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百年柯达沉浮路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1-30 09:33 来源: 北京日报
  东方IC供图   东方IC供图

  10年前,靠一盒盒红黄色纸壳包装的胶卷,柯达全球营业额达128亿美元,员工总数约7万人;10年后,这家百年老店提出破产保护申请,股票或许将在纽约证券交易所黯然退市……

  醒目的黄色作底色,铺满了整间店门;招牌左上角重重一抹红色,是经典的柯达商标。商标旁,则是黑色的“柯达”两个大字。广渠门附近,在一个居民小区鳞次栉比的底商之中,一家柯达影像加盟店静静伫立。

  店老板王啸坐在店堂正中一台一人多高的相片打印机前,正帮客人打印证件照。这台巨大的打印机通体亮黄,左上角一枚红色的柯达商标,也如同店门一样,处处显示着自己出身“名门”。

  王啸不知道的是,这枚黄底红字的名门商标,已被蒙上一层厚重的阴影。大洋彼岸的这家世界最大的影像产品及相关服务生产和供应商,正经历成立以来最大的危机。

  日前,柯达在纽约依据美国《破产法》第十一章提出破产保护申请,根据公告,其在纽约证券交易所黯然退市或许只是时间问题。

  8000家冲洗店的困境

  听说有人要买胶卷,王啸低头略微琢磨了一下,走进了店堂一侧的库房。“好久没卖胶卷了,一下子忘了搁在哪儿。”由于平时买的人太少,柜台里都不搁胶卷,王啸只能上库房拿。

  胶卷装在红黄两色的纸盒里,轻轻一摇,能听见塑料圆筒和纸盒摩擦的“沙沙”声。纸盒上一个汉字都没有,原装进口货,最醒目的依然是那枚鲜红的“KODAK”商标。

  正是这小小的胶卷,帮助柯达站上了影像产业的世界之巅。

  1880年,乔治·伊斯曼在美国纽约州的罗切斯特成立了伊斯曼干版制造公司,利用自己研制的乳剂配方制作照相机用干版胶片;1888年,伊斯曼公司正式推出了柯达盒式相机。

  业界评价,伊斯曼把普通大众从“谜一样”的摄影技术和暗房中解放出来,使没有拍照经验的人也能胜任这类相机的使用。

  在胶卷诞生之后,柯达迅速占据了全球三分之二的市场份额,是毫无疑问的绝对王者。1930年,柯达占世界摄影器材市场75%的份额,利润占这一市场的90%;1966年,柯达公司的海外销售额达到21.5亿美元,在《财富》杂志中排名第34位,纯利居第10位;1975年,柯达垄断了美国90%的胶卷市场以及85%的相机市场份额。2002年,柯达的全球营业额增至128亿美元,全球员工总数约7万人。

  这股影像浪潮伴随着改革开放的脚步,同样走进了中国市场。1994年,柯达快速彩色冲印店正式进入中国,至2003年,遍布国内城市大街小巷的柯达冲印店已经接近8000家。从城市到乡村,黄底红字的柯达商标和“柯达,串起每一刻”的广告语深入人心。

  王啸同样是这股浪潮的受益者。“上世纪90年代那会儿流行‘傻瓜’相机,大家都认柯达的牌子,每天光是卖胶卷就能卖100多卷,再加上底片冲洗,利润挺可观。”王啸说,以前影像加盟店的业务分为三块,胶卷销售、底片冲印和数码冲印,在上世纪90年代,前两块业务的营业额占到80%至90%。

  十年间市值蒸发9成

  然而,技术革新的大潮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呼啸而来。随着近十年来摄影技术渐渐从胶片向数码转变,全球胶卷消费市场以每年10%的速度急速萎缩。

  就在各大相机生产厂商纷纷认清大势,将未来的发展方向确定在数码领域的时候,作为曾经的摄影业巨头,体大身沉的柯达却牢牢抱住胶卷—这个让自己飞黄腾达的宝贝,陷入了深深的犹豫。

  由于担心其胶卷销量受到影响,柯达一直未敢大力发展数字业务,逐渐被数字化潮流所淘汰。

  数据显示,1997年以来,柯达仅有2007年一年实现全年盈利。而柯达的市值从1997年2月最高的310亿美元降至21亿美元,十余年间市值蒸发了9成以上。

  在此期间,柯达也曾试图转型。2003年9月,柯达正式宣布放弃传统胶卷业务,向新兴数字产品转移;2006年,柯达更换公司标识;2009年,柯达实施二次战略重组,裁员幅度高达50%。但是,在传统胶片市场的巨额投资成了柯达转向数码市场的沉重包袱,这些转型并没有为柯达挽回颓势。

  就在柯达步履蹒跚挣扎在转型之路时,王啸也渐渐感到了经营的压力。

  “2008年以后,数码相机越来越流行,就连手机的拍照功能也愈发强大,用胶卷拍照片的人不断减少。”王啸记得,胶卷销售和底片冲印,这两块原本最赚钱的业务迅速萎缩。到了现在,一个月胶卷的销量还不到10卷,底片冲印的营业额更是萎缩到原有的1%左右。

  “原来都是拿着底片来,给开张小条,过两天再来取照片;现在都是带着U盘来数码冲印,现冲现取。你看看我这店里,哪还有底片。”王啸有些无奈。

  传统业务在萎缩,王啸得想别的辙,柯达影像加盟店也尝试推出新的业务。现如今的店门外,张贴着“打字、复印”的招牌,店里的一台打印机算是影像业务的拓展;柜台里原本放胶卷的位置,被各式各样花花绿绿的水晶相框、马克杯取代,消费者可以将照片印上去,当做创意礼品。

  不过,这些业务还是抵不上当年胶卷销售和底片冲印带来的丰厚利润。王啸说,现在主要的收入来源还是依靠数码冲印,但利润并不高。“打印照片的门槛越来越低,买台打印机,配上相纸,自己就能在家打印照片,客流量减少是不可避免。”说起影像加盟店未来的打算,王啸多少有点迷茫。

  同样迷茫的还有柯达。

  在无奈申请破产保护之前,柯达的平均收盘价已连续30个交易日位于1美元以下,不符合纽交所的上市要求。柯达因此在1月初宣布,该公司已收到纽约证券交易所警告,如果未来6个月内股价无法上涨,则有可能退市。2011年,柯达数度传出破产传闻,当年股价跌幅超过80%。柯达表示,由于公司面临着流动性挑战,并不能保证在未来6个月的期限内能够达到纽交所的上市标准。

  资不抵债重组路难行

  “董事会的成员和整个管理层一致相信,为了柯达的未来,这是不得不走出的一步,也是正确的一步。”柯达董事长和CEO佩雷兹在申请破产重组声明里的话,依然显露出这家昔日巨头转型谋求变化的决心。

  谋变谈何容易。柯达提交的破产重组申请文件中显示,柯达的现有资产为51亿美元,但是债务已经达到了68亿美元,百年老号居然身处严重的资不抵债中。

  柯达称,该公司及其美国子公司已根据破产法第11章,向美国一家破产法院申请业务重组。美国以外的子公司不包括在申请范围内。柯达表示,此举将加强其美国及海外资产的流动性,将非战略知识产权商业化,妥善解决遗留负债问题,专注于最有价值的业务。

  佩雷兹表示:“柯达正采取激进措施来完成企业的重组。同时,我们已建立了我们的数字业务,并已成功退出一些传统领域。我们关闭了13家制造厂,130个加工实验室,从2003年以来裁员总计4.7万人。我们必须进一步改革我们的成本结构并出售非核心知识产权。我们期待着与我们的股东一道将柯达转变成一个高效、世界级的数字影像与原材料科技公司。”

  为了达到佩雷兹给出的这一目标,柯达本月10日对业务结构进行了重组,将其业务部门从三个减少至两个,重组后的两个部门分别是商业部和消费者部。他们将吸收该公司胶卷部门的部分业务,同时还将大力发展新的打印技术,以期实现自救。

  此外,柯达还从花旗集团获得破产保护企业9.5亿美元贷款额度,贷款期限为18个月,用于改善流动性以及运营资本。贷款额度还需要获得法庭批准并有一些前提条件。该公司相信,在破产期间,公司有足够的流动性来维持运营,公司将继续向消费者提供产品与服务。

  在摔了个大跟头之后,柯达缓缓启程。佩雷兹表示,柯达预计在2013年完成在美国业务的资产重组。显然,留给这家昔日霸主自救的时间,已不到两年。(记者 杨汛)

  记者手记

  技术革新 无人可挡

  我父亲是个摄影爱好者,年轻的时候身背一台“海鸥”相机四处采风。印象中小时候,家里总是堆着大量的胶卷,而去暗房里看冲洗照片的过程,更是难得的奇妙体验:一串底片在显影液里来回漂上几次,再用夹子挂在通风处,慢慢地就显出了人影。

  多年之后,摄影技术的飞速革新让这一幕早已成为过去。到今天,人们已经不常捧起相册,而习惯于在电脑显示器上浏览照片,就连最普通的智能手机都配上了500万像素的摄像头。数码影像时代在十多年间,以前所未见之势席卷全球,改变了之前关于影像的几乎一切定义。

  商者,诡道也。市场发展改变时,自身没有做出积极有效的转变迎合市场,在商言商,柯达最终的没落只能说咎由自取。柯达之败,一如曾经的显像管电视霸主法国汤姆森公司,在平板电视崛起之后,逐渐淡出了人们视野。

  技术的发展犹如一艘高速航行的巨轮,跟不上潮流的落伍者终究被一一抛弃。只是当我们抬起头凝视百年老号柯达黯然离去的背影时,就像凝望着一张发黄的老照片,难免有些怅然若失。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