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拿什么拯救蒙牛:中粮联合欧洲乳企发起拯救行动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6-26 01:17 来源: 北京商报

  孙伊萍最近偏爱白色——这个原本应该像牛奶一样纯净美好并追求一尘不染的颜色。

  10天前刚刚从丹麦参加完与欧洲乳业巨头Arla Foods战略合作签约的孙伊萍,近日又身着同样一件白色小西装出现在记者面前。她现在是最受媒体关注的产业人物,不仅因为她的身份是中粮系空降蒙牛的新总裁,更因为她所接手的蒙牛正处于一场史无前例的质量漩涡和公众质疑之中。

  发起拯救行动

  一大早,记者们便应约来到位于北京东二环边的中粮福临门大厦。为了能向孙伊萍面对面地发问,大家已经等了很多天。每个人都想知道,她到底打算如何“救”蒙牛。

  自2009年中粮联合厚朴投资公司以61亿港元重金入主蒙牛之后,这家国内乳业龙头却在3年内集中爆发多起涉及食品安全的事件,尤其是去年底,一批纯牛奶被检出黄曲霉素M1超标对其公司形象和销售都产生了不小的冲击。今年以来,一些来自消费者对蒙牛产品的举报和投诉,更是将公众的非议和排斥情绪推向了高潮。

  也正因如此,才有了孙伊萍取代蒙牛元老杨文俊、加速自建牧场和增加检测环节投资等一系列自救行动。

  上周末,蒙牛又对外宣布了一个消息,内容让人有些意外。因为作为央企的中粮为蒙牛安排了一个外资的二股东——Arla Foods将以22亿港元入股蒙牛,持股约5.9%。谈及这一次结盟的主要目的和作用,蒙牛方面的态度是,获得技术支持、管理经验和国际化平台,更多的合作则体现在乳品标准和奶源建设上。

  “我相信我们的合作会使得消费者对乳业的担忧减弱。”孙伊萍这样概括对这次双方联手的期许。但实际上,尽快减弱消费者对蒙牛这个品牌的担忧与质疑,才是中粮派给孙伊萍最主要的任务。

  蒙牛到底怎么了

  蒙牛到底怎么了?这家中国最大的乳制品公司为什么会在呈现一份光鲜的业绩报表的同时,又一夜之间成了人人喊打的众矢之的?

  “这些年,蒙牛发展很快,全国布局基本完成,一二三线甚至四线城市都能看到蒙牛。如此高速扩张,肯定是有问题的。”中商流通生产力促进中心分析师宋亮在分析蒙牛问题爆发的原因时,主要谈到了“速度”。

  “虽然早就说过要改进,但奶源一直是蒙牛的短板。”宋亮说,蒙牛70%的奶源来自养殖小区,20%来自规模化牧场,还有10%来自供奶散户,但不管是哪一类,都或多或少地存在隐患,不具有可控性。

  除了早已被公认的“重市场轻奶源”的事实,宋亮还指出了蒙牛的另外两个“致病源”。其一,便是通过大量并购进行扩张,但后期又没有跟进整改。“很多被并购的地方小企业缺乏追加投资,管理也比较松散,只是类似代工贴牌,这就给蒙牛自己目前的遭遇埋下了伏笔。”此外,销售流通环节也可能出现问题。宋亮认为,蒙牛在产品包装运输过程中没有进行跟踪监管,而更多地交给分销商负责,也使得出现质量问题的概率上升。

  从这个角度看,蒙牛的问题是中粮入主前种下的祸根,又在中粮入主后集中爆发。对此,业界的声音是,蒙牛管理层的调整导致内部出现问题,也令运营中的漏洞暴露出来。另外,全社会对食品安全问题的关注和重视,也进一步放大了蒙牛的缺陷。

  这样的状态显然不能让中粮坐视不理、安享分红。宋亮说,中粮正从一个投资者转变为管理者,孙伊萍的空降就释放了这样一个信号。

  但是,中粮方面谈及蒙牛时的态度则显得委婉得多。中粮董事会秘书殷建豪说,从蒙牛的财务指标、资本市场认可度,特别是这次Arla Foods入股的举动来看,中粮对于蒙牛这几年的整体表现,并不是不满意,而是希望蒙牛在承担社会责任和质量控制方面能做得更好。

  孙伊萍也没有避讳蒙牛的症结。“食品安全问题是绕不开的,我们没必要去回避。我们将比以往更加关注细节,更加如履薄冰地做好每件事情。”

  孙伊萍想要的新蒙牛

  不知是否孙伊萍的主意,这次与媒体见面会的主题设定为“新蒙牛 心沟通”,而“新蒙牛”也成了这家公司给自己贴上的新标签。

  “新的蒙牛,我希望是非常开放透明,跟社会各界达成很好的共识和沟通的。”孙伊萍反复强调这一点。不难看出她其实急于唤得公众的理解。在她眼中,新蒙牛还需要一个改变,就是追求更有质量的增长。“过去我们增长速度非常快,业绩也非常好,但前提应该是有质量的增长。我们内部管理体系中有很多需要完善和提升的地方。”孙伊萍坦承,质量不是靠检测出来的,而是在过程中管理出来的。“而消费者信心的建立,也不是靠一次发布会或者一次表态得来的,而是看企业在未来如何去做。”

  尽管孙伊萍本人和中粮方面都不愿承认总裁的调整意味着中粮试图全面接管蒙牛,但无论如何,现阶段的蒙牛有必要先解决高层人事动荡带来的内部问题,例如中层领导需要适应新的高管层,捋顺内部机制。“我认识的蒙牛的一个中高层最近离职了,原因是‘干得很累’。”一位业内人士向媒体透露。作为中粮选派到蒙牛的掌舵人,孙伊萍身肩重任。

  宋亮的观点是,蒙牛曾经狼群式的管理早已不能适应当前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其实从杨文俊时代开始,改革已经启动,孙伊萍的任务是将改革内容细化并进行到底。”在他看来,孙伊萍最大的挑战是如何将中粮和蒙牛的资源更好地整合,如何让蒙牛走出低谷。

  不知孙伊萍何时能够完成任务,像她身上那件笔挺的白色西装,还给中国消费者那份纯净的白色。

  记者手记

  出来混总是要还的

  亡命之徒其实通常是很有信仰的,只是他们的信仰又通常与人性背道而驰。

  当然,我并不是说蒙牛的做法已经与人性相悖,只是与生俱来的草莽基因以及无所顾忌的野蛮生长,不禁让人联想到了这个词。

  出来混总是要还的。只不过要还的不是牛根生,而是中粮。

  蒙牛营销至上、先市场后建场(牧场)的模式已经难以为继了,疯狂追求面积和速度的弊端也暴露出来了,其传导的已经不是成功学的正能量,而是暗能量了。

  在舆论中,特别是在社交媒体上,蒙牛已经成为一个坏公司的符号。这种情绪的传染足以放大蒙牛每一个微小的错误、失误,更何况食品安全无小事,蒙牛也清楚,亡命之徒的信仰难免撞墙。

  因此,必须思变。尽管蒙牛的报表依然亮丽,但就像在大西洋疾驰的泰坦尼克,一座冰山实际上已经悄悄地在等待。

  改造是艰难的,因为不仅需要改造蒙牛的经营模式,也要改造蒙牛的企业文化;不仅需要扳正蒙牛的发展轨道,也要重新树立蒙牛的受众信心。蒙牛同时还要面对一个苛责、抵触甚至敌对的舆论环境。

  这是亡命之徒的救赎,因为在当下,国内老百姓需要的不是什么奇迹,不是什么民族品牌,不是什么光鲜业绩,也不是什么“走出去”的成功,更不是什么营养无敌的概念,我们需要的,只是一杯干干净净、安安全全的牛奶。

  商报记者 刘佳/文 暴帆/摄

  蒙牛近年盈利情况

  2008年-9.49亿元

  2009年11.16亿元

  2010年12.37亿元

  2011年15.9亿元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