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山东首富谈自建电厂:被高电价和垄断逼的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5-25 10:03 来源: 法治周末
图为山东魏桥创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士平。(资料图片)图为山东魏桥创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士平。(资料图片)

  “魏桥电”挑战电力法

  民企自建电厂,对企业来说意在节约成本提高利润。但若站在一国电力体制的高度来看,其意义恐怕不仅于此,真正打破既有的垄断,在法治环境下形成电力市场的有序竞争或许才是“魏桥电”的价值所在

  法治周末记者马树娟

  山东首富自建发电厂,而且电价比国家电网要低三分之一。

  初夏时节,张士平掌舵的山东魏桥创业集团自建电厂并廉价发电的消息挑动了公众的神经。市场普遍期望电力由电网公司统购统销的体制能借此有所突破,有业内人士更是将其赋予了电力体制改革山东版“小岗村”的标签,希望“魏桥模式”能够成为继二滩水电站之后促成第三次电力体制改革的一大契机。

  不过,官方对魏桥电(魏桥创业集团自备电厂发出的电)“不合法、不安全、不环保”的表态无疑给市场的乐观期待泼了一盆冷水。

  同时,有媒体报道称,目前魏桥创业集团已经选择了一条对自己相对安全的解决之法:与国家电网达成和解共识,自备电厂的电力在满足下属企业及周边商户用电后将重新并入国家电网下属的山东电网。

  那么,魏桥电是否已被国家电网“招安”?被业界赋予改革意义并寄予厚望的“魏桥模式”是否会就此夭折?

  魏桥集团工作人员称“领导出差,需回来后层层审批方能答复”。截至法治周末记者发稿,魏桥创业集团仍未回复。

  “逼上梁山”

  我是被高电价和垄断逼上梁山的!我们是为了彻底摆脱不合理电价和电力部门的束缚

  魏桥创业集团的电力系统始建于1998年。谈及为何要建自备电厂,魏桥创业集团的创始人张士平曾如是感叹:“我是被高电价和垄断逼上梁山的!我们是为了彻底摆脱不合理电价和电力部门的束缚!”

  魏桥创业集团以纺织起家,目前已是世界最大的棉纺织企业。在2011年发布的“胡润百富榜”中,张士平家族以300亿元的财富名列第19位,也是山东首富。

  “过去,用电力部门的电,我们受尽了窝囊气。电价高不说,还动不动就停电,你一点办法也没有,求爷爷告奶奶是家常便饭。”作为实业家,张士平没少吃电力垄断的苦。由是,也不难理解张士平何以自掏腰包办起电厂。

  当然支持张士平创建电厂的还有魏桥创业集团不断壮大的产业规模和企业实力。记者了解到,2011年魏桥创业集团实现销售收入就超过了1600亿元。

  魏桥创业集团在棉纺织产业之外,还涉足电解铝、氧化铝等领域。这些高耗能产业的上马,更是带动了魏桥集团自备电厂装机容量的快速提升。最初,魏桥创业集团的自备电厂装机容量仅为7.8万千瓦,随着2006年魏桥电解铝和氧化铝项目的扩容,电厂装机容量已扩大到220万千瓦。

  其实,被“逼上梁山”只能说是魏桥创业集团自建电厂的原因之一,其另一个主要动力还源于自建电厂给企业带来的可观利润。

  据法治周末记者了解,魏桥创业集团系统供电成本不到0.3元/度,而当地工业用电价格接近1元/度。业内人士指出,相对于魏桥集团上千亿元的产业规模,每年自备电厂节省的成本当以亿元计。

  对企业来说节约了成本就是创造了效益。可以说魏桥集团的企业实力让其建设大规模装机容量的自备电厂成为了可能;而自备电厂带来的低成本效应,也让魏桥集团的商业版图日益扩大。

  低成本的诱惑,使得企业难以抑制发展和扩张自备电厂的冲动。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除了魏桥集团外,还有晨鸣纸业等大型企业都拥有自备电厂,而且装机容量非常可观。

  低成本密码

  低水平的环保投入,一方面降低了自备电厂的运营成本;另一方面也是官方诘难魏桥电的重要理由

  魏桥电较国家电网的电低了三分之一,这对用电企业和老百姓而言,无疑具有极大的吸引力。

  一家民营企业的自备电厂何以给出比专业的国家电网还低廉的电价?

  刘凡(化名)2005年从国内某电力大学毕业后,曾签约魏桥创业集团下属的自备电厂,当时公司承诺的待遇为每月不到3000元。不过刘凡最终选择了毁约,因为他有了更好的去处。

  刘凡告诉法治周末记者,自己后来签约至国电集团下属的一家坑口火力发电厂,当时公司给出的待遇为每个月近10000元。当然随着煤炭价格逐步走高,所在企业的盈利能力也逐步下降,刘凡表示目前每个月的实际待遇约为6000多元。尽管如此,也还是比魏桥创业集团自备电厂的收入高出了许多。

  较低的人力成本显然是魏桥集团自备电厂低成本运转的重要原因之一。

  除此之外,魏桥集团所用机组多为6万千瓦机组,刘凡告诉记者,自己所在的企业目前主流机组都为33万千瓦,甚至还上了一台60万千瓦的机组和一台100万千瓦的机组。

  “机组先进一些,其煤耗量就会下降很多,造成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也相对要小一些。然而,即便如此,我们也被当地环保局盯得死死的,企业为此花重金购买了脱硫、脱硝设备。这当然会影响企业的效益。”刘凡说。

  工作期间,刘凡和同事曾被所在电厂派去内蒙古一家羊绒集团自备电厂从事运营维护工作。他明显地感受到自备电厂不仅经常满负荷运营,机组利用小时数高,而且环保的投入跟国电集团相比差别太大了:“尽管也有脱硫装置,但平时只有在环保局来检查时用,脱硝装置则根本没有。”低水平的环保投入,一方面降低了自备电厂的运营成本;另一方面也是官方诘难魏桥电的重要理由。

  山东当地一位电力系统人士告诉记者,在山东,每一度电中含农网还贷资金2分钱、三峡工程建设基金0.7分钱、城市公用事业附加费1分钱、库区移民后期扶持资金0.88分钱、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0.1分至0.4分钱等一系列费用。而用自备电厂发电的魏桥创业集团则不用承担这些,仅这一项就占到了一般电厂发电成本的10%左右。

  除此之外,华北电力大学教授张粒子还指出,目前社会用电的电费中包含了税费和基金等项目,一般电厂发电后的电费收入是要纳税的,而企业的自备电厂则完全等同于该企业的一个电力生产车间,不必缴纳任何税费,从而降低了成本。

  由此,自备电厂的低成本优势愈发明显,而这也促使自备电厂在山东这个多资源型、重化工企业的省份遍地开花。

  据山东省发改委的统计,截至2011年,该省共有179家企业建立了自己的企业自备电厂。而魏桥集团无疑是其中的佼佼者,自备电厂生产的电力除了供应自己旗下庞大的产业帝国,还将经营的触角伸向了社会供电。

  不过,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则认为:“魏桥电的低成本跟国家电网没有可比性,如果按照对国家电网的环保、安全、监管标准来要求魏桥电,其成本未必更便宜。”

  博弈电网电力法待修订

  已经颁布17年的电力法已难担当规范现行电力市场、推动电力体制改革的大任,是时候对电力法和一些法规进行调整和修订了

  法治周末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就在魏桥集团下属的发电厂不断发展壮大的过程中,同国家电网之间也是嫌隙日生。

  在同国家电网的多次交锋中,两者的冲突更是由“文斗”演变为“武斗”。

  据当地知情人士透露,双方最大规模的一次冲突发生在2009年,地点在山东省惠民县李庄。冲突焦点就是魏桥集团欲将自己的电输往惠民县,而国家电网以维护输电线路安全为由进行阻拦。当时共有近1000人参与这次武斗,该事件被当地人称为“李庄聚众”。魏桥集团最终取得了胜利,这也使得魏桥模式在山东发展壮大。

  其实不单是作为民营企业的魏桥集团同电网冲突加剧,地方电力企业同国家电网的冲突也不时上演。

  今年4月25日,陕西地方电力集团公司(以下简称陕地电)和国家电网陕西省分公司之间发生武斗。这已是4年来双方发生的第二次激烈冲突。

  在专家的眼中,这些纠结于电网的冲突本身就意味着对现行制度的冲击。

  “其实无论是陕西地电和国电之间的冲突,还是魏桥电同国电之间的矛盾,都是对电力法确立的电力专营制度的突破。”华北电力大学电力法副教授王书生对法治周末记者说。

  不同于学者的认可,从官方的公开表态来看,“魏桥模式”并未得到肯定。

  发改委价格司一位负责人就此表态称:“对于当地老百姓来讲,当然希望自己用的电越便宜越好。毫无疑问,企业自备电厂的电用起来肯定便宜很多,但这不符合电力法,安全、环保方面也有问题。”

  我国电力法第25条规定,供电企业在批准的供电营业区内向用户供电,一个供电营业区内只设立一个供电营业机构。这就意味着魏桥创业集团可以发电供自己使用,但如果电力富余就应当卖给国家的电网公司,而不能擅自对外销售。

  但王书生认为,其实早在魏桥电之前,国家电监会着力推动的大用户直供电模式(即由发电企业同用电大户直接就用电量和电价进行谈判,电网只收取输配电费用)已经对电力法第25条有所突破。

  “当现行实践屡屡对既有法规造成突破时,就该考虑既有法规的适应性了。”在王书生看来,已经颁布17年的电力法已难担当规范现行电力市场、推动电力体制改革的大任,“是时候对电力法和一些法规进行调整和修订了”。

  电改“小岗村”

  在电网垄断一时不能打破的情况下,了解电网输配电成本的构成,这对厘清电价非常重要。“魏桥模式”的出现也给了下一步电改一个重要的启示,那就是民营企业经营电网未尝不可

  较之于表象的超低价格,魏桥电更为深层次的意义在于它引发了市场关于再次启动电力体制改革的猜想。

  距今最近的一次电力体制改革始于2002年。在当时厂网不分(发电厂和输电网络不分)的体制下,四川省电力公司在输电时更多考虑了自己直属发电厂的利益,而对于与自己利益相关度不大的二滩水电站(装机容量为330万千瓦,在三峡电站之前,二滩水电站是中国最高、发电装机容量最大的电站)则很少顾及,因此,二滩水电站只能每年任由三分之一的水能白白浪费掉。

  二滩水电站的尴尬将当时中国电力体制的弊端暴露无遗,于是,打破垄断、分离发电和输送电网的业务成为了必然。

  2002年2月,国务院下发《关于印发电力体制改革方案的通知》(“五号文件”)。电力体制改革启动,“厂网分开、主辅分离、输配分开、竞价上网”成为了改革的目标。

  根据决策层批准的改革方案,电力改革将依次推进,最终建立起规范、公正和高效的电力市场体系。然而,距离改革启动已10年有余,四项任务仅完成了前两项,其中第二项完成的也不到位。原有的国电公司被分拆,两大电网公司和五大发电公司的格局建立之后,改革的推进一直相当困难。

  林伯强甚至用“基本上是失败了”来评价2002年以来的电力体制改革。启动改革10年之后,公众期许的电力市场并没有真正建立,电力竞争机制也没有形成。

  王书生评论称,此次魏桥电为媒体和公众普遍关注,可能会如同2000年前后的二滩水电站,成为触发第三次电力体制改革的导火索。也有一些业内观察人士寄希望“魏桥电”能成为推动电力法修订与电力体制改革的山东版“小岗村”。

  其实经过10余年的发展,目前我国发电侧已经形成了多元化的市场主体,不仅有五大发电集团,还有一些民营企业。

  不过,在供电侧,国内目前还是由国家电网和南方电网来垄断销售,发电企业生产出来的电只能销售给国家电网,而无权向最终用户直接供电,而用户也不能自主选择供电商。

  在王书生的设想中,以后在售电侧引入竞争机制,电网仅作为一个输电公司,只收取“过网费”,只扮演“电力高速公路”的角色,各运输公司往来运送旅客和货物,只需缴纳道路使用费即可。不过王书生也坦言,要确定输配电费用也不是一件特别容易的事情。

  从2004年以来,国家电监会一直在力推大用户直购电试点,希望藉此推动电力市场化改革,不过试点情况并不乐观,其主要原因也在于输配电价很难确定。

  林伯强对法治周末记者表示,目前电网的收益主要来源于上网电价与销售电价之间的价差,其中的输配电成本、价格并不透明,对老百姓而言,这更是一笔糊涂账。

  不过,这些问题在2012年似乎有了改革的苗头。

  2012年年初,电监会下发《2012年推进电力改革工作方案》,首次公开提出将启动电改顶层设计,与此同时,电监会还启动电监会成立后首次针对电网企业的输配电成本大范围专项检查。

  “在电网垄断一时不能打破的情况下,了解电网输配电成本的构成,这对厘清电价非常重要。”林伯强认为,魏桥电的出现也给了下一步电改一个重要的启示,那就是民营企业经营电网未尝不可。

  “国家电网的输配电成本搞清楚了,国家可以尝试划出一个地盘的电网,由民营企业竞标经营,以国网同样的标准去要求民营电网,如果民营电网做的比国网好,那也可以让民营企业来运营电网,起码能真正形成有效的竞争。”林伯强说。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