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引资出怪招全是为了乌纱帽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0-25 12:01 来源: 新闻晨报晨报特约评论员 上官酒瑞
招商引资是促进地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为此,很多地方政府都设置了招商引资机构、配备了招商引资人马,并出台相关政策奖励招商引资大户与引资人。就加快发展地方经济而言,政府的招商引资政策是无可置疑的,招商引资行动是应当提倡的。但是,一些地方的干部在招商引资中怪招频出、超越常规,造成了诸多不良社会影响,可谓是祸患多多。
江苏省沭阳县推行“全民招商”的怪招。在沭阳县招商引资重金奖励政策的激励下,浙江籍商人姜大成充当了引资人的角色,参与了一项招商引资项目。经过多方努力,招商项目成功,浙江天能集团在沭阳预定分三期投资超过10亿元生产蓄电池。根据当地奖励办法,固定资产投资超过4亿元,姜大成应该获得400万元的奖励,并授予“沭阳县荣誉公民”的称号。但出乎意料的是,姜大成得了“名”却没得够“利”,只得到了30万元,他为此两次状告沭阳县政府,最后的结果是追加给20万元的奖励。
现实中,因“招商引资奖励”惹官司的案例在全国各地并不少见。尽管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多种多样,事件处置的结果也不尽相同,但政府“超常规”的招商引资确实会造成祸害,危害政府公信力。如姜大成就认为,沭阳县政府违背了诚实信用的原则,并提出了政府公信力何在的疑问。应当说,公信力是任何政府都应当具有的软实力。公信力的缺失会导致政府认同度的降低,公共政策执行受阻,由此造成政府运行成本提高、社会管理效能下降。更为重要的是,政府作为公共权力部门,应当恪守诚信原则,为社会树立诚信的典范和标杆,营造诚信的氛围;相反,如果政府不讲信用,缺乏公信力,那么社会诚信可能无从谈起。
事实上,一些地方政府招商引资的怪招、特招、奇招还有很多,如零地价招商引资,子女入编招商引资,默许污染招商引资,减免税费招商引资等。这些“超常规”招商引资的目的就是单纯追求GDP的增长,创造漂亮的经济数据,它所折射的是当地政府扭曲的发展观与政绩观。如此不计成本、不择手段的招商引资可能引发一时的轰动效应,但必然会造成其他诸多的祸患。
如沭阳的“全民招商”就将每年的招商指标层层下达,甚至公检法机关、中小学教师都必须承担相应任务,如果完不成任务,领导就要“降格”。这样必然会造成一种状况:政府官员为了保住乌纱帽,忙于招商事宜而无心做好本职工作。这属于典型的本末倒置。特别是,在招商硬任务的约束下,不可避免地出现假招商、“招假商”现象,其造成的不良社会影响是无需言说的。
一些地方政府在招商引资中急功近利,不顾当地客观实际,盲目地拼地价、减税费,甚至以默许污染为代价,片面追求GDP增长。这样的招商引资,不仅是“超常规”,而且“超常识”、“超规定”,甚至严重超越了当地资源、环境和土地的承受力,超越了经济持续发展、社会协调发展的承载力;不仅无法从根本上推动当地经济发展、造福于民,而且可能侵犯民众权益,违背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还有,政府在招商引资过程中过多地介入微观经济领域,势必造成各种各样的寻租和腐败行为,大大地破坏了政府形象,恶化了社会风气。
不过,地方政府“超常规”招商引资的深层原因,是来自上级的“唯GDP”考核机制。或者说,在自上而下的压力型体制下,地方政府官员为了创造政绩、赢得升迁机会,必然会频出怪招,以招商引资为行动指南和工作重心。特别是在经济相对落后的地方,更是如此。因此,根治政府招商引资中出现的各种怪象以及由此造成的社会祸患,不仅需要真正树立科学发展观,而且需要进行体制层面的变革,改变政府官员考核指标体系和考核机制。
(作者为中共上海市委党校科学社会主义教研部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