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世十周年:全球化浪潮激荡中国经济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2-09 00:59 来源: 经济参考报2001年12月11日,中国叩开了世界贸易组织的大门,迎来了与全球化共舞的新时代。十年来中国经济迅猛发展,从沿海到内陆,从企业到政府,从经济到法制,无不在这场洗礼中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十年变化,中国懂得了依靠保护永远不会有动力,懂得了创新是国际竞争的核心所在;十年变化,中国懂得了善于利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才能推动发展;十年变化,中国懂得了要接受和学习国际规则,更要勇于和善于利用规则维护自身的权益……
张毓强巨石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唯有自主创新才能拥有话语权”
□记者孙韶华北京报道
“十多年的发展经验告诉我们,企业唯有建立自主创新的知识产权体系,形成自己的核心技术,才能在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拥有话语权。”巨石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毓强如是说。
1993年,巨石集团从文化之乡石门小镇搬迁到桐乡经济开发区,重组成立。当时整个公司的年产能只有5000吨,玻纤制品产能更是为零,销售收入仅有3200万元,利润总额不足500万元。在过去的十年间,巨石集团玻纤产能年均增长42.08%,总规模位居世界第一;总资产年均增长46.08%;销售收入年均增长34.03%;出口创汇年均增长36.13%,利润总额年均增长36.98%,纳税总额年均增长102.67%……
是什么让这个从小镇里诞生的企业取得如此飞跃的发展?
张毓强说,因为他们深知,在加入世贸组织之后,和国际巨头竞争的过程中,技术和自主创新能力的竞争才是最为关键的。只有不断依靠科技创新、打造核心竞争力,企业才能不断发展。因此巨石集团生产规模的扩张,不仅仅是金融资本的简单投入和产品产量的简单增加,更大程度上依赖于技术的领先和品质的保障,依赖于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的打造。
“举个例子来说吧,这些年我们的研发投入一直保持在年销售额的3.5%以上的比例,而这已经是在新兴产业中都很高的一个比例了。”张毓强介绍说,玻纤行业是典型的资本、技术、劳动,三密集型,生产线一开,24小时不能停,一旦停了或者其中一个细小的环节出现丝毫偏差,就会导致产品不合格,继而造成重大损失。
就是因为这样的行业特性,使得巨石为了取胜,不得不大力推进技术进步。多年来,巨石集团一直瞄准国际一流水平,不断引进国外先进技术与装备,加快缩短与国际大企业集团间差距的步伐。近三年来,巨石集团共研究开发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100多项,完成以节支降耗为目的的技术改进项目600多项,共申报专利150项。
在张毓强看来,创新为巨石带来的技术进步,是巨石集团从初期的规模领先战略向技术领先战略转型的最重要的内容之一,也是巨石集团从规模带来的效益增长,转变为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促进效益增长的重要途径。
十年来,很多单纯依赖低成本和缺乏核心技术的企业纷纷被淘汰,只有拥有核心技术和创新能力的企业得以存续并继续壮大,这是企业国际竞争力的核心所在。加入世贸组织之后,企业面临的竞争对手和客户需求来自世界各地,在世界经济这个大的舞台上,只有有“份量”的企业才能得以生存和发展。
杭国良君合律师事务所律师
打赢一场贸易救济官司需要多方配合
□记者孙韶华北京报道
今年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第十个年头,也是杭国良代理国际贸易纠纷的第十个年头。在这十年间,从反倾销业务开始,杭国良亲自参与了50多起案件的调查,代理过100多家企业,其中有中国企业应诉外国调查的,也有外国公司来中国应诉的,还有代表中国政府参与WTO纠纷的,案件涉及石油化工、钢铁、机电、纺织品、轻工、农产品等行业。
作为处理外贸纠纷的参与者,杭国良对涉华的贸易纠纷与争端有着深刻的体会。
有这样一个成功的案例让杭国良记忆深刻,他回忆说,在2005年应诉美国盘条反倾销过程中,他们与美国合作律师积极配合,一方面做好倾销部分的应诉准备工作,与最大出口商的生产、销售等部门积极配合,在极短的时间内(通常只有37天的答卷时间)了解企业的生产、销售等情况,制定应诉策略,整理调查问卷所需的资料,另一方面,积极进行无损害抗辩,最终获得了无损害的初裁结果。
“我们与美国合作所及应诉企业的人员都非常高兴,把酒畅谈,因为这实在太不容易了。”
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和WTO救济案件中,律师要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答卷和应诉工作,经常加班加点,临近答卷截止的日期,经常是通宵加班,而出差是家常便饭。
“记得2004年的时候,我们有4个团队在4个不同城市同时通宵加班,以完成答卷。那年在外地出差时间加起来有8个月之多。所以,我们笑称,贸易救济案件不是一般人所能干的,它需要法律、会计、贸易等专业知识,同时需要超强的体力与耐力。”杭国良顿了顿说,但是,通过坚持不懈地努力,维护了中国企业的出口利益,这份艰辛也是值得的。
与贸易争端打了十年交道,也接触过许多中国涉案企业,杭国良说最想给中国企业几点建议。他说,中国企业想要获得较好的应诉结果,需要从一开始就对国外的反倾销反补贴调查非常重视。与中外律师积极配合,在专业律师的指导下,迅速组织企业生产、销售、财务、法律等部门建立应诉团队,制定应诉策略,高效工作,在极短时间内完成答卷。同时,需要和中国商务部进出口公平贸易局、进出口商会、中国其他应诉企业以及国外进口商积极配合,以便在应诉中,尤其是无损害抗辩上获得好结果。
十年前,国内从事反倾销业务的律师事务所还只有几家,而从事反倾销业务的专业律师也只有十几人。而现在,律师事务所已发展到二十多家,从事这些领域的专业律师也发展到几十人,业务领域更是扩展到反补贴、保障措施、WTO纠纷等诸多领域。从最初只是配合欧美律师工作,到整个案件的应诉过程中起主导作用,中国律师团队得到了长足地发展与进步。这与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贸易规模的扩大,以及参与贸易救济与WTO纠纷的广度和深度的扩大密不可分,在此过程中,中国企业也逐渐完成从接受和学习规则到善于利用规则维权的转换。
李成广新控股集团总经理
“失去了保护,却得到了发展”
□记者孙韶华北京报道
“外贸不再只是进出口,而是一种世界眼光。”这是广新控股集团总经理李成评价加入世贸组织时的最大感触。
广新控股集团是2000年6月由广东省属原主要专业外贸公司组建的国有大企业集团。组建之初,公司有外汇优惠,也有进出口经营的配额,到2005年,随着外贸法的正式实施,我国的外贸经营权彻底放开。广新控股的发展优势几乎一夜之间就消失了。
当时,国内大批外贸公司经营困难不得不倒闭破产,广新控股集团面临的生存压力越来越大。“我们能做什么?我们还能怎么做?”这些成为那段时间萦绕在李成和其他集团高管心中最大的难题。“我们只能知难而进,推着石头去爬山。”李成坦言。
当时,广新控股集团旗下的十余家外贸公司基础不同、主业也不同,如何在实现多元化管理中减少风险是个巨大的挑战。与此同时,要想开拓新的产业,将外贸经营与产业运作结合起来,依靠什么路径去实现?
广新控股集团逐渐意识到,可以利用自身具备的一些优势,比如人才优势、管理优势、诚信优势,以战略合作为手段,以加快专业化经营、实业化发展、产业链协同为重点,发展有竞争优势的主业,实现传统外贸企业的“落地生根”,培育一批主业突出的现代企业。
金融危机之后,集团抓住机遇,通过实施跨国并购,投资并购了澳大利亚、马达加斯加和玻利维亚等国家价值超千亿元的一批矿产资源项目,并获得矿产品分销权,走上了跨国经营之路。
从2005年至今,广新控股集团销售收入翻了一番多,资产总额增加了近5倍,净资产增加近6倍,利润增加10多倍。同时企业内部结构在转型过程中发生了质变,培育了五大支柱产业,拥有了六家国内外上市公司,打造了8个中国名牌及驰名商标,26个广东出口名牌,建立了18家技术研发中心,培育了152项技术专利,培养和发展了一批全国乃至全球最大的生产基地,成为主业突出、产业链明显、具有强大竞争力的国际化企业集团。
“可以说,入世十年,我们失去了国家保护,却得到了发展。”李成说。
加入世贸组织之后,随着外贸经营权的放开,我国传统的外贸公司面临巨大的生存挑战。他们不得不摆脱对国家保护政策的依赖,走上开放性的平台求得生存与发展。依靠保护企业永远不会有动力,正是开放带来的更加透明和公平的竞争,让无数中国公司走向了真正的成长。
李静深圳市法制办研究员
“地方立法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记者孙韶华北京报道
加入世贸组织十年间,中国地方立法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深圳,作为新中国改革开放的“桥头堡”,正是一个典型,也是中国法制化进程推进的一个缩影。
深圳市法制办研究员李静介绍说,2001年,深圳市以WTO协定的规则为依据,对法规、规章进行清理。通过此次清理,市人大常委会和市政府分别于2002年4月和5月审议决定废止和修改20件与WTO规则和我国入世承诺不符的法规和规章,其中废止法规1件,修改法规7件,废止规章5件,修改规章7件。
比如说,根据我国政府的入世承诺:取消对所有企业取得外贸权的出口实绩、贸易平衡、外汇平衡和经营的要求,以及入世后三年内逐步放开外贸经营权。深圳市于是删除了《深圳经济特区外贸企业进出口业务管理暂行规定》等规定中根据出口实绩授予进出口经营权的规定。
“除了法律法规清理外,还要将WTO协定一致性要求贯彻在地方立法的每一个环节中。”李静说,2000年7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颁布实施。深圳除享有经济特区立法权之外,又享有了较大市立法权,立法权限、形式和范围得到了进一步的扩大。而由于深圳立法主要是市场经济立法,有许多规定涉及到WTO规则。比如说,深圳地方立法可能涉及到的WTO原则主要有最惠国待遇原则、国民待遇原则、市场准入原则和透明度原则。深圳地方立法可能涉及的WTO规则有货物贸易规则、服务贸易规则、知识产权规则。
作为地方法制办的公务员,李静说,她最大的感触就是,虽然WTO协定是在1947年关贸总协定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多边贸易协定,旨在约束和规范成员方政府的贸易行为,但其规则却蕴含了诸如自由、平等、公开、公平、秩序等基本法律价值。
此外,WTO规则虽然内涵是市场行为,但是对政府管理市场的行为也提高了要求。这不仅促使了我国加快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也促使管理市场的政府完成在管理观念、职能、方式和体制方面的转变,减少对市场的不当干预。推进了市场化和法制化的过程。
“加入世贸组织以来,地方立法天翻地覆,再过十年会更加令人瞩目。”李静说。
加入世贸组织之后,知识产权法、新修订的对外贸易法等大批新法律法规先后生效。10年来,我国按照加入世贸组织议定书的有关规定,制定、修改、实施了一大批法律法规,为我国履行入世承诺扫清法律障碍。10年来,中国进行了历史上最大的法律法规清理工作,涉及3000多个中央一级法律法规和部门规章,19万件地方性法规规章。
王修芹中演公司文化交流中心副总监
中国演出市场爆发式增长
□记者文婧北京报道
采访中国对外演出公司(以下简称“中演公司”)文化交流中心副总监王修芹是一个周末的下午,他刚刚参加完中俄舞台艺术对话活动。活动结束后,还不断有人找他洽谈合作事宜,本应中午就结束的公务从而一拖再拖……到了下午两点,他才抽出点空儿来。
“遥想中国刚加入世贸组织那会儿,我们部门可没这么忙,2003年时,中演公司文化交流中心总共接待了15个国外团体,派出去7个中国团体,一年也就22个团的工作量,接待派出人数一共500多人。我们部门当时一共7个人,工作相对清闲的;可从2006年开始,我们接待、派出的团体数量都呈现出爆发式增长,现在每年接待团体50个左右,派出团体也超过20个。去年我们接待的国外艺术家超过1400人,派出的中国艺术家也接近800人。接待派出团体的人数也越来越多,演出水平越来越高。”王修芹说。
王修芹表示,以前都是在国际市场已经红过了、演滥了的团体,最后一个才能到中国来,比如说音乐剧《猫》等;但是现在不一样了,加入世贸组织这十年来,中国人了解全球演艺界流行趋势的渠道越来越多,现在,正流行的、正当红的团体,也能演到中国来,中国演出市场几乎是跟国际同步的了。
与此同时,中国的团体也越来越多地采用商业运作的形式,走进世界级艺术殿堂。更令王修芹喜悦的是,演出公司的操作水平也越来越国际化、专业化了。“我们这几年做了很多国外的团(来华演出),带出了一个非常好的队伍,我们的人能跟国外专业演出公司进行非常专业的对话———可以说,十年来,中国演艺行业本身也有了一个跨越式的发展。”他说。
“现在我每天跟外国经纪机构和演艺团体进行大量的沟通交流,都成了常态化的事情,可跟十年前大不同。”王修芹回忆道表示,“随着工作国际化程度的加深,我们的工作流程也简化很多,2007年以前还需要发传真,现在基本上就全用电子邮件处理了,花在一个项目上的时间越来越少,工作效率越来越高。”
对于越来越广泛的同世界文化演艺的交流,王修芹及其部门的同事们也感到了压力和挑战:“我们对自身工作上的要求第一就是要多学习,比如,明年1月初我就去纽约参加文化部第二次赴美‘文化贸易与产业交流项目’,跟国外同行多接触、多学习;另一方面,我们也要多培育新人,尽早打造好一个专业的团队,去适应将来日益繁荣的中外文化交流。”
加入世贸组织以来,中国文化产业与全球交融越来越深,以影视、文艺演出为代表的国外文化产品不断进入中国市场,丰富了国人的娱乐生活,开启了一扇了解外界的窗口。同时,中国的文化产品也出口海外,演出水平也越来越国际化、专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