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树清时代A股十大猜想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1-07 01:07 来源: 北京晨报新的证监会主席来了
“郭时代”充满期待
王洁
2011年深秋,A股还在2400点上方艰难前行。中国当代金融史上却已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证监会、银监会、保监会,中国三大金融监管机构齐换帅,这在国内尚属首次。而与中国资本市场息息相关的中国证监会,又在“三会”中格外瞩目。
20天后,中国证券市场将迎来21岁生日。从1990年11月26日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算起,如今的沪深股市已由最初的13家上市公司到现在的突破2000家。中国股票账户和基金开户数均超过1亿大关,证券市场的一举一动都牵动着13亿人的心。
证监会主席,其实不是一个好坐的位置。市场曾经有戏言:如果你与谁有仇,请把他送到证监会主席任上,那会让天使变成魔鬼。
2011年10月29日,新的证监会主席来了,55岁的郭树清从建行来到证监会,A股由此告别“尚时代”进入“郭时代”。“外
秀内刚、豪爽博学,喜欢思考、不轻易附和盲从别人”,这是学界对郭树清的美誉。而这样一位学者型官员就任新一届证监会主席,也使外界对“郭时代”下的A股充满了期待。
不可否认,如今的证券市场风雨飘摇,中国股市的制度建设仍任重道远。如何弥补制度漏洞,完善监管体制改革?如何改变身兼监督、管理、发审等多重职能,缩小权力寻租的空间,营造法制化的市场环境?这些都是新一任证监会领导班子面临的“治市”考验。
IPO发审节奏过快、过度融资,导致市场严重“缺血”,这是目前最受市场诟病的一环。接下来,中国股市真正走出过去“重融资、轻投资”功能的错位,是广大投资者对新任证监会主席郭树清的最大期待。
过去的一周,A股市场稳步小幅上扬。市场在小心翼翼地欢迎新主席的同时,也对A股新政充满期待。其实,每一届证监会主席的任期都不轻松,都面临着巨大的市场压力,也都要在自己的任内做出标志性的成绩。对新一任证监会主席郭树清来说,什么将是他任内的重大成就呢?在中小投资者心中,早已勾勒出目前资本市场上的十大猜想。
猜想1 新股扩容速度能否降下来?
先做大还是先做强?中国股市的IPO选择了前者。在证监会重启IPO以来的两年多时间里,特别是创业板市场建立以后,新股的密集发行压得市场透不过气来。更让投资者难以接受的是,证监会在“市场化”的口号下,放弃了对新股发行定价的约束,导致IPO成为“圈钱”游戏。
郭树清上任伊始,市场怨声最大的莫过于新股发行的加速扩容。2010年,A股融资总额创下历史新高,531家公司融资10275.2亿元,并位居全球首位。今年上半年,A股融资总额4965.36亿元,比去年同期又大幅上升了19.9%。新股发行、再融资、非流通股解禁“三座大山”不断分流着二级市场资金。很多投资者希望,新任证监会主席能够改变目前IPO失控的局面,给疲软的市场提供休养生息的空间。
点评:这是“郭主席”上任后面临的第一件大事,改革新股发行制度、改变股市快速扩容格局已势在必行。
猜想2 “大小非”减持能否受制度约束?
中国股市与“大小非”的恩恩怨怨始于6年前那场“开弓没有回头箭”的股权分置改革。2005年,第五任证监会主席尚福林将困扰中国股市多年的“国有股减持”,以股权分置改革的形式“彻底解放”。当初的那部分非流通股经过3年左右的限售后可以上市流通。占总股本5%以上的叫大非,5%以下的为小非。
从2008年开始,后股改时代的中国股市已然向全流通时代迈进。但它的代价是昂贵的——解禁了的“大小非”每年以上百亿元的速度从A股“抽血”。每到行情好转,“大小非”就开始加速减持。近几年,学者、专家们对肆无忌惮的“大小非”减持不断建言,但多年过去了,悬在中国证券市场头上的“大小非堰塞湖”仍迟迟不能解决。
点评:对“大小非”进行制度上的约束,并不是否定股改,而是资本市场改革的继续深化。如果监管层能够果断出手,承认曾经的错误,“大小非减持猛于虎”的现象应该会迎刃而解。
猜想3 失败的创业板能否再转型?
刚刚过去的10月30日,是创业板开通两周年纪念日。《证券法》修改小组专家组成员、中国政法大学(微博)资本研究中心主任刘纪鹏(微博)对创业板作出了“两个误导、两个危害”的评价,即:误导决策者,认为股市泡沫很大,难以推出积极的股市政策;误导创业者,不合理的股市造富使他们不惜通过各种手段减持兑现,泯灭了创业激情。同时,创业板危害了后续上市企业的进程,还危害了股民利益和中国股市的健康发展。刘纪鹏指出,创业板上市造富的神话,败坏了社会风气。其两年的历史证明,这是中国资本市场的败笔。
的确,过去的两年中,创业板共上市了264家公司,从股市中募集1874亿元的资金。而这其中的1209亿元属于超额募集,它们被闲置浪费,甚至买房、买地、挪作他用。但264家上市企业却造就了799个亿万富翁。很显然,标榜为中小企业融资、为高科技企业服务、培养中国微软(微博)的创业板,早已背叛了生育它、养育它的中小企业。
点评:我们以为创业板播下的是龙种,其实生下来仅仅是个跳蚤而已。失败的创业板如果不进行推倒重来般的再转型,迟早将被中国股民彻底抛弃。
猜想4 何时能重回6124点高峰?
4年过去了,在6124点的高岗上,仍有无数股民无助地站岗。“远离毒品,远离股市”的声音正在依稀响起,这与几年前办公室、大街上、银行里、饭桌上,到处充斥着的股票声形成鲜明对比。从2007年10月16日上证综指创下6124.04点历史高点,到目前的2500点附近,A股指数打了4折!如今,新一任证监会主席赴任了,而中小投资者最期待的莫过于A股市场重树信心、再见牛市。
其实,牛市的到来恍如一桩谜案,谁也不知道背后的推手是谁。充沛的资金推动、基本面的巨大变化、5到6年一个大周期……牛市同时又具有很多典型特征。在合理的时间跨度下,只要你有足够的耐心,总能等来一轮牛市。这也是今年年初东方证券抛出“万点论”报告的前提——未来10年至15年,将可能是A股市场投资的黄金时期,上证综指1万点也只是其中一个波段,该轮牛市的高点将可能是未来几十年再难企及的顶部,错过该段时期,将可能再无如此长期系统性的大幅上升机会。而今年9月,中国人民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所所长吴晓求(微博)也大胆预测:“未来10年,上证综指回到6000点没有问题,B股时代也将结束。”
点评:很显然,只要我们看得足够远,大行情总在后面,只是需要等待一个时机而已。
猜想5 B股市场是存是废?
在A股市场疯狂融资、大肆圈钱的同时,B股市场正在被遗忘。自从向境内居民开放之后,B股市场已经走过整整十年。这十年,中国证券市场发生了巨大变化,最大的历史遗留问题——股权分置基本解决,创业板、股指期货相继问世,中国多层次、相对规范运作的证券市场初具框架。但是,与之极不协调、形成巨大反差的是,B股却被边缘化,成为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
B股市场出路何在?是存是废?是改革还是保留原状?市场正在期待新一届监管部门指明方向。由于历史和制度的原因,B股一直缺乏流动性和融资功能,且没有对境内机构开放,成交量一直非常小。今年以来,国际板推出、试行资本利得税、外资做空等说法此起彼伏,B股走势也随之跌宕起伏。到目前,专家学者提出了多种设想,总结来看,提得最多的一是并入A股,另一种是并入国际板。
点评:可以肯定的是,无论哪一种方案对B股来说都有利有弊、有困难、有险阻。不过,B股问题长久拖着不解决,无论是对B股投资者,还是B股上市公司都不公平。
猜想6 金融创新还要继续吗?
提起金融创新,恐怕很多股民会心有余悸,“美国的次贷危机不就是金融创新惹的祸吗”?在尚福林主席任上,融资融券和股指期货两个“金融衍生品”先后推出,打破了中国资本市场广为诟病的“单边市”的格局,但前者由于交易品种不多且交易费用高昂被股民称为“鸡肋”,后者则因为推出之后即引起股市巨幅下跌而被指“期指猛于虎”。
中国资本市场还要不要金融创新,股指期货之后下一个产品是什么?股民需要知道,金融创新到底是福还是祸。没错,大规模高风险、高杠杆的所谓“金融创新品”在资本市场兴风作浪是触发美国爆发次贷危机并引发全面金融危机的直接原因,但我们需要明白的一个基本逻辑是,“杀人罪不在刀”。在金融市场,金融创新品就是一把“刀”,它可以帮助投资者“砍”掉许多不必要的风险,也可以让投资者引火烧身。
点评:不管接下来是重启国债期货,还是推出迷你期指、利率期货,甚至期权产品,监管者需要清醒的是,因噎废食固然不对,急功近利更不可取。道理很简单,股民真的禁不起折腾了!
猜想7 国际板能否顺利推出?
今年5月中旬,前任证监会主席尚福林在上海陆家嘴金融论坛上对外公布“我们离推国际板越来越近了”。一石激起千层浪,股市由此展开了一轮长达一个月时间的深度调整,上证指数震荡下跌超过200点,股民谈国际板色变,“担心国际板成为海外企业来华圈钱的新渠道”。国际板推出的“放风”消息杀伤力尚且如此,如果有朝一日真的成为现实,股民是否做好了迎接国际板的准备?
世界上凡是金融市场发达的国家,大都设立了专门为本国之外的企业上市融资的市场。可以肯定的是,中国资本市场的国际化将是中国走向金融强国的必由之路,是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国际板早晚会推出。但为何国际板却如此不招中国投资者的待见?
点评:当股市沦为赤裸裸的“圈钱工具”,股民只有“用脚投票”。“肥水不流外人田”尚能接受,血汗钱拱手让与外国人怎么接受?
猜想8 证券市场利益链条是否会重构?
“中国的股市就像一个赌场,而且很不规范。赌场里面有规矩,比如你不能看别人的牌,而我们这里呢,有些人可以看别人的牌,可以作弊。坐庄、炒作、操纵股价活动可谓登峰造极。”2001年,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抛出“股市赌场论”,一时引发证券市场巨大震动与经济学界激烈的讨论。
“十赌九骗”,如果股民感觉自己受骗了,他们就会感觉股市像赌场。不说十年以前,光说这十年,不管是公司重组还是资产收购,到处都弥漫着内幕消息的身影;公募基金、券商自营,到处充斥了各色各样的“老鼠仓”;更有甚者,直接打通国家统计局乃至央行的关系,提前窃取重要经济数据,抢占先机牟取私利。如果在中国股市急速扩容和发展的情况下,缺少有力而严厉的监管,以及对内幕交易的“零容忍”,我们可以想象,一座基础不牢的大厦盖得越高,离它轰然倒塌的那一刻也就越近。
点评:“乱世需重典”,资本市场尤其如此。股民希望监管者真正承担起“守夜人”的角色,切莫再让“老鼠”们行走在光天化日之下。
猜想9 退市制度能否更完善?
“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想必每一位投资者在开户时都会得到上述提醒,但是没有一家上市公司在IPO之前得到证监会的上述提醒。这显而易见的不公平背后是,投资者稍有不慎即会遭受巨大损失,而企业一旦上市“圈钱”到手即前程无忧,即使沦为“垃圾股”仍会被爆炒,甚至可以通过壳资源卖个好价钱。
没有完善的退市制度已经成为中国股市广为诟病的症结之一。在主板市场,由于执行唯一可量化的“连续三年亏损”的退市标准,多数“垃圾”企业通过“二一二”重组法,即两年亏损后,通过报表重组做出一个年度的微利,然后再连续两年亏损……如此循环往复,可以赖在市场永不退市;而上市企业规模更小、风险相对更高的创业板本应该是严格退市制度的先行者,但至今久拖不决。
点评:正如专家所言,垃圾股重组后仍是垃圾,一个垃圾股之所以能被第N次重组,因为它每一次被重组之后仍是垃圾!如果是这样的话,不如让那些“垃圾”们早些被剔除出局吧!
猜想10 能否推行上市公司强制分红?
有市场统计显示,从1990年到2011年的21年里,A股的累计融资额高达4.3万亿元,而在上市公司总计1.8万亿元的现金分红中,普通股股东收到的现金分红不超过0.54万亿元。同时还有一个测算数字:在过去21年中,投资者的交易成本超过1万亿元,也就是说,分红额还不足交易成本。
面对铁公鸡似的A股上市公司,面对暴涨暴跌的牛熊转变,股民又如何能够遵循价值投资?
点评:无数股民期待,有那么一天,他们能和中国的优质上市公司一起分享中国经济高增长带来的福利,而不是在“一夜暴富”与“一夜回到解放前”间不断轮回。
晨报记者 王洁 孙春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