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董高瞻:债务的赌场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0-31 12:55 来源: MSN财经

  董高瞻

  资本的力量无所不能,人类的想象力无远弗届。二者结合会是什么样子?

  看看名目繁多的金融衍生品就能略知一二,那些以货币、债券、股票、利率等传统金融产品为基础,以杠杆性的信用交易为特征的金融衍生品,是华尔街天才的发明,是金融创新能力的象征。

  近二十年来,以债务为基础的衍生品充斥着全球金融市场。这些交易,不创造任何附加价值,赢家赚取的,即是输家损失的。每一次交易,都是一次对赌。全球已是一个衍生债务的赌场。而且,借助于互联网,这已是一个以千万亿美元计的赌场。

  所有的债务都可包装成金融衍生品,作为资产在国际市场上交易。由于杠杆放大效应,交易者可能藉此获取巨利。财帛动人心,全球投机者趋之若鹜。

  监管不力,导致全球债务市场渐趋失控。2008年以前导致金融危机的次贷衍生品,有的改头换面,有的依然故我。各国政府一直在说加强监管和控制,但雷声大雨点小,并没有多少实质性的动作。全球债务规模仍在快速膨胀。

  至2010年底,美国联邦债务总量已超14万亿美元,联邦政府的2011预算的净利息支出为2070亿美元,这还不包括各州和地方市政债务、企业私人债务等。

  日本的国家债务,包括发行的国债、借款和短期证券等,也将在2011年逼近1千万亿日元,约12万亿美元。

  欧洲的债务危机更是耳熟能详,希腊的公共债务总额超过3000亿欧元,西班牙超过1万亿欧元,意大利约2万亿欧元,葡萄牙和爱尔兰等各有数千亿欧元的公共债务缠身。

  这些国家债务,还有名目繁多的企业债,大都经过包装和证券化,作为资产充斥着各国主权投资基金和对冲基金的组合,占据着保险公司和银行的帐户,每天不停的被买进和卖出。

  评级机构还为这些债务组合打上标记,保险公司为它们提供担保,还有国家信用为它们背书,看起来一切都稳当妥帖。其实,任何包装都无法改变债务的本质,好比一个骗子,在餐馆大快朵颐之后,无钱付账,被扔出门,却换了一身名牌,又回来了。衣冠楚楚,只不过为了下一顿白食而已。

  这些打包成金融衍生品的资产组合,并不会降低整体市场的投资风险,它仅仅是将风险进行了转移。风险在不断转移分散的同时,也变得越来越隐蔽。以致最后,除了投行和评级机构的推荐,买家根本无法了解标的资产的好坏。

  这些衍生资产的面具背后是什么?是抵押,是欠条,是不同货币的利息互换,是今天和未来的协议对赌。说到底,都是债务,是纷繁复杂的数学换算后的债务,是用杠杆工具放大了的债务,是抱成团,结成块,酝酿着泥石流和火山灰的债务。

  历史上的中国对债务并不陌生。有宋一代,国力孱弱,给辽金的岁供主要是白银和绢匹,刘克庄诗中写道:“从此西湖休插柳,剩栽桑树养吴蚕。”到了清代,庚子赔款白银四亿五千万两,马关赔款二亿二千万两,黄遵宪曾写:“刮地难偿债,台高到极天。行筹无万数,纳币一千年。”中国人对债台高筑没什么好感,更多的是厌恶和恐惧。

  世易时移,今天的中国对债务发行的偏好,不亚于西方发达国家。中国在短短的七八年间,已有庞大的地方政府债务堆积。据央行《2010年中国区域金融报告》,到2010年底,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借款已超14万亿人民币,如果以7%的利率计算,一年的利息支出将高达万亿。这还不包括国债的应付利息。

  这些债务和利息,归根到底,都需要企业和个人通过税收和各种行政收费来支付。无论以何种方式清理和偿还,最大的付出者永远是默然无语的底层民众。所以我们不奇怪,为什么中国GDP每年有两位数的增长,而大多数人还在为生存而挣扎。蜗居和蚁族已是城市青年的生活常态,欠薪讨薪与农民工如影随形,房价、择校费、医疗费节节攀升,强拆之风禁而不止。当财政收入都用来支付利息和到期债务的时候,改善民生只会是惠而不费的空谈。

  MSN财经频道正式开放网友投稿,原创经济时评可发至xinlmsn@sina.com。详见MSN财经频道征稿启事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