渣打房贷加息记:一次有中国特色的利率试验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2-20 10:17 来源: 南方周末在一个尚未完全放开管制的市场上,利率如何市场化?渣打银行的房贷加息事件,提供了一个充满中国特色的样本。
外币贷款的幸福与烦恼
2月份,吴玉不停地往渣打银行跑,因为外币贷款带来的幸福突然变成了烦恼——她的房贷按揭利率突然上涨了一倍多,2011年是3.1%,2012年要变成7.5%。
在2011年11月份之前,以美元计价的外币房贷给她带来的是“幸福时光”。
2010年初,吴玉夫妇看中了深圳一套总价约300万的房子。新加坡籍丈夫符合申请外币贷款的条件,他们选择“到外资行贷外币”。
从2002年3月起,外币贷款就已经实现了利率市场化。也就是说,贷款利率的高低完全由商业银行与客户协商而定,相互可以讨价还价。
经过比较,他们选择了渣打银行——该行的基准利率是3.25%,给予他们优惠后的利率是2.6%。在所有的外资行中,这是她找到的最低的利率水平,“而且渣打的声誉也好”。
凑巧的是,吴玉的姐姐也在那个时候买了一套总价差不多的房子。姐妹俩各自的贷款总额、期限、还款方式都一样,不同的就是贷款的币种和利率水平。
吴玉夫妇贷款30万美元,按当时人民币对美元汇率1:6.8折算,约为204万元人民币——月供是1600美元,相当于人民币1.09万元。而吴玉的姐姐贷款200万元人民币,月供1.33万元——按人民币来算,吴玉的贷款总额多出4万,但每个月却少供2400元。
产生这种“倒挂”的原因在于,人民币按揭贷款必须在人民银行所规定的贷款利率的优惠范围内——打了8.5折后,吴玉姐姐的年利率是5.05%,比吴玉的2.6%几乎高出一倍。“当时我姐姐开玩笑说,嫁个老外当老公,好处就是还房贷便宜。”吴玉对南方周末记者说,当时她以为外资行会一直都具有这种“保持低利率”的优势。
从2010年4月开始,国家对房地产市场进行调控,其后人民银行两次加息。同时,拥有加息“自主权”的渣打银行对吴玉2011年的房贷也加了0.5%的利息,年利率为3.1%。
然而,人民币的不断升值,延续着吴玉的美好时光。到了2011年末,人民币对美元升值到1∶6.3的水平,这意味着吴玉的房贷月供折合成人民币约1.06万元,反而比加息前还少。
但“幸福时光”在2011年11月戛然而止。
当年9月下旬,渣打银行向吴玉夫妇发出通知,从当年11月起,其按揭房贷利率已上调至7.5%。
而忙于工作的吴玉夫妇直到12月中旬才反应过来:他们的房贷月供从不到1700美元,飙升到约2300美元,相当于1.45万人民币。而她的姐姐,经过了人民银行2011年的三次加息后,房贷月供是1.43万元。
过完年,吴玉开始一次次找渣打“理论”。
组团“砍价”
更多的人,正在结盟抗议,甚至组团上访。
从9月下旬渣打中国发出加息通知起,就陆续有人在微博(http://weibo.com)、博客上组团抗议。
这些渣打客户们相互交流信息,尤其是各自“被加息”后的最新利率水平——例如,有从2.6%加到6.1%,从3.15%加到6.5%的,也有从4.5%加到8%,甚至最高加到9%的。基本上加息的幅度都在90%以上。
之所以出现各种不同的利率,渣打中国称“每个客人所适用的实际利率根据客户的具体情况、信用状况以及与银行的整体关系来确定,不同客户之间存在差异”,即会依据其所制定的基准利率作各自调整。
11月6日,一个由33人组成的“渣打按揭苦主团”公开表示,联名写信给渣打中国相关负责人、中国银监会和中国人民银行,抗议此次大幅提高按揭贷款利率。
这场颇具声势的抗议行动很快见效。其中一位“团员”向南方周末记者表示,他们有相当部分人的按揭利率“砍价”调整为4.5%—4.7%。
这鼓舞了其他抗议加息的“后来者”。12月22日,一个“渣打按揭维权团”到上海银监局上访,其中一位团友称“得到了监管部门领导的热情接待”。
“我们还接触到了渣打中国的高层。”一位在上海的“维权团”成员表示,正是监管机构的介入,使得渣打后来提高了派出的接待人员级别。
至于这些“抗争”的结果,当南方周末记者逐一向他们核实时,大部分成员以“承诺保密”和“还要继续谈判”为由沉默以对。
利率定价的中国难题
虽然外币贷款已经实现了利率市场化,但在金融管制尚未完全放开的中国市场上,如何在合同中约定定价标准,却颇有争议。
“究竟是以何标准来定价?”这成了大多数房贷客户的质疑焦点。他们认为银行是“店大欺客”,合同中存在“霸王条款”:贷款合同规定银行可以“随时单方面”调整贷款利率,而调整利率的标准和条件不透明。
“我们咨询过律师,应当以伦敦银行同业拆借利率(LIBOR),或者香港银行同行业拆借利率(HIBOR)作为外币贷款的基础利率。”吴玉对南方周末记者说。目前,6个月美元的LIBOR利率在0.6%水平上下浮动。
而渣打中国对南方周末记者的采访回复称:渣打中国作为一家在中国本地注册的法人银行,其运营服从中国监管部门的监管和指导,其资金成本受制于国内外币资金拆借市场的供求况。“相较于其他市场,尤其是香港地区市场,渣打中国无法直接挂钩海外市场资金拆借水平(比如美联储基准利率,伦敦同业市场隔夜拆息LIBOR等)作为利率调整的标准。”
从渣打的说法看来,大幅加息的原因是缺钱——“外币住房抵押贷款利率是由外币资金在国内市场的供求关系决定的。”国内货币政策、市场信贷以及人民币汇率的变动,都会引起国内市场外币资金成本的变化,从而影响外币住房抵押贷款利率。
从2010年6月份起,人民币汇率改革重启,人民币对美元再次快速升值。“商业银行有外币都会卖给央行,谁也不愿意拿在手上”,长期关注外汇问题的复旦大学金融系副教授陆前进表示,从事外币贷款业务会处于“无米下锅”的窘况。
资金紧张,外资银行在中国内地市场拆借的成本就越来越高。据了解,目前,中国的同业拆借市场上6个月美元利率早已在5%以上。这意味着外资借入一笔资金后,收益起码要在5%以上才能不亏本。
此外,外资行可以向母行和海外市场拆借外币。这样做的成本低得多,但受到外债额度限制,每家外资银行只能在国家发改委规定的外债额度中借入资金。而渣打内部人士透露,到了去年11月,该行的外债额度几乎用光了。
吸储大战,也由此在外资行之间展开。在去年第四季度,渣打、汇丰、花旗等外资银行均推出了外币存款优惠活动,优惠利率为原利率的3-10倍。其中,渣打3个月港币利率上涨10倍以上,而对部分大额美元存款利率给予4.2%的特优利率。
在这样背景下,外资银行大多都调高了贷款利率,花旗银行甚至自2011年下半年以来就暂停发放外币房贷。
但这些外资行的利率依然普遍低于人民币按揭贷款7.05%的基准利率,而且东亚银行、星展银行等表示,他们没有调整存量客户外币房贷利率的计划。
相比之下,渣打中国不仅按揭基准利率高达“美元8%、港元7%”,而且还向存量客户动手,可见其经营成本之高。
也正是这样,渣打遭遇了这次“房贷加息事件”。
有趣的是,相比中国内地的情况,渣打银行在香港的“加息战”中也表现积极。2011年,香港银行业经历了按揭贷款“连串加息”的历程,其中,渣打银行在2011年9月至11月不到两个月时间即两次出手提高利率。
“香港的银行几乎去年全年轮番加息,没见香港地区有人抗议加息的。”一位银行业观察人士如是说。
在利率充分市场化的地区,银行的按揭贷款的基准利率会紧盯市场利率,每月还款额根据变动的市场利率进行计算。这些市场上,很少会发生争议。
(应受访者要求,吴玉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