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联涛:中国银行业的新挑战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0-27 16:20 来源: 《财经网》过去十年间,中国银行(微博)业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但在当前全球经济增长放缓的形势下,中国银行业面临着更为复杂的新挑战。
实体部门和金融部门都面临着复杂度增加所带来的巨大挑战。当银行规模越来越大的时候,客户也变得越来越复杂,他们的经营范围扩大到不同的地区,甚至全球。一直以来,中国的银行客户都是本地企业,他们的账户由当地分行管理。但随着银行客户在全国范围内扩张,并走向国际化,由当地分行管理他们的账户变得既不实际也不划算。
因此,银行采取国际经验,风险管理和数据系统越来越计算机化和集中化,但法规管理结构仍是按县、市、省、中央的区域层次建立的。对于这些在全国、全球有不同利益、不同分支的客户,银行与他们的业务往来仍然由当地分行进行管理。贷款的安排和批准通常由当地分行负责,但分行没有权限查看银行网络的全部信息,无法全面了解客户的整体信贷义务。
即使数据系统中有单个合法客户详尽的债务资料,但分行对这个客户在复杂法律集合中的法律地位却知之甚少。一个客户在一组企业中可能是附属企业、下属子公司,甚至是委托公司,因此,任何一家银行都有必要在整体层面上对关联企业进行检测和管理。
彼此之间具有复杂法律关系、地区甚至跨国关系的一组企业,他们之间的金融交易极为复杂,现代风险管理必须对其复杂性有适当的整合和理解。这一任务往往超出了当地分行的技术、能力范围。分散化面临数据差距的合成谬误风险,而集中化又需要全面掌握复杂数据的整合和标准化,这使得总行和支行都无法看到全局。
对整个关联企业的风险管理——包括其所有附属企业和下属子公司,并知道谁是信用风险的最终责任者——被称为“同一债务人概念”(one obligor concept),它要求银行在最基本的层面上(明白谁是最终债务人)对信贷和现金流数据进行标准化,并在全国和全球层面对关联企业的未偿债务进行监控。
银行掌握当前未偿债务和未来信用额度提款的实时信息极为重要,这可帮助银行在当地和全球层面作出恰当的决策。如果没有这些信息,银行无法将数据与中央信用局进行对比,也就无法对额外或过度的信用风险进行严密监测,以防止不良贷款状况的进一步恶化。如果以全球视角看债务人,任何地区任一家附属公司的违约都将引发银行对整个关联企业的全球预警。
即使客户是国有企业,对它进行信用监测同样重要,因为国家最终可能拒绝对国企的错误决策进行救助,比如上世纪90年代广东国际信托公司(GITIC)的例子。
国际上对于“同一债务人概念”的应用,要求对关联企业和不同级别债务人信贷审批的全球化管理。而中国现在很大程度上仍是按地域划分银行管理结构。我们必须采用职能管理(Functional management)的方法。职能管理的意思是每一项业务(line of business)都为它自己的赢利和绩效负责。每一位全球客户经理负责他所管理的账户(债务人关系)的绩效,与地理位置无关。
中国银行管理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就是建立一套矩阵式管理,以实现区域管理和职能管理间的连带责任。随着中国银行业和客户向海外扩展,这一连带责任还将包括全球范围的管理。
这是当前正在进行的一项重大结构性改革,全球化和复杂的法律结构使这一改革变得更为复杂。为了化繁为简,我们必须基于“同一债务人概念”对数据进行标准化。这要求我们对整个关联企业的未偿债务进行定义。
这件事虽然繁琐但却十分紧要。比如,一些银行花了将近三个月的时间整合德隆的信贷风险。与之相比,日本发生地震和海啸期间,全球各大银行依然能够掌握他们对受灾公司的信贷风险,不仅在日本,而且包括对全球的影响。
随着世界变得越来越复杂,中国的银行需要强化信用风险管理。基于“同一债务人”概念的数据标准化,只是对银行客户及其业务管理的一个基本理解。没有这一基本理解,我们将难以监测银行的债务和信贷风险,也难以对此进行压力测试。
人民币国际化的快速发展使得职能(业务)管理的应用变得越来越重要,在不断变化的价格下,如何使用多种货币管理全球业务将是中国银行业面临的下一个巨大挑战。
作者沈联涛为中国银监会首席咨询顾问和国际咨询委员会委员、香港新智库经纶国际经济研究院院长、香港证监会前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