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吴睿鸫:如何消除公众税感焦虑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1-08 17:02 来源: 长江商报

   ◇ 吴睿鸫(河北公务员)

  近年来,财政收入呈快速增长态势。与此同时,房产税试点、资源税改革相继启动,税制改革稳步推进。财政收入高增长是否源于企业、百姓税负的增加?个人税负到底重不重?房产税、股市分红税对居民个人资产收益会产生怎样的影响?降税空间还有多大?每一项税收新政的出台都会引起社会热议,甚至引发“税感焦虑”。(11月7日《人民日报》)

  近年来,每逢一项新税种或税目的面世,都是全社会关注焦点。现在的问题是,消除公众的税感焦虑,已变成我们不得不面对的社会课题。基于目前的国内财税状况,笔者认为,不妨以“约法三章”的形式,来祛除公众的税感焦虑。

  一方面,以法律的形式,硬性规定政府收入上限以及税收增长比例。近年来,全国财政收入,每年都会以超过GDP两到三倍的速度,呈直线上升。为此,我国要控制总体税负规模,参考同类国家的税负,通过立法的方式,硬性规定为GDP的一个比例;同时,要控制税收增长速度,譬如,硬性规定每年的税收增长速度,要与GDP同步,以实现政府与企业、个人之间税收利益的合理分配,实现税收负担的公平与正义。

  与此同时,政府全部行政开支占总财政支出的比例,应以法律条款的形式固定下来。政府的开支与用于民生的支出,是此消彼长的关系。政府开支多了,自然用于民生就会减少。据学者周天勇估算,目前,我国的全部行政公务支出,占全部支出的37%—38%左右,远高于发达国家行政支出水平。因此,不妨把政府支出红线定为占全国财政总支出的10%,通过每年强制行政支出下降比例2.5%,逐步达到预期目标。

  最后,每一笔民生开支,都要经得住法律的检验。现在,公众不仅对民生支出偏少有意见,而且更对民生支出效率低,甚至出现腐败而深感痛心和不解。这就要求必须严格遵守《预算法》,在政府预算决策、人大预算审查和民众监督机制三者之间,搭建起民主协商机制,从而建立起公众与政府、人大之间的对话、监督和制衡机制,这不仅能使每一笔民生开支,真正用到民生领域,花得有成效,得到民众的支持,也是落实公众知情权、监督权和表达权的现实需要。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