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厉以宁吴晓灵激辩经济:停滞和通胀非孪生姐妹

2011年06月30日 15:01 来源:东南快报

  策划/一舟   文字整理/记者 陈恩挚

  摄影视频/记者 许卓恒

  近几个月,国内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连续回落。日前,知名经济学家厉以宁和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吴晓灵等经济专家,针对中国经济是否会出现经济滞胀的话题,各自发表了不同的观点,激辩中国经济前景。

  那么,如何看待中国目前的经济现状和趋势?都面临了哪些风险和挑战?是否会出现滞胀?昨日,浙江财经学院经济与国贸学院院长谢作诗教授,财通证券研究所宏观经济研究员金赟博士走进本报《财经三人吧》演播室,为我们作了深度解读。

  观点碰碰车

  问:什么是“滞胀”?

  答:指经济停滞和通货膨胀的并存

  吧主:近日,国内经济学者关于滞胀的争论非常激烈。不过,对于很多普通读者而言,滞胀还是一个相对陌生的词汇,请二位解释一下滞胀的含义。

  金赟:“滞胀”是一个合成的词汇,英文是Stagflation,就是把Stagnation(经济停滞)与Inflation(通货膨胀)两个单词合在一起,指经济停滞和通货膨胀并存的一种经济现象。

  谢作诗:至于经济放缓到什么程度叫“滞”,通胀到什么程度叫“胀”,我个人认为,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发展阶段,经济增长速度及对通胀的容忍程度不同,对“滞”和“胀”的定义和理解也各有不同。

  问:银根是否存在紧缩过度?

  答:不存在紧缩过度而是结构的问题

  吧主:目前,大型金融机构的存款准备金率已升至21.5%,创下85年来的历史新高。在“银根紧缩”的背景下,信贷规模受控,通过银行等传统渠道融资已经比较困难。部分中小企业因此面临困境。所以,有人担心是否紧缩过度。请问二位如何看?

  谢作诗:近一段时间,通胀形势不容乐观。从宏观层面来讲,就是流动性过剩,货币总体过多。不过,微观层面上,不少中小企业又确实面临融资难的问题。这其中,很重要的原因,不是货币紧缩过度,而是金融结构有问题。由于大银行不愿意给中小企业贷款,面向中小企业的金融体系发育又滞后,急需资金的中小企业往往拿不到贷款。所以,如何适度放开金融市场,打造与中小企业融资需求相对应的金融体系,值得深入研究。

  金赟:总体而言,货币总量还是够的。根据我们的调研,不是所有企业都缺钱。目前,主要的问题,还是结构性的问题。比如,在以前,银行有10万元可以放贷的话,大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资产状况较好,和银行间又存在相对特殊的关系,可以贷到7万,中型企业贷到2万,而小企业仅能贷到1万;但现在,随着银根收紧,银行可能只有8元万可以放贷,大型企业,还是可以分到7万,而中小企业则很难贷到款。

  问:为什么出现滞胀情况?

  答:消费需求下滑和货币超发联合作用

  吧主:根据传统经济学理论,通胀一般是在经济形势较好的背景下出现的。经济不好的时候,需求下降,难道也会出现高通胀。这其中,有着怎样的经济逻辑?在西方经济发展过程中,是否出现过“滞胀”的情况?

  金赟:如果基于凯恩斯主义的宏观经济学,“滞胀”是很难解释的现象。但如果以微观经济学中的市场供需平衡理论分析,就比较好理解,由于企业生产成本上升等因素,面对同样的价格,供给量缩减,供给曲线向左移。上世纪七十年代,主要工业国家都出现过滞胀:一方面经济回落,另一方面,产品价格增长,通胀加剧。

  谢作诗:上世纪七十年代,1973年-1975年期间,多个西方工业国家出现过滞胀。经济的长期增长决定于供给面。拿当前来说,西方国家福利不降下来,劳动市场不恢复灵活性,超发货币增加就业和产出的作用不会明显,只会导致通胀。在中国,消费需求不增加,长期增长就没有牢固基础。但是,消费问题本质上是收入问题。需要增加广大老百姓的收入,这些问题不解决,产品有效需求就很难增加。这种情况下,超发货币,货币不会流向实体经济,而是会流向房地产这样的资产市场,资产价格上升,推动制造业成本上升,挤压企业利润,导致企业减产或者倒闭,就出现通货膨胀和产出下滑并存的现状。

  问:中国有滞胀风险吗?

  答:中国制造在全球的优势还在

  吧主:经济专家厉以宁和吴晓灵的观点为何差异如此大?根据二位的判断,目前和未来一段时间,中国有滞胀风险吗?

  谢作诗:对于滞胀的分析,要分成“滞”和“胀”。一方面,目前的通胀形势较为严峻,“胀”已经成为各方的共识。另一方面,从各个层面公布的数据来看,国内经济增速放缓已经成为现实。不过,这种回落是否可视为“滞”,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理解。

  目前,中国制造业在全球的优势及人口红利还在。为此,一些学者对中国经济增涨有一定信心,认为维持在6-7%没问题的,谈不上“滞”。不过,有些学者为经济放缓的趋势感动担忧。

  金赟:从2000年至2008年上半年,伴随的经济快速增长,物价水平也不断上涨。其间,由于技术进步及人口红利等因素,出现过经济高增长和低通胀的局面,那是最理想的。2008年,金融危机袭来,经济增速和通胀水平,同时下降。这些都比较正常。目前,从绝对数值上分析,9.5%左右的经济增长水平,并不低,5.5%的通胀水平,也不算失控。不过,在这个阶段,经济增速在回落,通胀形势却日益严峻,走向相背离。这种曲线形态和趋势在过去10年中都未曾发生过,值得引起关注。

  谢作诗:事实上,在全球经济放缓,需求下降的背景下,国内经济高速增长是不可持续的。金融危机过后,我一直强调,中国要降低增长速度,维持在6%左右的增速即可。

  金赟:根据我们的分析,由于新增劳动力供给下降,投资结构失衡等因素,国内经济的潜在增长率在下降,已不可能维持以前这么高的增速。但同时,紧缩的货币政策也是必要的。从以往的经验来看,即使政策转向,其后果还是流向回报率高的市场,就目前情况看还是资本市场而非实体经济,进而会加剧资产泡沫的累积。

  相关新闻

  中金预计内地CPI6月见顶

  明年通胀将回落至3.8%左右

  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彭文生29日在香港表示,内地CPI在6月可能达到本轮通胀的高点,达到6%至6.5%之间,随后开始回落。不过他同时指出,最近几周包括猪肉等食品价格的反季节上涨,表明短期内存在一些影响CPI的不确定性因素。

  彭文生预测,2011年内地的GDP增速将呈现“前高后低”态势,从一季度的9.7%放缓至四季度的8.4%,全年增速有望达到9.2%。至于2012年,内地通胀将进一步缓解至3.8%左右,而经济增长动能有望从今年年底和明年年初的低位逐渐回升,全年GDP有望增长8.7%。(据新华社)

  “中国正处在转轨时期,产业结构正在调整。货币流通量已偏紧,有滞胀风险。”——厉以宁

  “GDP增速至少下降到2%-3%才能叫做停滞,我国并不存在如此风险,中国不会出现滞胀风险。”

  —— 吴晓灵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东南快报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