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高连奎:中国货币政策的致命错误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6-13 16:56 来源: 财经网

  笔者认为,中国金融问题,特别是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的关键因素不在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上,而是在日准存贷比的监测上,这一政策直接导致了去年9月份的中国企业倒闭潮,而且这一政策到现在仍然是制约中小企业融资的关键因素。

  货币政策太重要了,因为货币政策的一个小异动都会对实体经济产生难以想象的影响。让通货膨胀影响民众的生活不是我们想要的,让企业老板们跳楼关厂,工人失业更不是我们想要的。中国经济的问题肯定是出在了货币政策上,我们现在必须弄清的是出在了哪个环节上。

  在之前笔者一直认为问题出在存款准备金上,存款准备金太高了导致银行无钱放贷,比如在2007年1月份时,中国大型金融机构的存款准备金率为9%,而到了2008年10月这一指标达到了阶段性高位17%,这也是金融危机之前中国大型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的最高水平。金融危机开始后,中国开始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到2010年5月份降低到了17.5%,之后又开始提高这一指标,到2011年11月,终于提高到了历史上的最高位,21.5%,而这一数据比2008年的最高位17.5%,高了4个百分点,冻结资金(钞票)1万多亿元,间接影响贷款约6万亿。

  中国货币数量调控,除了存款准备金这个指标,还有一个指标,就是存贷比,存贷比指标和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是否有冲突呢?。从定义上来看,二者自然有冲突。存贷比定义为商业银行贷款总额除以存款总额的比值,存款准备金率指存款准备金占存款总额的比例。存款扣除准备金部分自然就是贷款,那么两个指标在一定程度上重合,银监会与人民银行的政策未免会打架。但是,考虑到商业银行的负债业务不只是存款,贷款有可能来自于自有资本、债券发行等方式,所以监管指标未必会有大的冲突。

  但是从2011年6月,中国横空出世了一个新的监管指标,那就是日均存贷比,这可以说是货币政策历史上最严厉的指标。如果中国考核存贷比是正确的,也没什么问题。

  中国考核存贷比的目的是什么,不是为了提高贷款质量,还是为了防止挤兑,但其实中国经济基本上没有发生挤兑的可能性。

  而考虑到商业银行的负债业务不只是存款,贷款有可能来自于自有资本、债券发行等方式,中国的存贷比其实可以高达90%,但是如果采用日均存贷比则不同了,日均存贷比其实相当于将存款准备金率提高到了25%,那存贷比一下子就降低了下来,真正的达到了75%。这样就相当于将存款准备金提高了10个点。事情固然不出所料,就在这一政策出台3个月后,2011年9月份,中国经济的问题就爆发了,民间借贷出现了重大问题,再接着就是实体经济的严重下滑,而这一切的根源就在于日均存贷比的监测。

  这是因为存贷比日均考核,对一些中小商业银行影响非常大。因为小企业贷款,很难再转化成存款,基本上是放出一笔转出一笔,账上很少留钱,让银行的存款压力备增。 另外很多小企业主要用于结算交易的基本账户都不开在小银行行,信贷资金到位后,第二天钱基本就划拨到大银行的账户,这样对小银行存款的贡献基本没有。

  另外还有一个重要因素,那就是以往年报的存贷比数据一般都是掺了水分的。每到年底,商业银行都会突击揽储,经常是在最后一天,在几近疯狂的返点费激励下,全部达标。而这部分资金又会在下一年年初立即转出银行体系。而采用日均存贷比这一指标后,以上操作无法进行,存贷比监管指标就真的见效了。其实,正是在存贷比压力下,中国很多银行已经放缓了对小企业的信贷投放速度,甚至连每个月的既定规模有时也不能完成。”

  其实中国只要有一个存款准备金的指标就足够了,存贷比的指标意义并不大,存贷比最终目的是为了防止挤兑风险,但这种风险在中国根本就不存在。

  目前是去掉这一指标的时候了。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