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任伟礼:经济增长最好还是交给市场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2-28 11:33 来源: 中国广播网

  中广网北京12月28日消息 据经济之声报道,为了化解欧债危机,今年全球几个央行携手为市场增加流动性。首先是中国人民银行宣布下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释放4千亿人民币;随即美联储携手欧洲央行、英国、加拿大、瑞士以及日本央行宣布开始降低美元掉期利率50个基点;同一天,巴西央行宣布下调基准利率50个点。

  财经评论家叶檀撰文指出,全球央行采取的是折中的机会主义政策,将利率保持在低位。同时,根据市场的反映,走一步看一步,市场衰退一步就放松一次货币,没有明确的方向,没有统一的理念,谁也不愿意真正支付此前滥发货币的成本。

  而与全球央行界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前美联储主席保罗·沃尔克,保罗·沃尔克无疑是一个另类。叶檀在文章中写到,回想一下上世纪70年代直到1981年,那恶梦般的滞胀周期,美国经过了高通胀与经济衰退并存的时代。当时黄金、原油价格大涨,失业率上升,政府一度试图用限制物价等手段控制通胀,迟迟不愿意收缩货币。但是最终在美联储主席保罗·沃尔克的铁腕夹击的政策之下,美国才控制住了肆虐的通胀。

  叶檀认为,全球主要央行放松货币是经济二度衰退的明确信号。如果经济继续下行,如果美联储局再次调低贴现利率,或者是推出第三期的量化宽松QE3,欧洲央行降息,那么在极其短暂的欢愉之后,我们必须要做好经济长期滞胀的心理准备。

  金融观察评论员任伟礼对此作出独家观察,发表他的观点。

  任伟礼:世界上没有一个政府愿意听自己国家的经济衰退,尽管事实上也没有一个政府最终能真正扛得住经济衰退。经济有繁荣之时,也就必会有衰退之时,这就是经济周期,这是客观的规律。当年,保罗·沃尔克深知自己挡不住衰退,只能全力刺激通胀,因为毕竟他手里掌握着印钞权和利益决定权。其实作为一个调控目标,通货膨胀是应该比经济增长更明确的,因为经济增长多少,它是无数的投资者和消费者的个人行为汇总起来的一个结果,至于增长的事情最好还是交给市场。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