,各地广电运营企业纷纷大推本地宽带接入服务。不过他们有着跟铁通一样的困难,这些有线网络运营商只拥有城域骨干网,全国骨干网只能租赁。无论是价格、还是用户市场推广都受到相当程度的制约。因此业内有说法称,这是广电为进军宽带清理路障。

  第二受益人则是中国移动。中国移动虽然收购了铁通,但是铁通在宽带市场话语权很小,甚至可以说近几年铁通的宽带业务少有作为。“中国移动不会放过这块市场,它在等待市场机会。”项立刚说。

  这个观点得到了知名电信专家、北京邮电大学(微博)教授阚凯力的支持。他认为,发改委向两大宽带商举起反垄断大棒是互联网界的福音。就目前宽带市场的垄断格局,他提出了三大建议。其一,一级骨干网接入商增至四家,除了现有的电信、联通,再加入移动和广电,这四家互联互通、互相免费,从而减少“大卡小”的现象,形成更加有效的竞争局面;其二,将全国宽带市场划分为六七个大区,借此增加互联互通节点,充分实现互联互通;第三,政府实行价格监管,要求这些一级接入商的批发价不能高于零售价,规范价格行为。“如果能实现这几点,无论是对二级接入商还是最终的消费者,宽带的价格垄断都将完全破除。”阚凯力说。

  资深电信专家杨培芳更是呼吁电信企业应该更多考虑社会经济效益,而非企业的财务效益,降低普通用户的宽带资费。在他看来,如果发改委的罚单真的落下,最终还将转嫁到消费者身上。

  晨报记者 焦立坤

  ■国外经典案例

  1998年,美国司法部对微软提出诉讼,认为后者使用其Windows操作系统的垄断地位去推广IE浏览器,进而将其他竞争对手排除在外。美国于2011年5月12日才结束对于微软的反垄断监管。2004年3月,经过长达数年的调查之后,欧盟也裁定微软垄断罪名成立,对微软处以4.97亿欧元(折合5.88亿美元)的巨额罚款。

  2009年5月13日,欧盟以阻挠竞争对手AMD市场竞争为由,向英特尔(微博)课以高达10.6亿欧元(约合14.5亿美元)的罚款,为反垄断案中数额最大的一笔罚金。

  2011年10月21日, 强生公司发言人表示,强生目前遭到欧盟委员会的反垄断调查,并称强生会与当局紧密合作。

  2011年11月份,苹果在与一家名为Nuevas的西班牙公司的专利诉讼中败诉。苹果声称Nuevas公司生产的NT-K Android平板电脑抄袭iPad,试图阻止其在西班牙销售。

分享更多
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