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天价高铁采购的反思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2-21 16:17 来源: 西安新闻网-西安日报媒体调查称,高铁列车采购价令人咋舌,一个自动洗面器7.2395万元,一个色理石洗面台2.6万元,一个卫生间纸巾盒1125元,一张单人坐椅2.2万元。 (2月20日《新京报》)
别让高铁天价采购沦为口水战
□龙运灿
看到这个媒体调查,突然间我有点醐醍灌顶的感觉。之前对高铁有诸多疑惑,如今全部豁然开朗了。高铁如此天价的采购,除却骇人听闻外,也让我明白了许多“为什么”——为什么高铁的票价这么高?为什么高铁总是在说亏损经营……就在看到这则新闻的那一刹那,我如同一个久未开窍的僧人,突然悟到了真知。
虽然会去坐高铁的人不多,但我们都是纳税人,自然要关心这些钱财的流向。高铁采购以那样的高价购进产品,这是任何一个有公民意识的人都难以容忍的。就如同我们去买车,你吹嘘的是宝马的优势,我们付出也是宝马的价格,可拿到手的却是自行车,你如何想?即便我们可以选择不坐高铁,但巨额成本,更多的还是来自纳税人的钱财,我们自然有知情权与监督权。
不能让高铁高价采购事件沦为一场没有结局的口水战,就有必要对真相展开进一步的调查。高达30万元以上的整体卫生间、上万元的座椅,这不仅是“掠夺性垄断”,更是赤裸裸地对纳税人钱财的“抢劫”。天价采购背后到底有着怎样的腐败魅影,必须“一挖到底”。毕竟,这事关民脂民膏,更关乎你我每一个人的切身利益。
“奢侈高铁”是值得警思的“反面标本”
□毕晓哲
从媒体披露的信息来看,采购物品无一不完全背离市场价格,达到匪夷所思的“奢侈价”。笔者以为,为了真正避免类似现象发生,有必要将上述“奢侈式高铁采购”当成一个反面标本予以解读。
铁路建设尤其是高铁建设过于盲目、“速度过快”,不仅容易给工程质量埋下隐患,更容易催生监管不力弊端。在盲目求快的工程思路指导之下,配套性监督制度必然阙如,造成的直接后果就是决策者和项目管理者权力过大且很难得到制约。
在近几年重大民生项目频频开工的情况下,如何约束和制约民生项目的“跑冒滴漏”,我们经验较少。一是如何让制度监督到细节,缺少一个成功的前例。在行政性力量过强的情况下,政府官员习惯性的霸道习气直接带到了民生项目方面。二是涉及2500多亿元的铁路建设财政资金管控,对于建设资金的审计财政监督等问题,同样经验不足。第三,行政性干预依然过强。完全可以完全由市场化操作的民生工程项目,依然由行政力量主导,政企不分问题,权力制约问题等长期未能得到有效解决。
奢侈高铁已然成形,但如果不能深入反思这一现象,并从根本上扭转,在其他领域既存的“奢侈采购”只会愈演愈烈。
天价采购无论真假玄机都应解开
□欧木华
从过去的新闻报道来看,媒体其实早已对高铁的问题作出了“诊断”,2011年2月18日的《经济观察报》报道称“高铁招标暗藏潜规则,负债规模庞大。”在铁路内部官员干预审批和招标的潜规则下,所谓的程序和规则,都成了一纸空文。一些铁路官员也意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铁道部部长盛光祖在2011年2月表示:“我代表部党组表态,我个人及党组成员决不插手干预铁路工程项目,请全路干部职工监督。”然而,若不从制度从程序上杜绝漏洞,仅靠官员表决心,又如何能阻止潜规则横行无忌呢?
不得不承认,动车、高铁是个新鲜事物,它是新材料、新技术的结合体,而这种“新”的特点,有可能会被一些内部人员当成腐败遮羞布。我们回过头反思,高铁及铁路系统的其他项目,预算到底是如何通过的?如果预算恰到好处,至少腐败空间会被压缩。另外,铁路项目虽然有审批和招标程序,但这够吗?恐怕不够,至少应该进一步做到公开透明,以方便社会大众参与监督。如果考虑到一些安全和保密问题,某些采购项目不宜公开,那么,洗面台、纸巾盒等采购项目的价格清单,有何理由不能在网站公开?包括动车、高铁在内的整个铁路系统,在内部,对潜规则的打击不够,在外部,受到的有效监督不足,其结果,不仅仅只是容易滋生贪腐问题,更是牵涉到乘客生命安全能否得到保障的大问题。
刘志军倒了,然而铁路系统对百姓的信息不对称、信息不公开仍然存在。只要这种大环境没有得到改变,那么,“天价”采购从逻辑上来说,是很有可能的。“天价”采购是真是假,不能是一个谜,若为假,真实的采购价格到底是多少?若为真,“天价”采购是否意味着“天价腐败”?“天价”背后显然有多双看不见的手在捞取利益,对此,我们期待有关部门彻查,给百姓一个交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