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马忠普:欧美债务风险中大宗商品价格走势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8-19 10:06 来源: 新浪财经

  ——马忠普在第四届中国炭素产业链高峰论坛上的讲话

  2011年下半年的世界高通胀、高价位风险震荡的经济形势严峻而复杂。这种经济形势不仅导致大宗商品需求疲软,也影响大宗商品的价格走势。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伴随各国经济恢复,世界经历了两年价格攀升的通胀上升期,目前世界经济已经陷入大宗商品价格高位风险震荡的阶段。而且这种价格高位震荡,经济疲软的风险形势还将继续下去。透过通胀经济形势下的大宗商品价格攀升、震荡走势;透过欧美债务风险和当前世界许多国家社会震荡,经济疲软,让人们看清了通胀经济的价格周期性风险特征和价格演变规律。

  规律特征之一:由通胀风险爆发而引发的2008年金融经济危机,从根源上看不是周期性过剩型经济危机。而是连续几年积累的金融风险和通胀泡沫破灭,经济陷入低谷,过剩性矛盾终于显示出来。

  连续几年世界经济快速发展,引发大宗商品需求增加。经济的全球化趋势必然产生资源性大宗产品的全球化市场和供货模式。也必然形成全球性流动基金的市场炒作。虚拟经济炒作价格不断走高,推升世界通胀。终于引发2008年下半年金融危机爆发,重创了世界经济。

  经济低迷,需求减弱,基金亏损,银行破产。大宗商品价格也跌入低谷。发展中国国家潜在需求仍是经济发展的动力。这就决定了过剩性危机底部是较长期的经济一片萧条,而在金融经济危机的底部,经济却不会是一片萧条。潜藏着低成本发展商机。由于21世纪发展中国家的潜在需求依然存在,随着大宗商品价格跌入低谷,发展成本低和各国的拉动经济政策的实施,特别是中国经济的牵引作用,世界很快步入经济恢复期。

  规律特征之二;金融经济危机爆发期间,由于价格回落到低谷,需求和经济拉动的活力很快就会显示出来。不过流动性过剩炒作推动经济进入新的通胀上升期。

  我在2008年9月写的金融危机底部的四个特征这篇文章中曾说:由于导致通胀危机的根源并没有消除,一旦世界经济走向恢复,新的通胀形势将再次展现在世人面前。

  各国的投资拉动经济政策效果使世界经济在2009年2季度开始走上恢复性发展,大宗商品的需求也随之增加。但是也积累了流动性过剩。在世界经济恢复性增长的2009和2010两年期间,虚拟经济炒作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的疯狂程度远远超过2008年的前几年。在世界经济还处在恢复期间,就有许多大宗商品价格甚至接近了2008年中期的价格水平。这两年经济恢复,几乎所有的大宗商品价格都进入价格上涨阶段,也是通胀经济周期中的通胀风险加速积累的阶段。

  世界经济恢复期,推升通胀已经成为世界经济运行中的重要内容和形态。而且这种流动性过剩炒作大宗商品价格的通胀经济形势的严峻性已经相当程度上主导了当前世界经济运行态势。

  先看看几张大宗商品价格走势图。从近几年许多大宗商品价格走势图中,不难发现:通胀经济似乎正依据某种贪婪的力量演绎周期性价格走势规律。

  在两年的经济恢复期中,由于引发通胀的根源没有解决,世界再次步入价格不断攀升的通胀压力上涨期。这期间大宗商品价格的走势有着很大的相似。尽管其间震荡不断,但基本趋势都遵循通胀上升期价格上涨的大趋势。它们的差异仅仅反映各自在通胀形势下的供需平衡关系。例如金属铜和铝;钢铁和铁矿石;中国和国际钢材价格走势差异。很显然通胀经济形势下,影响大宗商品市场价格走势的不仅仅是供需平衡关系,也有通胀经济的阶段性演变趋势。

  铁矿石、铜、石油等资源性大宗商品价格的居高不下,必然引发新一轮价格结构性攀升的通胀压力有增无减。全球已经再次陷入高通胀压力之中。许多政府为控制通胀不得不紧缩财政开支,控制流动性,进一步放缓经济增速。政府控制通胀的努力,实质上是世界经济以牺牲发展速度为代价与通胀博弈。中国经济增速都出现了放缓,许多发展中国家和西方国家经济已经陷入困境。

  规律特征之三:经历了高通胀风险积累,放缓了经济增长。价格继续上涨乏力,出现了大宗商品价格的高位震荡。这种高位震荡局面还将继续下去。世界经济在通胀与经济疲软之间的博弈已经进入一种动态的平衡之中。

  这是通胀经济运行周期的一个重要阶段。今年以来,脆弱平衡阶段大宗商品价格走势的实践特征是已经出现连续几个月的价格高位涨跌震荡。在这种时期炒作大宗商品价格期货风险是很大的。这也是近期一些大基金亏损,国际金融、债务风险增加,国际社会动荡加剧的经济根源。

  由于世界经济的增速放缓,欧美经济的疲软,需求减弱,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一些行业陷入产能过剩,许多原料成本高的行业陷入微利和亏损险境,例如钢材、焦炭、碳素和有色冶炼加工。例如一些民营出口型企业。

  规律特征之四:经济疲软的基本态势决定了价格高位震荡期的利好,利空因素影响都是短期而有限的。价格居高不下和价格高位反复震荡是价格走势的较长期基本特征。历史上许多过剩型危机处在经济低谷期间的矛盾,几乎都在这个高通胀压力条件下,价格高位震荡阶段显示出来。也是国际通胀泡沫经济形势问题严重化的表现。

  我在2010年8月分析中国钢铁市场面临三个重大态势变化。一是钢铁高消费、低增长时代到来。二是铁矿石供需平衡关系进入战略相持阶段。其中第三个重大态势变化就是钢材市场面临的通胀经济风险形势前所未有。如果说连续两年的通胀形势下的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和去年11月到今年初是美国量化宽松金融政策再次推升全球通胀和铁矿石成本上升,刺激国内外钢材价格走高,那么当前形势就是世界在持续的高通胀压力下,导致大宗商品价格已经处在相对高位时期,继续拉涨的风险重重。尽管国际通胀压力有增无减,但是大宗商品价格已经陷入高位频繁涨跌震荡的阶段。这期间工业、贸易企业如果陷入亏损险境将很难自拔。

  疲软的世界经济总会有一些利好和利空消息。这期间出现的一些利好因素都会给风险震荡中的基金带来炒作的希望,推动大宗商品价格的攀升。但是经济的更加疲软使这种利好几乎都是短期的。例如美国的量化宽松政策带来美元贬值和通胀压力上升。例如希腊债务危机的暂时缓解,都给欧洲股市带来一轮炒作的动力。

  希腊政府债务总额已经是希腊GDP总值的160%。这次欧盟采取购买希腊债务的做法虽然暂时化解希腊债务危机,避免了岌岌可危的欧元体系危机,也带来近期国际股市商品价格的小幅攀升的市场信心。中国政府最近出手支持欧元区稳定,这是从国际货币结构改革趋势的全局和世界经济稳定的全局出发作出的决定。但是这并没有改变债务阴云在欧洲扩散的风险趋势。意大利债务危机似乎正在释放这种信号。

  美国认为:为了控制通胀,让疲软的西方经济软着陆,需要按住油价。为了避免2008年下半年的金融危机再度爆发的风险, 6月24日国际能源机构宣布释放6000万桶战略原油储备,以平抑油价。其中美国就释放了3000万桶。一个月内每天释放200万桶储备原油声音一出,国际期货油价应声下跌,刷新四个月来油价的新低。正如国际能源机构所说的,释放储备石油目的是让世界通胀经济软着陆。这反映了西方国家对通胀引发经济疲软的焦头烂额。看到美国新的量化宽松政策将要出台的趋势,油价又开做好上涨的准备。不过出于对目前美国的国债风险可能引起大宗商品价格下跌,油价又跌破100美元。这一切不过是价格高位震荡的实践形式。

  当中国人隆重热烈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的时候,美国国会两党却为如何解决政府债务突破14.29万亿美元上限问题炒成一团。无论技术赖账,还是制定新的上限,都不是正道沧桑。债务风险解决不好将丧失美国信用,会引发大的国际金融风险震荡。欧美许多评论认为如果真的发生,风险会超过2008年。提高政府债务上限虽然避免了债务风险,但是会导致新一轮美元贬值和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的通胀压力。无论那种结果都会对美国和世界经济带来很大的冲击。尽管最终极有可能再次提高政府债务上限,这是美国人1917年制定债务上限法案至今已经近80次调整债务上限了。如今美国人不仅正在吞噬自己贪婪酿下的苦果。也增加了世界通胀泡沫的积累和破灭风险的有增无减。

  高通胀时期价格高位震荡阶段的每一轮价格攀升都会产生新的通胀压力,进而带来经济的进一步疲软。从而导致大宗商品价格震荡下行。这也是价格高位反复涨跌震荡的根源。特别是价格泡沫比较多的资源类产品出现价格震荡频繁,甚至出现价格阶段性下行趋势。例如前一个时期的铁矿石和铜市场价格显示的回落趋势。前三个月,国际期铜出现5个单日跌幅200美元的回落。这个特点已经从近两个月国际大宗商品价格震荡实践的轨迹中看得很清楚。

  这种通胀风险震荡经济走势加剧了欧洲的债务危机。特别是近日传出意大利和欧洲债务频临危机,除了黄金价格反弹外,美股、石油价格均下挫。反映的就是这种通胀经济周期处在价格高位震荡阶段的风险演变趋势。而目前这种通胀经济形势和价格高位震荡看不到希望的走势特点实际上是通胀泡沫经济形势问题严重化的又一个重要实践表现形式。

  规律特征之五: 大宗商品的国际流通和国际炒作决定了通胀是全球性的,从全球流动性过剩的根源上看,抗通胀将是一场持久战。需要有战略上的系统对策。

  随着这种大宗商品价格高位震荡期间的延长,经济的疲软,价格的继续涨幅动力会减少。特别是某些资源类产品过剩压力会导致整个产业链出现价格回落趋势。但这并不意味着大宗商品价格的高位回落。一旦这种压力减少,经济回升加快,新一轮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压力就会形成。尽管面临高通胀压力,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崛起毕竟是21世纪的大趋势。已经放缓的世界经济毕竟也在艰难的发展。利好和利空消息的不断涌现都给大宗商品价格炒作带来新的课题。从而引发大宗商品价格的涨、跌震荡。但是这种大宗资源类商品的价格走势仍然延续高位震荡的大趋势。加工行业的高成本压力并没有缓解。例如钢铁、焦炭和制造业。除非世界终于陷入新一轮周期性金融危机。经济低迷,生产过剩导致资源类产品也严重过剩,价格大幅回落。否者就不要在导致通胀的流动性过剩炒作问题没有得到解决的条件下,期待全球性通胀压力得到根本性缓解。

  正是这个原因,我们说即使到今年底,国际经济也不会摆脱疲软的大趋势。全球大宗商品价格也不会摆脱高位震荡的大趋势。短期的价格涨涨跌跌只是它的实践形式。很显然,在导致全球通胀根源没有解决前,高通胀风险振荡期演变前途只能有两个,一是高通胀价格震荡风险继续演绎下去,二是欧美债务风险很难彻底解决。目前的任何措施只是治标不可能治本。如果金融经济危机再次发生,导致大宗商品价格大幅震荡回落,通胀压力相对彻底缓解。当前人们只是感到风险在增加,却无法准确预测危机的爆发。

  通胀压力下的经济增速放缓,进一步增加社会经济矛盾。

  非洲、中东的动乱,欧、美债务危机风险不断,经济难以摆脱疲软。甚至东北亚和南海的外交、军事摩擦都与这个社会通胀经济背景条件有直接的关系。提高对通胀经济周期不同阶段的这种规律性认识,不仅可以改善企业市场经营战略和提高企业驾驭市场经济和价格风险演变的应对能力,甚至对国家的经济宏观调控政策、对外交、军事的长期政策调整都有积极意义。

  目前世界经济演变趋势并不是完全遵循传统生产过剩型周期性规律。这并不是说通胀经济周期性规律取代了过剩性经济周期性规律。而是通胀经济和通胀经济的周期性规律在当前特定的世界经济演变阶段主导了世界经济的演变趋势。是过剩型经济周期性在当前的特殊表现形式。

  美国政府依靠美元地位优势,印钞票,发债务,导致美国政府的债务风险有增无减。8月5日美国标普对美国政府主权信用评级有AAA降为AA。引发全球股市连续大幅下跌。除了金价、石油等具有保值价值的特殊商品外,其它大宗商品期货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回落。其背后的根本原因并不是简单的AAA降为AA。这不过是个导火索。根本原因是国际资本市场对美国和欧洲债务风险有增无减的前途担忧。是对欧美经济疲软而失去信心的担忧。

  欧美债务问题和欧美经济的疲软虽然很严重,但这是个长期难以解决的风险问题。因此多数大宗商品价格难以继续回落。近期钢材期货和中国股市价格的小幅回升趋势反映的就是这种变化趋势。显然,当前经济形势比以往任何时期的风险性和复杂性都更为突出。

  面对全球性经济通胀步入价格高位震荡阶段的金融经济风险增加,中国面临的困难不少,但毕竟处在发展战略机遇期,疲软的国际经济形势对中国的影响是有限的。未来的对策出路只能有两个。

  一是不改革全球货币结构体系,谁都可以印钱,扩大债务,贪婪地炒作世界经济,通胀风险问题是解决不了的。中国企业只有实现国际化布局,才能走强世界,中国经济也才能走强世界。人民币国际化才能走强。从而为国际货币结构多元化改革奠定基础。

  二是在应对世界通胀经济的战略对策上,一方面继续加快调整结构,启动内需,改善民生,转换经济增长方式上,保持中国经济的平稳增长。另一方面加快中国大企业走出去战略的实施。

  既然通胀压力主要来自于国外,中国需要考虑把美元储备和美元债务逐步转换为大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的国际投资和国际采购。组建若干股份制结构的国际投资公司,把美元债务逐步变为中国企业的国际实业资产,变成国际化合作经营的资源开发产业。即为所在国带来经济发展利益,也为缓解通胀压力创造条件。不要被未来国际铁矿石将要过剩所迷惑。对三大矿依赖型的供货模式,即使国际铁矿石过剩,钢铁企业不建立国际钢铁产业链战略安全,不付出必要的代价,换取中国钢铁企业的国际铁矿石战略调控力,钢铁企业就不要幻想能够摆脱微利的困扰。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