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暨南大学教授:中国制造业缺乏知识型蓝领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1-01 15:37 来源: 金羊网-羊城晚报

  经济在快速转型,而中国的蓝领技术含量和生产效率仍然低下

  中国制造业:缺乏知识型蓝领

  专家视点

  封小云(暨南大学经济学教授)

  美资撤退是何种力量使然?“中国制造”又将何以应对?羊城晚报记者近日专访了暨南大学经济学教授、香港理工大学客座教授封小云。她认为,“中国制造今日面临的问题正是美国百年发展所面临的问题,中国劳动力结构的调整未能及时赶上,出现错配”。

  封小云认为,美国制造回迁美国本土是中国经济转型中的一个“随机”现象,与货币超发的人为因素不同,它是一股市场的力量使然。“正是在这种市场力量的推动下,在我国的低层次产业开始转移到东南亚地区;而高附加值的产业则开始转移到生产效率更高的发达国家,比如回迁美国本土。”

  封小云认为,制造业回流美国本土说明中国经济转型仍然太慢。“如果一个美国工人的生产率相当于十个中国工人,只有当中国工人的工资是美国工人工资的1/10,美国企业才会在中国生产;当中国工人工资增长了,而生产率水平并不提高,美国企业的回流有其合理性。”

  她认为,劳动力结构与经济结构产生了错配,经济正在快速转型,而中国的蓝领技术含量仍然不高,生产效率仍然低下。

  封小云指出,从1890年到2010年,美国制造业增加值120年来一直保持着全球“老大”的位置。直到2011年,中国制造业增加值才首次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第一。然而,服务型制造在中国制造业的比例只有几个百分点,美国这一数字则高达58%。

  封小云认为,这意味着,设计、研发等高附加值环节占据了美国制造业的大头,而中国制造业的价值创造主体仍然主要集中于流水线上的一线工人。在美国走向大国的过程中,经历了漫长的产业调整期,其蓝领走向知识型也经历了很长的成长期。但对于中国来说,美国百年经历的工业历程,中国正以数十年计的时间完成,“产业结构调整的速度非常之快,而劳动力结构的调整未能及时赶上,在产业结构调整的同时,中国劳动力结构亟待转型,提供与产业结构相匹配的知识型蓝领。”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