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评论:回应饮水安全背后的焦虑才是正途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5-18 08:46 来源: 南方日报

  桐子岚

  今年7月1日起,我国将强制执行最新饮用水标准,新标准将与国际接轨,指标达到106项。然而,近日一则“全国普查自来水合格率仅50%”的消息引发了公众对饮水安全的担忧。尽管住建部城市供水水质监测中心有关负责人回应称,根据2011年最新抽样调查,我国自来水出厂水质达标率为83%,但这一笼统数据无法彻底消除公众疑虑。不少网友表示,必须先提高水质再涨价,这样才会让老百姓心甘情愿掏钱。

  仿佛一声令下,几乎所有的中国城市都陆续加入了自来水涨价的大合唱,而且从早几年拉开序幕至今,我们甚至已经不记得这是第几波的涨价潮了。在“提高资源性产品价格”、“保护水资源”的大旗下,很多地方都走出了一条“涨价-盈利-亏损-涨价”的怪异曲线,如今将强制执行最新饮用水标准,未必不是新一轮涨价的前奏。但事实是,涨价背后伴随的未必就是水质的提高,这个被官方默认的58.2%合格率恰是明证。而看似强大的新国标是否就真能保障水质安全?仍然存疑。学者指出,由于现有检测制度存在漏洞,新国标看似将指标从35项增加到106项,但其中有更大空间可被利用,从而让地方机构和相关部门更轻易将水质打扮成“合格”。

  每次水价“听涨会”出现,尽管民众无奈,但是对于阶梯水价、价格杠杆几乎都能获得民众的认可,因为水资源的稀缺是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多用多付,少用少付,是一个合理的逻辑。但民众的认可并不包括对水质不合格的容忍。与公众迫切希望了解真相相对应的是,各地自来水厂纷纷通过本地媒体向公众澄清,坚称各自水厂的出厂水质是合格的。事实上,省环保厅早前就已经透露,广东的自来水厂的水质检测存在隐忧。自来水厂本应该天天检测自来水中的组成成分,但是目前水检测项目还很不完善,限于实验室检测项目和成本考虑,106项的检测常规检测只做其中40多个项目,完全检测自来水水质还做不到。那么,一些所谓的自证“合格”到底有多少可信度,也就丝毫不难推测了。

  水质监测能力严重欠缺、第三方监测制度未能确立使得水质成了自说自话的游戏。诚然,要切实监控自来水质量必须引入独立第三方,这个第三方的基本标志是它的经费来源、人事关系不能隶属于供水公司,而我国现状是除了少数几个检测中心是独立财政的,其余基本都依附于当地供水公司。但要保证饮水质量,更重要的是从源头控制好水源质量。一些国家明令禁止排放的稀有重金属被偷偷排到江河中,使得水源本身不达标,自来水公司又没有该种检测项目,从而就难以保障水质达标,因此,必须在自来水的净化工艺上进行加工,变成所谓的深度处理。但目前,仅有部分城市的部分水厂实现了深度处理。此外,我们所指的自来水合格率仅指出厂水质,而入户水龙头水质几乎就是监控空白,管网铺设缺口大,二次水箱污染等,让入户水龙头水质更是存疑。

  一条“全国普查自来水合格率只有50%”的消息,引爆了饮水安全话题。这恐怕不是相关部门一个数据澄清所能释疑的,回应话题背后的焦虑才是正途。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