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前首相提亚元建议 专家称前景不乐观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4-02 18:27 来源: 中国广播网日本前首相福田康夫在博鳌亚洲论坛上提出,应该尽早出台亚洲统一货币——亚元。强势美元出现衰退,欧元体系更是险象环生,当前的大经济背景下,亚元到底有没有推出的必要?对于世界、对于亚洲,对于中国来说,更需要人民币的国际化还是更需要"亚元"的构想?
"亚元区"设想最早由马来西亚前总理马哈蒂尔在1997年东盟国家首脑会议上提出的。2003年,有"欧元之父"美誉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蒙代尔建议在亚洲地区设立由某一组货币组成的共同货币——"亚元"流通。
经济之声特约评论员、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袁钢明认为,亚洲搞统一货币要比欧洲难的多。因为欧洲国家的政治体制、意识形态都是一致的,而且长期有建立统一体的强烈的愿望,而且他们已经有同舟共济的组织者存在,所以水到渠成。亚洲到现在都没有很一致很广泛的亚洲经济圈,或者自由贸易区。
此外,欧债问题的不断扩大,也使欧元区前景令人忧虑。袁钢明说,欧元的成立只是解决了交易货币便利性,但带来了更多的不确定性。因为各个国家都没有自己的中央银行,每个国家的货币发行情况都是由欧洲央行进行。没有自己的央行,没有自己的货币政策,根本无法进行宏观调控。
由此,袁钢明认为人民币国际化可能是更好的选择。现在中国的人民币国际化势头已经强劲,现在使用人民币作为贸易结算的亚洲国家越来越多,所以中国完全可以更好的发挥货币国际化的作用。
新闻背景
“亚元”从提出到发展
1997年在东盟国家首脑会议上,基于东南亚各国尤其是东盟成员国从东南亚金融危机中得到的直接教训,马来西亚总理马哈蒂尔最早提出了“亚元区”设想。
2001 年上海APEC会议期间,“欧元之父”蒙代尔(Robert A. Mundell)发表了自己对未来世界货币格局变化的看法:“世界将出现三大货币区,即欧元区、美元区和亚洲货币区(亚元区)。”2003年蒙代尔建议,设立由亚洲地区某一组货币组成的共同货币,争取在每个国家不放弃本币的情况下,能让一种叫做“亚元”的区域性货币在亚洲流通。这个建议获得许多亚洲国家的积极响应。
2006 年初,亚洲开发银行曾推出一种名为“亚洲货币单位”(Asia Currency Unit,ACU)的货币符号概念。与欧元推出前的“欧洲货币单位”相似,这不是可以流通使用的实际货币,而是一种根据亚洲若干国家货币价值、各国国内生产总值及贸易规模等的加权值制定的虚拟货币。亚行将核定其对美元及欧元的汇率,通过网站对外公布,借以衡量亚洲货币汇率变化规律及波动可控性;有关国家可以据此调整金融和货币政策,使货币机制逐步向“亚洲货币单位”靠拢,从而为将来亚元正式出台奠定基础。但因亚洲货币单位应包括哪些货币以及它们的权重如何分配等问题上存在政治和技术上的争论,该计划已被推迟。
博鳌亚洲论坛今天上午正式拉开了帷幕,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在开幕式上发表了重要演讲。李克强副总理表示,现在是世界在关注亚洲,亚洲也在关注世界。虽然全球经济是显露了一些回升的迹象,一些国家出现好的增长,但是国际金融危机深层的影响还是没有消除。欧洲主权债务危机仍然在延续,而且实现世界经济全面复苏估计还会有一个长期曲折的过程。
同时,新一轮科技变革与产业创新也在蕴育,经济结构调整的步伐正在加快。此外,值得关注的就是亚洲发展是机遇和挑战并存的,希望和困难同在。但是机遇是多于挑战,希望大过困难,中国愿意与亚洲各国一道凝聚共识、携手努力,共同推动亚洲向健康与可持续发展。
今后亚洲进一步发展仍应坚持开放,包括向世界开放和各国相互开放。实现开放的地区政策,在开放中相互促进、取长补短,对亚洲持久发展意义重大。各国应增进相互信任,加强学习互鉴,倡导包容性增长,在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上保持沟通协调,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粮食和能源资源安全等全球性挑战,主动参与全球治理结构和国际金融体系调整改革。
李克强指出,目前,亚洲区内贸易占全部贸易的比重已经超过一半以上,在合作中获得了发展的红利。李克强说,新的形势下,需要各国继续加强磋商与合作,推动贸易自由化、投资便利化,反对各种形式的贸易保护主义,提升交通、通信、能源等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和网络化水平,深化区域及次区域合作,促进亚洲和世界各国的合作与共同发展。
在经济全球化和新的国际体系中,各国和亚洲的繁荣发展,应当也只能通过和平与合作来实现。从战略高度考虑彼此关系,求同存异,寻求利益最大交汇点,是各方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所在。无论是以往遗留问题,还是现实分歧和争端,只要有关各方从维护相互友好关系和发展大局出发,尊重历史,遵循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是能够通过对话协商与和平谈判解决的。
亚洲各国体制和模式多样,民族和文化多元,团结互助格外重要。建设一个和平、团结、和谐的亚洲,需要继续发扬同舟共济的精神,共同应对金融与经济危机的冲击,共同克服重大自然灾害的影响,共同解决发展中遇到的阶段性难题;需要在经济发展中更加重视社会公平正义,更多帮助欠发达地区和困难群体,促进各国人民共享发展的成果。
李克强表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中国“十二五”发展的主线,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是转方式的主攻方向,扩大内需是结构调整的首要任务,城镇化是中国内需最大的潜力所在。同时,提升工业发展水平、促进服务业加快发展,可以为扩大内需提供强有力的产业支撑、就业支持;保障粮食安全全、保护生态环境、发展现代农业,可以为扩大内需奠定坚实的物资基础。
李克强表示,我们加快转型、调整结构,根本目的是保障和改善民生。中国正在进行的就业扶持、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推进全民医保,其中集中连片扶贫攻坚等重大民生工程,也是重大发展工程。实施这些工程,致力于保障群众基本生活、增加低收入者收入,也是调节收入分配的重大措施。
李克强指出,中国改革已进入攻坚时期。我们将深化财税、金融、价格、收入分配、企业等方面改革,努力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实现新突破,更好发挥市场在配置资源中的基础性作用,全面推进制度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注重增强发展的内生动力和内在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