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中行入选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的两难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1-09 11:07 来源: 财新网

  一面要保证海外业务的相对优势,一面又要应对流动性和盈利的双重压力,如何在二者之间找到平衡,对中行未来而言,是不小的考验

  【财新网】(记者 温秀)在上周末结束的被认为“成果寥寥”的G20峰会上,却做出了一项对全球银行业金融机构颇不寻常的决议,29家全球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名单的出炉,令不少名声在外却囊中羞涩的国际知名银行倍感压力。因为这意味着更高的资本要求和更趋严厉的全球统一监管。

  对中国而言,这项决定同样有双重影响。一是中行作为唯一一家中资银行,甚至是新兴市场国家银行业金融机构的唯一代表成功入选,其标志性意义毋庸置疑;二是一些中资银行的战略合作伙伴,可能会迫于自身的财务困境,不得不进一步采取战略收缩。

  不过,有意思的是,由于中国监管机构的资本要求已经相当严格,所以此次入选的中行,短期内并无资本之忧。对中行而言,更大的挑战在于其战略选择和战术应对。

  根据相关规定,入围银行将会被分为四类,并辅以不同的额外风险抵御要求。例如附加资本的要求:在7%的下限基础上,分别增加1至2.5个百分点,在特殊情况下,系统重要性最高的银行,还可能被额外要求再增加1个百分点的附加资本,最高的附加资本可能会达到3.5个百分点,且资本必须是完全由普通股权益构成。

  中国银行业在过去两年已经通过多种手段进行了资本补充,这一对国际上不少金融机构而言十分严苛的标准,对中国的四大商业银行而言,是达标的基本要求,而中国银监会规定的11.5%的触发值足以满足哪怕是最严苛的全球标准。

  也正因为如此,最初对入选并不积极的中资银行,在遴选后期,反倒开始争先恐后地主动争取达标。

  知情人士称,由于大家发现入选并没有更严苛的资本要求,能够跻身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之列反倒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自身的“身份和地位”,除中行,其他几家银行也开始积极推进。一个办法就是说服评委会,将国内的清算业务也计入考评范围,从而提高自身在全球清算体系中的重要性。

  此番入选的中行,则在数月前已经着手开始准备。知情人士透露,短期内,中行没有新的再融资压力。更多的是在进行一些系统和技术上的准备,比如一些原本不予披露的信息,可能要求实时披露,如在各个清算体系内的结算量,以及不同币种的结算量等。为达到上述标准,就需要后台系统的支持等。

  前述人士并称,由于具体的监管标准尚未完全明朗,所以还会需要在哪些方面进行改进,尚不得而知。不过他们“正密切关注”。

  入选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有责任、有义务,也不无优势。对中行而言,这意味着一定程度上,与国际顶级银行在同台竞技,促使其按照国际先进银行的标准,严于律己。而在日后的发债和评级当中,也都会有一定的优势。

  不过,由于名单是会根据各项指标的变动而更新的,所以为了不出局,这将意味着,中行未来的国际业务和海外资产的占比,不能过低,中行还要始终保持自己的海外业务具有一定的竞争力和市场份额。

  事实上,这对中行而言,谓之两难。

  素以国际化程度最高的中资银行而闻名的中国银行,其海外业务和资产状况,在人民币升值背景下面临极大的压力。这种状况困扰中行多时,中行内部亦一直争议不下,对于海内外业务如何摆布,资源如何配置,在很长时间里一直难以统一思想。

  直到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之后,海外市场一片哀鸿,而国内又适逢“保增长”的契机,中行终于决定全力以赴地“扩规模、调结构”,而此后的人民币信贷投放更是一度领先同业。而经过了一年多的调整之后,中行的人民币业务占比终于有了较大的提升,虽然铁路、房地产等传统的大客户,他们仍“望尘莫及”。

  不过,调整的机遇仅此一年有余。国际化程度再次成为中行的胸中块垒。

  人民币升值使得中行的海外业务的经营收益不断被冲抵,而海外动荡的环境也令其发展束手束脚。特别是今年以来,中行面临的流动性压力更是险象环生。

  由于外汇存款锐减,而外汇贷款的需求又十分旺盛,中行的外汇流动性始终捉襟见肘。网点少,基础薄弱,使得中行的人民币存款一直在同业中缺乏优势,而外汇贷存比的居高不下,又进一步遏制了中行信贷投放的手脚。

  知情人士称,中行年初的计划是,上半年外汇贷款的新增不超过100亿美元,但相关板块自身提出的计划却两倍于此,而最终实际投放的外汇贷款更是超出3倍。而同期美元存款却只有贷款的三分之一左右。外汇贷存比的严重失控,对其造成的流动性压力不言而喻。

  而与此同时,在规模有限,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中行又不得不大力向人民币业务倾斜,日子过得“非常得紧”。

  事实上,这种情况,并不惟中行如此,今年前三季度,中资机构的外汇存款新增仅300亿美元,而同期贷款新增高达734亿美元,这意味着不少银行的外汇存贷比都大幅超标。

  在当初制定商业银行法时,曾有一个基本争议,就是在流动性和盈利性,孰先孰后,最终的法条规定,商业银行仍以保持其流动性和安全性为重中之重。

  事实上,中行后期也意识到在发展的同时,管理好流动性风险的必要性。所以进入三季度之后,该行的海外业务发展更趋谨慎,信贷也呈收缩之势。但与此同时,其他金融机构对相关市场和业务的拼抢则十分激烈,甚至在海外不少地方出现了中资银行打价格战的局面。

  更有银行高管担心,在当前动荡的国际金融秩序之下,有可能出现外汇资金的急剧撤离,无论是对整个国民经济,还是中行自身,都需未雨绸缪。

  在这样的背景之下,一面要保证海外业务的相对优势,一面又要应对流动性和盈利的双重压力,如何在二者之间找到平衡,对中行未来而言,是不小的考验。■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